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精神分裂症的管理方式,而试验组则进行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改善的情况,以评估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缺陷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次复发的概率为1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个体化全病程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李鹏辉王锋锐王丽辉刘晓梅刘国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 优化治疗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优化治疗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常规模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评估模式下优化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阳性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基进行优化治疗,可以降低症状评分,降低SOD水平,提高BDNF水平,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 王礼军李鹏辉刘萧杨惠青邬东红袁群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氯丙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认知功能(CAS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NS评分中情感淡漠、思维迟钝、意志不足等项目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SANS评分项目中情感淡漠、思维迟钝、意志不足等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情感淡漠、思维迟钝、意志不足等SAN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等CASI量表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等CASI量表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等CASI量表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有失眠、嗜睡、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且均为轻度,经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24%(16/37)高于对照组的40.54%(15/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O.924〉0.05)。[结论]利培酮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
- 李鹏辉郑远松李菲李福金蒋佳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坦度螺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坦度螺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口服,每日3次,每次剂量10~20 mg,治疗周期为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疗效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周、12周,患者的正性情绪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情绪状态(RBANS)、临床疗效(CGI)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期间,共9例出现体重增加,10例出现倦怠感症状,7例出现嗜睡表现,8例存在胃肠不适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结论 坦度螺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且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王丽辉赵红刘萍李鹏辉姜海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氮平坦度螺酮
- 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其体内甲状腺素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60例,A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齐拉西酮药物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素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痊愈8例(13.3%),显效22例(36.7%),好转20例(33.3%),无效10例(16.7%),总有效率为83.3%,B组患者痊愈13例(21.7%),显效23例(38.3%),好转23例(38.3%),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可见B组患者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高于A组患者使用利培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B组患者甲状腺素明显下降,趋于正常人水平,A组患者甲状腺素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是下降程度没有B组患者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来说,通过齐拉西酮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李福金李鹏辉苏金哥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齐拉西酮甲状腺素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患者中根据患者的主诉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量表评分情况,有睡眠障碍主诉且PQSI≥7分的患者共42例,设为睡眠障碍组;PQSI〈7分的患者有40例,设为无睡眠障碍组。采用PQSI评价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睡眠障碍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均P〈0.05)。睡眠障碍组MMSE量表评分得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t=3.34,P〈0.05)。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其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呈明显负相关(r=-0.41,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可引起认知功能的减退。
- 刘萍邱大宏吴喜强陈艺军李鹏辉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 社区个体服务计划对惠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服务计划管理模式对惠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推广个体服务计划社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社区个体服务计划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按照常规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患者入组时、干预后12个月的病情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PANSS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ANSS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GQOL-74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GQOL-74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QOL-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服务计划社区管理模式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社会表现力。
- 王锋锐李鹏辉王丽辉黄群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及内分泌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及内分泌代谢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研究开始、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试验组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分别在入组时、6、12个月评价各项指标并检测内分泌指标。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PANSS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6、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6个月、12个月时,两组TSE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时,两组患者PSP、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6、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PSP、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时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泌乳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6、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泌乳素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减轻其精神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状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安全可靠。
- 李福金李鹏辉王丽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棕榈酸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