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楠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断层扫描
  • 3篇手术
  • 3篇内障
  • 3篇相干断层扫描
  • 3篇黄斑
  • 3篇光学相干
  • 3篇光学相干断层
  • 3篇光学相干断层...
  • 3篇白内障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水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性
  • 2篇疗效
  • 2篇黄斑病
  • 2篇黄斑病变
  • 2篇黄斑水肿
  • 2篇儿童

机构

  • 11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林楠
  • 5篇刘丽
  • 5篇陈羽
  • 3篇赵宏
  • 3篇田洁
  • 2篇张波
  • 2篇王惠梅
  • 2篇扈月平
  • 1篇崔绍彧
  • 1篇张戈非
  • 1篇邵彦
  • 1篇杨加顺
  • 1篇邵晶
  • 1篇徐莅华
  • 1篇高晓虹
  • 1篇杨前
  • 1篇于丽
  • 1篇侯丹岩
  • 1篇张洪沛
  • 1篇刘明杰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199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治疗麦粒肿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林楠杨加顺崔绍彧陈羽
关键词:疗效观察耳尖放血麦粒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生素使用疏风清热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频域OCT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M)的频域OCT特点。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院的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者35例60只眼,分为非增生期DR(NPDR)组28只眼.增生期DR(PDR)组32只眼。30例健康人30只眼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CirrusHD—OCT黄斑容积512×128扫描结果。结果OCT显示DR患者22只眼(36.7%)黄斑区视网膜增厚,27只眼(45.0%)外核层(ONL)/外丛状层(OPL)弥漫性水肿,10只眼(16.7%)内核层(INL)囊样水肿。NPDR组与PDR组9个分区视网膜厚度、总容积和总平均厚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DM的严重程度与DR分期并不平行。OCT是诊断与治疗DM的必备工具之一。
田洁林楠王惠梅张戈非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病变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应用综合性方案治疗儿童参差性重度弱视的效果探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综合性治疗方法在儿童参差性重度弱视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140眼)5~14岁参差性重度弱视儿童依据屈光矫正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充分的散瞳验光,均进行遮盖法、药物压抑法、精细目力训练,试验组(68例)配戴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并结合同视机仪器训练治疗,对照组(72例)配戴适合的框架镜,随访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后18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6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三级视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视机训练后,试验组三级视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5/68)比63.9%(4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积极的治疗有效,医患双方当有效配合。参差性重度弱视患者配戴RGPCL 18个月的弱视疗效明显优于配戴框架镜,且安全性、有效性均有保证,配合同视机训练疗效更具有优势。
刘丽林楠
关键词:弱视同视机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引量:1
2008年
林楠赵宏陈羽王惠梅杨前刘丽张波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
LASIK手术中不同冲洗液对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影响
2006年
林楠陈羽于丽扈月平邵晶
关键词:灌洗
后发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95年
后发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张洪沛,林楠,赵宏,刘晶后发性白内障,是指因白内障手术或外伤所致晶体囊膜破损、残余晶体皮质所形成的白内障。其常因粘连机化、上皮增生,致形态错综复杂,可形象比喻为“夹板样”。患者以儿童、青壮年居多。我们自199...
张洪沛林楠赵宏刘晶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后发性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102眼)黄斑病变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总体组(102眼, 75例)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51眼, 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组(21眼, 20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组(17眼, 13例)、其他类型组(13眼, 12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五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和黄斑平均厚度(CAT),并统计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结果 总体组、DME阻、RVO-ME组、其他类型组治疗后的CST水平分别为281(247, 340)、301(257, 354)、(288±87)、247(223, 340)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74(301, 525)、362(303, 461)、(505±168)、508(316, 57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D组治疗前后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DME组治疗后的CAT水平分别为319(279, 351)、339(309, 364)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34(290, 390)、347(325, 425)μ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ME组、nAMD组、其他类型组C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康柏西普注射次数<3针有54眼(53%), 3~6针有44眼(43%)、>6针有4眼(4%)。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黄斑病变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是药物价格昂贵,治疗经济负担重,多数患者还是难以坚持按需治疗。
田洁雷晓军林楠
关键词:黄斑病变黄斑水肿玻璃体腔内注射
综合疗法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眼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近视眼综合疗法通过改善眼部调节力以减缓少年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对其治疗效果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4~2005年大连友谊医院眼科门诊5~18岁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110人(220眼)。经综合疗法治疗近视眼来改善眼部睫状肌调节力提高视力,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可能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获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近期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学习时间不同、治疗时年龄大小、近视眼发病时间长短、近视度数大小不同等因素对近视眼治疗效果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有无戴镜史、有无其他近视眼治疗的患者之间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学习时间长短、治疗时年龄大小、近视眼发病时间长短、治疗前有戴镜史与近视眼综合治疗效果有着显著性的联系(P<0·05)。结论:近视眼综合疗法对减缓少年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作用。学习时间短、发病时间短、年龄小、近视眼度数小及治疗前无戴镜史、无其他近视眼治疗史者疗效较明显。
林楠陈羽刘丽高晓虹
关键词:近视眼患者少年儿童综合疗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时间
眼压降低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盘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眼压降低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盘形态的影响。方法经眼压、房角镜、视野及OCT检查确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45只眼)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或联合给予YAG激光虹膜根部打孔术,药物,小梁切除术等治疗使眼压控制在<21 mm Hg,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及O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及最终随访的MD、LV、RNFL平均厚度、平均C/D、垂直C/D。结果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MD分别为(-13.58±3.74)、(-12.20±3.59)d B,LV分别为(43.2±7.52)、(41.8±7.82)d 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平均C/D分别为0.736±0.078、0.725±0.075,垂直C/D分别为0.725±0.076、0.715±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71.0±11.9)、(69.9±12.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压降低可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和视盘形态,OCT检查为眼压降低对视盘形态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
刘明杰林楠徐莅华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前膜与眼部视觉及色觉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黄斑微结构变化与眼部视觉及色觉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眼科收治的30例单眼IMEM患者(6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为IMEM患眼分为IMEM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眼。观察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Farnsworth Munsell 100 Hue色觉测试系统(FM 100 Hue Test)进行色觉检查,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FT),观察黄斑区椭圆体带(EZ)连续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MEM眼组的BCVA低于对照组,色觉得分高于对照组,CFT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连续性完整的BCVA高于EZ连续性中断,色觉得分低于EZ连续性中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T和IMEM分级与BCVA和色觉得分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色觉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越大,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黄斑中心凹厚越厚,最佳矫正视力及色觉越差;特发性黄斑前膜病例中,椭圆体带连续病例的最佳矫正视力及色觉好于椭圆体带中断病例。
林楠刘丽田洁雷晓军扈月平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最佳矫正视力色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