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机械工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篇汽车
  • 4篇空调
  • 3篇空调系统
  • 2篇电动
  • 2篇电动汽车
  • 2篇汽车空调
  • 2篇仿真
  • 2篇CFD分析
  • 2篇车内
  • 2篇乘员
  • 2篇乘员舱
  • 1篇电池
  • 1篇电池包
  • 1篇电动车
  • 1篇动车
  • 1篇氧传感器
  • 1篇整车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剂
  • 1篇三维仿真

机构

  • 9篇中国汽车技术...
  • 4篇天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象限空间(天...
  • 1篇中汽研(常州...

作者

  • 9篇王丹
  • 3篇刘双喜
  • 3篇牟江峰
  • 2篇徐俊芳
  • 1篇刘晓日
  • 1篇郑清平
  • 1篇许楠
  • 1篇杨昭
  • 1篇陈浩
  • 1篇王远
  • 1篇黎明

传媒

  • 3篇汽车工程师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制冷学报
  • 1篇装备制造技术
  • 1篇时代汽车
  • 1篇内燃机与动力...
  • 1篇内燃机与配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乘用车舱内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车辆乘员舱内部环境的质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其评价内容需要随着汽车市场的成熟加以补充、提高和完善,以满足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分析了乘员舱环境的影响因素,结合ASHARE的7点标尺评价准则及当量温度评价方法,提出乘员舱内环境评价模型的设想,围绕车内环境的安全性、控制性、舒适性3个层级进行评价。乘用车舱内环境综合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细致和完善,以适应乘员对车辆内部环境品质的需求。
常贺王丹许楠
关键词:汽车
汽车空调风道系统的CFD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汽车空调风道送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员舱的热舒适性。对某汽车空调风道系统进行了CFD仿真计算,重点分析了空调风道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流量分配,并基于这些流动特征对空调风道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汽车空调风道分风合理,出风口相对速度适中,两侧出风口速度分布的均匀性稍差;在空调风道流场内,没有涡流产生,流通能力强。其系统设计合理,该研究对汽车空调风道设计以及风道送风性能提高具有参考价值。
王丹刘双喜牟江峰张传文
关键词:CFD
某纯电动车电池包与乘员舱降温分析与优化
2024年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进而影响整车的热安全性能、动力性以及经济性。乘员舱内部温度控制关系整车的舒适性。通常,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和乘员舱空调系统集成在一起,对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以某EV车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通过动力电池和空调系统热负荷的计算,分解得到系统的需求,再通过仿真分析手段对电池包和乘员舱降温性能进行预测,针对不满足要求的工况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满足电池包和乘员舱降温的需求。
徐俊芳王丹张艺伦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空调系统
某汽油机催化器系统的CFD分析
2014年
利用三维流体分析软件STAR-CCM+对某汽油机催化器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运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催化器内部的流动,重点考察了该催化器系统的压力损失和气流分布均匀性,并对氧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了评估。综合各项分析评价指标,提出优化建议,为排气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王丹刘双喜牟江峰陈浩
关键词:均匀性氧传感器
电动汽车前端模块设计对冷却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电动汽车的前端模块设计直接关系到电池和电机性能的充分发挥和行驶的安全,也关系到驾驶室的舒适性。电动汽车行驶时,电机需要冷却,乘员舱和电池温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热量在前端的冷却系统耗散至空气。电动汽车前端的装置模式不同将影响进风量和进气的分布,继而影响冷却效果。为分析前端模块的不同方式对空调系统的影响,采用一维仿真和三维CF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考虑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动和分布,也考虑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的热负荷情况。结果表明,怠速下冷凝器前置的方式迎风面风量下降约28%,降低幅度较明显,随着车速的提升,风量下降逐渐减弱;冷凝器前置的方式导致怠速时蒸发器出风温度增加0.87℃,增加9.7%,高速行驶时蒸发器出风温度降低0.3℃,下降5.6%,中速时两种布置方式不变。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前端布置主要有冷凝器在前或者低温散热器在前两种形式,可以确定不同的前端装置模式的布置形式直接影响冷凝器迎风面的风速分布以及出风温度。所以,纯电动汽车建议采用散热器在前,冷凝器在后的布置方式更有利。
王丹徐俊芳张艺伦许翔王远
关键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空调系统仿真
R1234yf整车汽车空调泄漏扩散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与传统乘用车不同,对采用热泵空调系统并利用液冷冷却电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制冷剂充注量比传统汽车空调增加了400~800 g。若使用可燃制冷剂,泄漏扩散至乘员舱,燃烧风险将增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R1234yf制冷剂在蒸发器破损泄漏随送风进入乘员舱后的浓度变化过程和最高浓度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汽车后排制冷剂较前排易聚集。制冷剂在完全泄漏后,4个出风口最高平均R1234yf体积浓度为1.58%,4位乘客呼吸点最高平均R1234yf体积浓度为0.99%,4位乘客脚部最高平均R1234yf体积浓度为0.95%,乘员舱最高体积浓度低于制冷剂可燃下限。对比不同车型实验数据,发现车型对制冷剂体积浓度的影响最大,车型不同使最高制冷剂体积浓度差约为1.2%。
汪琳琳杨昭王丹
关键词:汽车空调制冷剂可燃性
乘员舱热舒适性评价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热舒适性指标的建立是分析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的前提。从均匀热环境舒适性评价方法、非均匀热环境舒适性评价方法及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概述,比较分析了各项评价方法。指出其不足和限制,主要包括计算复杂、参数多、考虑因素不全面、精度不高及扩展性和通用性差等。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承认的评价方法,关于乘员热舒适评价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细致和创新的研究工作,从而建立起一套在非均匀条件下能够快速与准确预测乘员舒适性的评价准则。
王丹刘双喜牟江峰
关键词:汽车乘坐空间热舒适性
某车型空调降温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并使用三维仿真软件Star-ccm+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相应车型在整车环境实验室中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随后对该车型降温过程中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送风射流区域、车顶后部下方区域以及乘员头部附近区域速度较高,乘员舱前部区域比后部区域温度高,下部区域比上部区域温度高。
何青治王丹麦华志郑清平黎明刘晓日
关键词:三维仿真空调系统温度场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标准探究及问题建议被引量:2
2018年
汽车内饰行业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行业规模占整个零部件总体行业规模的1/4,因此对于内饰材料的性能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专注于汽车内饰件的分类及试验特性,根据使用位置及材质,对汽车内饰件进行分类;通过整理大量的试验数据,对不同材质、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等材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内饰材料阻燃性能的其他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关阐述,指出目前GB8410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于未来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能标准的修订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吴春海王丹
关键词:汽车内饰件阻燃特性燃烧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