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凤英 作品数:16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4例,分为ACS组3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3例,正常对照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ES、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ACS组血清SES、IL-10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SES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IL-10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ES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汤凤英 马礼坤 石增刚 桑更生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E-选择素 白介素-10 冠状动脉造影与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构分析比较 桑更生 丁中 冯燕娴 石增刚 陈以强 陆江辉 汤凤英 石世强 徐刚 张隽 张峰 项目通过超声波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肪造影相比较,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指数亦有相似变化,IMT与冠脉病变的血管数量有相关性。关键词:关键词:超声波检测 冠心病 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吲达帕胺,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UN、24 h UAER、SCr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佰生 赵卓 薛鹏程 陈冬梅 汤凤英关键词:糖尿病 高血压 吲达帕胺 厄贝沙坦 踝臂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早发冠心病(intima-media thickness,PCAD)病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早发冠心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6例拟诊p CAD收住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病人,均行ABI、颈动脉IMT检查,根据冠脉狭窄程度计算冠脉积分,分析ABI、颈动脉IMT值与冠脉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单支与双支病变组病人ABI、颈动脉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P <0. 05);三支病变组病人ABI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ABI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 523,P <0. 01);颈动脉IMT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成正相关(r=0. 603,P <0. 01)。结论:ABI、颈动脉IMT与p CAD病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ABI值明显减低、颈动脉IMT明显增加可能预测冠脉存在严重多支病变。 汤凤英 桑更生 竟雪莹 何强先 祖磊关键词:冠心病 踝臂指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血压变异性及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及Q-T间期离散度(QTc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9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h动态血压监测、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室重量指数、QTcd及BPV等相关参数。结果:LVH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数为(158.68±23.57)g/m^2,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01);LVH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校正QTcd均明显高于LVH组(P〈0.01-P〈0.001)。结论:老年患者高血压LVH与BPV有关,LVH是心律失常、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BPV可作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 汤凤英 桑更生 王顺关键词:左心室肥厚 血压变异性 Q-T间期离散度 老年病学 伊布利特在转复房颤、房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持续房颤或房扑,且发病时间少于3个月患者11例,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注射,分析房颤、房扑患者静脉注射后的转复效果。结果11例患者9例转复窦性心律,2例未转复,转律有效率为54.55%,显效率为27.27%,且使用伊布利特转律的患者转律时间集中于30~40 min。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 竟雪莹 祖磊 汤凤英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伊布利特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梗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经他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临床资料均由护理人员进行收集、整理,病例收集时间在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 汤凤英 何伯生 李晶晶 胡茜关键词: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阿托伐他汀 文献传递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规范方案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丹红注射液治疗,部分患者安置起搏器,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何佰生 汤凤英 陈冬梅 贾苏豫 赵卓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老年人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脉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脉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 6例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随机分为 :治疗组 (培哚普利组 )和对照组 (不服用培哚普利组 )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LVEF、脉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随访观察期间心脑血管性死亡的病例数。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培哚普利组LVEF明显增加 (P <0 .0 5 ) ,心率变异性改善 (P <0 .0 5 ) ,脉压显著缩小 (P <0 .0 0 1) ,较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LVEF和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脉压减小 ,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可改善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脏重塑 ,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延缓动脉硬化 ,并可减少心脑血管性死亡。 汤凤英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 培哚普利 心功能 脉压 心率变异性 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及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56例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27例(男性<55岁,女性<65岁)和晚发组29例,统计各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体重指数、Fig、血浆TG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结论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要积极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体重、调整营养。 汤凤英 冯燕娴 桑更生 石增刚 竟雪莹关键词: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