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少光 作品数:24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CT脑灌注成像评价创伤弥漫性脑肿胀非手术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创伤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单纯弥漫性性脑肿胀患者100例,在伤后2-6 h内行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分析治疗前后感兴趣区域灌注参数的变化,6个月后随访,结合临床预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后,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GOS评分〉3分者改善明显。结论 CTP可快速、准确地反映DB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张可 柳少光 张建华 魏晓东 张冬志关键词:弥漫性脑肿胀 CBF CBV 危重症老年患者低血清钙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研究发现,危重症患者体内钙离子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联系。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来说,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对于指导治疗,争取抢救时机都是很必要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患者,其中普通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 杨小秦 柳少光 王学斌 张可 魏晓东关键词:老年危重症 血清钙 钙内流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2009年 目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诊断治疗时机、方法和止血的效果评价。方法:急诊行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充分补液、输血抗休克等治疗,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治疗24~72小时后仍有出血或持续大出血休克不能纠正,急诊局麻下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将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无水酒精等栓塞相关动脉止血。结果:立即止血100%,4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轻微腹胀,腹痛等合并症,经内科治疗好转,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全部病人随访1~4年,10%复发再出血经内科治疗治愈。2例晚期胃癌8~14月死亡。结论:介入治疗急性非门脉高血压性消化道大出血,尤其对于血管畸形、晚期胃癌、弥漫性出血性胃炎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或虽经手术治疗仍有出血患者是安全及时有效的,结合其他综合治疗能提高非门脉高血压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杨小秦 柳少光关键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栓塞治疗 不同手术时机对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组(29例)和B组(19例)。A组患者伤后24 h内行急诊手术治疗,B组患者伤后3~5 d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191.6±35.1)min长于B组的(156.4±23.6)min,术中出血量(968.5±114.3)ml多于B组的(468.8±85.8)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情况。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由术前的A级恢复为B级,好转率为13.8%(4/29);B组有2例由术前的A级恢复为B级,好转率为10.5%(2/19)。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手术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且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效果,因此需先行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基础疾病、改善一般情况后,再行手术治疗。 何宗儒 徐晓龙 张文辉 杨玉平 范立真 张辉 柳少光 台会平关键词:手术时机 完全性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 可视化引导小鼠子宫灌注方法的建立 2023年 为了减少因盲插而造成子宫的机械损伤和穿孔,提高小鼠子宫灌注的准确率与成功率,连续5 d对雌性小鼠阴道上皮细胞进行H.E染色,确定发情周期,通过具有照明与摄像的仪器辅助引导子宫插管,评估各时期子宫颈口紧张度及子宫插管难度,然后在第5天筛选出子宫插管评价为困难的小鼠,通过可视化引导对其子宫灌注染液,最后处死小鼠,解剖小鼠腹腔,检查子宫染色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小鼠子宫颈口紧张比例低于其他情期小鼠(P<0.05),发情间期小鼠子宫插管困难比例高于其他情期小鼠(P<0.05);对第5天进行子宫灌注染液的小鼠解剖,显示子宫染色全部成功。可视化引导子宫灌注提供了可靠易行的子宫灌注方法,可减少因盲插或开腹方法所引入的人为因素及误差。 张少通 李维 王贵波 柳少光 辛蕊华 仇正英关键词:子宫灌注 发情周期 弥漫性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神经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弥漫性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神经损伤及炎症介质因子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弥漫性脑损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感染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弥漫性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感染25例,感染率为37.88%;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神经细丝酸性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等神经损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水平分别为(40.87±5.34)mg/L、(337.24±23.45)pg/ml、(540.83±46.93)pg/ml、(95.92±8.62)pg/ml和(0.99±0.11)ng/L,均高于非感染患者的(30.82±3.57)mg/L、(259.45±16.83)pg/ml、(469.74±44.83)pg/ml、(84.44±7.45)pg/ml和(0.31±0.01)n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革兰阳性菌8株、真菌1株,分别占70.00%、26.67%和3.33%;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度高,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等耐药性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高,对利福平的敏感度高。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较未感染患者差异不大,但其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采取敏感的抗菌药实施针对性治疗。 张可 张建华 魏晓东 张冬志 柳少光关键词:弥漫性脑损伤 肺部感染 神经损伤 炎症因子 肝脏肿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 2010年 柳堤 柳少光关键词:影像特征 肝包膜下血肿 腹腔内积血 肝癌破裂出血 少量出血 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背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但对于采用单侧还是双侧入路哪种入路疗效更佳、并发症更少,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CBM等数据库1963年1月至2014年3月文献,收集单侧对比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76例患者,其中单侧入路组442例,双侧入路组4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单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及骨水泥渗漏率少于双侧入路组[均数差MD=-19.33,95%可信区间(-24.42,-14.24);均数差MD=-2.07,95%可信区间(-2.42,-1.71);OR=0.47,95%可信区间(-24.42,-14.24)];两组目测类比评分、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角变化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单侧入路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马贵福 钱耀文 刘林 骆文远 柳少光关键词:生物材料 单侧入路 骨质疏松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2016年 目的 综合分析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MSCT诊断方法,实验组应用MSCT联合CTPI诊断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颅脑外伤中的检出率,并分析损伤区域的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超清彩色图像与外伤性弥漫性损伤预后的关系。结果 1实验组检出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BF、CBV、MT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GOS评分为(4.22±0.28)分,对照组GOS评分为(1.85±0.19)分,实验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显著。 张可 魏晓东 张建华 柳少光 张冬志关键词:MSCT 外伤性 预后效果 超薄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中应用的研究 杨小秦 柳少光 王治民 王学斌 徐香玖 张可 狄宝山 本课题联合应用超薄多层螺旋CT、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脑灌注成像技术观察急性颅脑外伤后的变化,在创伤后早期做出准确诊断,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并为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超薄MSCT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诊断中优于常规...关键词:关键词:三维图像重建 脑灌注成像 急性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