王敏 作品数:23 被引量:11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横纹肌溶解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乏力[1],通常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但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特别是合并有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脑膜炎等。据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成人病例罕见,多见于婴儿患者[2]。 王敏 张洋 杨旻关键词:横纹肌溶解 肺炎支原体肺炎 自限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 MYCOPLASMA PNEUMONIA 艾加莫德治疗复发的重症抗NMDAR脑炎合并MOGAD 1例报告 2025年 本文报道1例应用艾加莫德治疗重症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神经免疫重叠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对于一线治疗效果不佳者,新型FcRn拮抗剂艾加莫德可能有效。 杜静 曹树刚 曹磊 王敏 许思 田仰华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后补救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2022年 由于手术切口、引流管留置等因素影响,胸腔镜手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出现中重度疼痛。若疼痛控制不佳时可以发展为慢性疼痛[1],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恢复。因此,有效地术后补救镇痛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前锯肌平面阻滞已广泛应用于胸科手术镇痛[2],但其用于术后补救镇痛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后补救镇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吴昕哲 王敏 张野 李锐 叶秋萍 何静贤 吴云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胸科手术 围术期管理 慢性疼痛 中重度疼痛 微循环成像系统对脓毒症大鼠脑微循环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使用旁流暗视野成像设备监测脓毒症大鼠脑微循环的变化。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行开颅手术,暴露脑皮层表面行微循环监测,随机分为脓毒症组(n=10)和假手术组(n=6),脓毒症组大鼠开腹后行盲肠结扎穿孔制作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开腹手术但不予盲肠结扎穿孔,利用旁流暗视野成像设备监测两组动物腹部术后基线、2h、4h及6h的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血流指数(MFI),并记录对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结果:假手术组MFI、PVD和MAP随时间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MFI、PVD在基线、2h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h、6h出现下降(P<0.05),MAP在基线、2h、4h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h时出现下降(P<0.05)。结论:在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模型中,脑微循环在脓毒症早期即发生改变,并且随着脓毒症进展而恶化。 郑瑶 华天凤 王敏 杨旻关键词:脓毒症 脑微循环 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细菌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及ICU收治的117例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预后将其分为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PT、APTT、TT、INR)、血小板(PLT)以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水平,建立ROC曲线分析评估上述指标预测脓毒症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IL?6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INR、APTT水平低于革兰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INR、APTT、PT、D?二聚体、PCT、IL?6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以D-二聚体为优(AUC>0.7)。结论:PCT、IL?6及INR、APTT水平与细菌的种类相关,可作为在细菌培养结果出示之前,协助医师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同时可联合检测D?二聚体及PT帮助评估预后。 赵前扬 王敏 洪建超 杨旻关键词:脓毒症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凝血指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指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2020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指标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后次日清晨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行全血细胞测定(计算NLR和PLR)和CRP、PCT、IL-6等炎性因子检测.应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上述炎症指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中位数),共累计33例患者(15.4%)出现MACE事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LR(OR=2.98,P<0.001)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OR=0.29,P=0.048)是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分析发现,NLR、PLR、CRP、PCT、IL-6均有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价值(P<0.01),但是NLR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NLR预测PCI后MACE事件发生最佳切点为3.94.结论PCI后NLR、PLR、CRP、PCT、IL-6等炎症指标均具有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价值,而NLR的预测价值最高.PCI后过高的NLR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盛建龙 何非 王敏 沈世淳 孙玉婷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2017年AAN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临床实践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2 2018年 复苏后脑损伤与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出院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密切相关。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AN)近日发布最新的实践指南,更新了各种用于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方法的评价。为借鉴和推广AAN对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实践指南,本文对其进行解读,以帮助国内医生更好地学习指南。 杨旻 王敏 李惠 华天凤 郑瑶关键词:心肺复苏 脑损伤 临床实践指南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一例 2011年 患者女,60岁,因"胸闷、气促伴咳嗽、咳痰1月余"于2009年4月25日首次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胸闷、气促症状出现无明显诱因,伴咳嗽、咳白痰、畏寒、低热、心前区疼痛。曾于外院行胸部X线片。 王敏 吴继雄关键词:心包恶性间皮瘤 心包积液 胸闷 超声波诊断 原发性 心包间皮瘤 肥胖因素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TRPA1表达在其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评价肥胖因素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4只,6~7周龄,体质量18~21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普通饲料组(CD组)和高脂饲料组(HFD组)。CD组喂养普通饲料,HFD组喂养60%脂肪供能的高脂饲料,持续12周并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随后将CD组小鼠随机分为2组(n=6):CD+溶剂组(CD+C组)和CD+AITC组(CD+A组);HFD组小鼠随机分为2组(n=6):HFD+溶剂组(HFD+C组)和HFD+TRPA1激动剂组(HFD+A组)。第13周,CD+A组和HFD+A组在原先饲料喂养基础上使用TRPA1激动剂异硫氰酸烯丙酯25 mg·kg^(-1)·d^(-1)进行灌胃,CD+C组和HFD+C组给予等量溶剂。第14周小鼠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记录小鼠体质量、附睾脂肪、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的质量,检测血清LDH、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TRPA1、Bax和Bcl-2的表达,计算Bax/Bcl-2比值。结果与CD+C组比较,CD+A组小鼠心肌组织TRPA1表达上调(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C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体质量、附睾脂肪、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质量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心肌组织TRPA1表达下调,LDH浓度和Bax/Bcl-2比值升高(P<0.05);与HFD+C组相比,HFD+A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降低,体质量、附睾脂肪、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质量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心肌组织TRPA1表达上调,LDH浓度和Bax/Bcl-2比值降低(P<0.05)。结论肥胖因素可加重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TRPA1表达下调参与了这一过程。 王敏 秦帅 李傲雪 吴云关键词:肥胖症 心肌再灌注损伤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重症成人Still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资料及预后。 方法 以“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和 “hemophagocytic syndrom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成人斯蒂尔病 or 成人 Still′s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or 嗜血细胞综合征 or 噬血细胞综合征)”为检索词检索CNKI、Wang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时限为建库~2016年。 结果 患者,女,34岁,发热伴皮疹、咽痛、关节痛半个月,于2017-10-04入院。初步诊断发热待查,予以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持续8 d未见下降,甲强龙使用48 h后体温再次上升,且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骨穿见嗜血细胞,诊断AOSD、HP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经地塞米松、环孢素(cyclosporine A, CsA)、依托泊苷(etoposide, VP16)治疗好转。检索文献54篇,其中5例因数据不全被排除,余下的49例,女39例,男10例,平均年龄(34.8±13.4)岁。HPS临床表现中发热、脾大、吞噬现象发生率高,血小板减少、铁蛋白、肝酶增高显著。HPS患者激素用量多,CsA、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比例高,4例接受VP16治疗。11例死亡,5例死于MODS,3例死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余3例分别死于肠出血、呼吸衰竭、间质性心肌炎。 结论 HPS诊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AOSD继发HPS(如出现持续血三系下降,积极应用VP16),合并MODS预后差。 王敏 郑瑶 杨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