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瑶

作品数:39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重症
  • 6篇综合征
  • 5篇脑损伤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预后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耐药
  • 3篇休克
  • 3篇血小板减少综...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伤患者
  • 3篇通气
  • 3篇重症患者
  • 3篇微循环
  • 3篇危重

机构

  • 3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38篇郑瑶
  • 27篇杨旻
  • 22篇华天凤
  • 21篇李惠
  • 15篇孙昀
  • 12篇鹿中华
  • 8篇尹路
  • 7篇曹利军
  • 5篇杨翔
  • 5篇张频捷
  • 4篇王敏
  • 3篇张新书
  • 3篇胡蕾
  • 2篇耿小平
  • 2篇贾雪丽
  • 2篇汤艳
  • 1篇叶珺
  • 1篇曹立军
  • 1篇李若洁
  • 1篇毛晶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医学新知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气末正压对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变异度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应用床旁超声测量机械通气患者下腔静脉(IVc)内径及其呼吸变异度来评估其容量反应性,并观察呼气末正压(PEEP)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PEEP=0时超声测量IVc最大径(IVcDmax)、最小径(IVcDmin),计算IVc扩张指数(dIVc)。依据补液试验后心输出量增加是否≥15%将患者分为容量反应(+)组和(-)组。R0c曲线分析IVcDmax、dIV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将PEEP依次设置为5、10、15cmH20(1cmH20=0.098kPa)后,再次测量并分析IVCDmax、dIVC与PEEP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容量反应(+)22例,(-)18例。IVcDmax和dIV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O.85(95%CI0.79—0.91)和0.95(95%c,0.91~O.98),均P〈O.001;以液体负荷前IVcDmax2.03cm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1%、94.3%;以dIVc12.40%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7%、98.6%。随PEEP递增,容量负荷试验(+)组的dIVc组间存在总体差异性(P〈0.05),IVCDmax线性趋势检验P值〈0.01。PEEP与IVCDmax(r=0.35,P=0.001)、dIVc(r=-0.59,P=0.000)变化存在相关性。容量负荷试验(-)组IVcDmax线性趋势检验P值〈0.05,dIVc组问比较及其线性趋势检验均P值〉0.05。PEEP与IVcDmax变化存在相关性(r=0.28,P=0.019);与dIVc变化无相关性(r=-0.04,P=0.771)。结论超声测量IVcDmax及dIVc可用于评价患者容量反应性,dIVc预测价值更高。PEEP可对该两项指标测量产生影响,尤其对容量反应阳性者。
孙昀郑瑶余维丽杨翔罗平胡蕾耿小平张新书
关键词:经胸超声心动图呼气末正压容量反应性
基于OBE理念的CTTM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在急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年级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OBE理念的CTTM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分,并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共纳入78人,试验组39人、对照组39人。试验组理论知识得分(93.80±2.20 vs.83.60±3.15,P<0.001)和实践能力得分(92.80±2.02 vs.83.50±3.0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OBE理念为导向的CTTM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更优,且大部分学生对CTTM教学模式较认可,但其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肖文艳张金华天凤李惠李惠杨旻
关键词:急危重症
2018年ESICM《重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评估第二次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解读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发布的《重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评估第二次专家共识》,阐述微循环的定义、监测手段以及正确获得舌下微循环图像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并指出不同类型的微循环异常与各类休克之间的关系,对微循环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郑瑶吴佳天华天凤杨旻
关键词:舌下微循环休克
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血小板比值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血小板比值(N/LP)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成人患者中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SFTS成人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轻症组(n=23)和重症组(n=15)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计算N/LP最佳临界值。结果重症组患者较轻症组SFTS患者的年龄大、热程长、入住ICU风险高(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重症组患者较症型组易出现肝损伤、急性胰腺炎(P<0.05),并且特别容易出现中毒性脑病、心肌损伤以及肺部感染(P<0.01)。N/LP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为0.745,最佳临界值为5.57,其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73.3%。当N/LP>5.57时,可判别为重症SFTS患者,而当N/LP≤5.57时,可判别为轻症SFTS患者(P<0.05)。而且当N/LP>5.57时,重症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SFTS患者早期N/LP的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相关。
肖文艳胡娟娟华天凤郑瑶张洋李惠张金杨旻
关键词: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6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9月入院的SFTS患者,按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69例合格病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0例,病死率为28.99%。高龄、存在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及出血表现者病死率高(均有P<0.05)。两组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死亡组入院48 h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Z=-6.4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是SFTS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SFT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AST、CKMB和LDH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其预后独立影响因子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建议诊疗过程中使用SOFA评分指导病情和预后判断。
杨旻叶珺叶珺李惠华天凤郑瑶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
微循环成像系统对脓毒症大鼠脑微循环监测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使用旁流暗视野成像设备监测脓毒症大鼠脑微循环的变化。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行开颅手术,暴露脑皮层表面行微循环监测,随机分为脓毒症组(n=10)和假手术组(n=6),脓毒症组大鼠开腹后行盲肠结扎穿孔制作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开腹手术但不予盲肠结扎穿孔,利用旁流暗视野成像设备监测两组动物腹部术后基线、2h、4h及6h的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血流指数(MFI),并记录对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结果:假手术组MFI、PVD和MAP随时间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MFI、PVD在基线、2h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h、6h出现下降(P<0.05),MAP在基线、2h、4h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h时出现下降(P<0.05)。结论:在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模型中,脑微循环在脓毒症早期即发生改变,并且随着脓毒症进展而恶化。
郑瑶华天凤王敏杨旻
关键词:脓毒症脑微循环
2000至2019年休克和脓毒症微循环领域研究进展:基于知识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基于知识可视化分析,探讨2000至2019年休克和脓毒症微循环领域研究进展。方法:收集2000至2019年科学网(Web of Science)及万方数据收录的休克和脓毒症微循环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文献增长柱状图和曲线图;应用CiteSpace 5.0 R1软件对国家、研究机构、作者信息进行提取及整理并生成相关共现网络,分析该领域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及合作关系;应用CiteSpace 5.0 R1软件对关键词及相关引文进行分析并绘制共被引文献网络,分析该领域前沿及热点信息。结果:共收集中文"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2000篇,英文"article"及"review"1823篇,中文文献只进行发文量、研究机构及作者的统计描述,所有英文文献均纳入可视化分析。在发文量方面,2009至2019年休克和脓毒症微循环研究领域英文文献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中文文献于2011年呈现下滑趋势;而在发文质量方面,该领域文章影响因子大多集中在6以下,高影响因子文章数量较少,且每年数量保持稳定。英文文献分析显示,全球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德国(430篇)、美国(401篇)、荷兰(223篇)。从研究机构上看,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以113篇位列Web of Science首位;国内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南方医科大学(71篇)。作者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在全球形成了三大科研团体,其中以Can Ince、Daniel De Backer及Jean-Louis Vincent对该领域贡献最大。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前3位作者分别是牛春雨(20篇)、赵自刚(18篇)、段美丽(13篇)。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在"血流""一氧化氮""失血性休克""灌注",而"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液体复苏""舌下微循环""病死率""氧化应激"和"重症患者"等突增关键词则体现了研究前沿。共被引文献网络分析显示,"舌下微循环"和"斑点阴影分数"相关文献最为活跃,表明微循环检测技术不
陆宗庆刘瑜郑瑶张金肖文艳华天凤杨旻
关键词:休克脓毒症微循环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降钙素原、白介素-6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外伤患者PCT、IL-6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研究方法,采集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住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40例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亚低温(33~35℃)和常温(36~37℃)处理,余治疗原则保证一致性,测定患者静脉血中PCT、IL-6水平。结果:第1天常温组PCT、IL-6值分别为(0.87±0.29)ng/mL和(101.70±30.99)pg/mL,与亚低温组PCT、IL-6值(0.88±0.27)ng/mL和(101.75±26.42)p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常温组PCT、IL-6值分别为(0.70±0.26)ng/mL和(76.45±23.30)pg/mL,亚低温组PCT和IL-6值分别为(0.55±0.22)ng/mL和(59.90±13.20)pg/mL,均较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常温组PCT、IL-6值分别为(0.45±0.20)ng/mL和(50.90±17.38)pg/mL,亚低温组PCT和IL-6值分别为(0.32±0.18)ng/mL和(31.95±11.47)pg/mL,均较第3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治疗组第3、7天静脉血PCT、IL-6含量下降趋势较常温组明显(P〈0.01);亚低温组预后好于常温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能与静脉血PCT、IL-6清除相关,并与改良预后相关。
杨翔鹿中华余维丽孙昀曹利军郑瑶杨旻尹路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降钙素原白介素-6预后
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PDT组(n=127)与FBPDT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DT组和FBPDT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62±2.14)min和(6.98±3.45)min,皮下气肿分别为5例和1例,气管食管瘘分别为1例和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7%和95.4%,导丝弯折率分别为35.4%和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术后渗血>48 h 7例,FBPDT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PDT与PDT相比(同为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曹利军张频捷杨翔郑瑶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经皮气管切开术并发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侵袭性肺焦曲霉病1例及文献复习
2024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急性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胃肠道表现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焦曲霉是曲霉菌属的一种,作为条件致病菌,极少引起人类感染,国内暂无相关病例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重症SFTS患者继发侵袭性肺焦曲霉感染。
张洋胡娟娟郑瑶肖文艳杨旻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器官功能损伤曲霉菌属侵袭性FEVE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