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慧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安罗替尼治疗多线化疗后进展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在经过多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5例经病理确诊的经过至少3个方案的化疗后进展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给予安罗替尼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7月6日,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6例,总有效率(O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60.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5个月, 95%CI=(2.4, 4.5),总生存期(OS)未达到。15例患者中疲劳和食欲减退的发生率均为100%, 2例达3级,减量至8 mg/d后降至1级;有2例2级患者要求减量至10 mg/d,减量后降至1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3.3%,均为1、2级。肢体疼痛、口腔黏膜炎、腹泻和谷丙转氨酶(AL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3.3%、6.7%、13.3%。结论安罗替尼对多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卵巢癌有一定疗效,通过调整剂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陈倩赵秧康马飞李碧慧石洁琼
- 关键词:晚期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
- 白藜芦醇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分别采用0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甲状腺癌SW579细胞。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干预72h后,Real Time PCR法检测各组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50 mmol/L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mmol/L组(P均<0.05),而bcl-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0 mmol/L组(P均<0.05);100 mmol/L组、200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50 mmol/L组(P均<0.05),而bcl-2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50 mmol/L组(P均<0.05);200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mol/L组(P均<0.05),而bcl-2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100 mmol/L组(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有诱导甲状腺癌SW57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bcl-2及bax表达有关。
- 李碧慧
- 关键词:白藜芦醇凋亡
- 全量或半量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全量或半量索拉非尼(Sor)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肝细胞肝癌患者38例,随机分为A组(全量Sor联合CAP,n=19)和B组(半量Sor联合CAP,n=19)。A组:Sor 400 mg/次,B组:Sor 200 mg/次,每天2次口服,连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为止。A、B组均联用CAP 850 mg/m^2每次,每天2次口服,连用14天,休息1周,每21天重复。结果:A组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11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ORR)为15.8%,疾病控制率(DCR)为73.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4.5±0.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个月[95%可信区间(95%CI):7.1~7.3]。B组PR 2例,SD 11例,PD 6例,ORR为10.5%,DCR为68.4%,mTTP为(4.4±0.4)个月,mOS为7.3个月(95%CI:7.2~7.4)。两组的ORR比较,P=1.000;DCR比较,P=0.721;TTP比较,P=0.549;OS比较,P=0.2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A组除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外,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半量Sor联合CAP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疗效与全量Sor联合CAP无显著差异,半量Sor联合CAP组的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量Sor联合CAP组。
- 石洁琼康马飞李碧慧骆梅青石援援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卡培他滨
- 血清胱抑素C在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住院患者12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参照Durie—Salmon分期(DS分期)诊断标准及肾功能损害情况,将观察组再分为A组[19例,Ds分期Ⅰ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75mi/min]、B组(44例,DS分期Ⅱ期,肾功能储备能力下降,50ml/min〈Ccr〈75ml/min)、C组(64例,DS分期Ⅲ期,肾功能不全,25mL/min〈Ccr≤50ml/min)。观察组中50例接受BD方案治疗,77例接受VAD方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期后检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水平。对照组于人组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A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1.01±0.2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和C组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2±0.35)、(1.88±0.75)mg/L比(0.73±0.14)mg/L,(142±20)、(282±51)μmol/L比(62±22)μmol/L,(8.4±1.9)、(11.2±2.0)mmoL/L比(3.5±2.3)mmol/L],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BD方案治疗2周期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1.39±0.39)mg/L]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4、6周期后,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01±0.29)、(0.88±0.21)mg/L比(1.63±0.48)mg/L,(103±19)、(62±16)μmol/L比(162±28)μmol/L,(6.2±1.7)、(5.2±1.6)mmol/L比(9.3±2.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77例患者采用VAD方案治疗2周期后,血清胱抑素C[(1.44±0.45)mg/L]、尿素[(8.4±2.0)mmol/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4、6周期后
- 李碧慧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肾病胱抑素C
- PBL联合微信平台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价值探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PBL(问题式学习)联合微信平台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肿瘤内科所有实习生中随机选出80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严格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实习生分为两组。应用传统讲授模式对40名对照组实习生进行教学,而40名观察组实习生则接受PBL联合微信平台教学。分别记录两组教学前后的理论考核成绩与病例分析成绩,同时由两组实习生对此次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教学前,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与病例分析成绩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教学后理论考核成绩与病例分析成绩均得到提升,但试验组提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0%>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PBL联合微信平台对实习生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沉闷现状等方面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故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临床价值。
- 李碧慧
- 关键词:PBL肿瘤内科临床教学
-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原发性肝癌20例,给予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共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1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PR 6.7%,SD 56.7%,中位TTP 2.8个月,中位OS 4.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综合征。结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率低,但有较高的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轻。
- 康马飞李碧慧骆梅青董翠梅涂江江
- 关键词:肝肿瘤化学疗法卡培他滨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对晚期肺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对晚期肺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筛选该院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入的90例肺腺癌患者,用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B组、A+B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环境影响)、毒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治疗前3组血清肿瘤标记物、T淋巴细胞亚群、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T淋巴细胞亚群均较治疗前下降,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组血清肿瘤标记物低于其他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与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0.00%与20.00%,B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与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3.33%与20.00%,A+B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与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3.33%与40.00%,A+B组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更小,毒副反应并未因联合用药而大幅提高,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李碧慧
-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毒副反应血清肿瘤标记物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 安罗替尼三线以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二线或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5例(其中55例为二线治疗后,15例为三线治疗后,5例为4线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安罗替尼12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14天,停用1周,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为止。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患者,根据情况将剂量降至每天10 mg或每天8 mg。每6周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75例患者中,PR 6例,SD 45例,PD 24例,ORR 8.0%,DCR 60.0%,PD 32.0%,PFS和OS分别为5.2个月(95%CI:4.4~6.0)和8.0个月(95%CI:6.1~9.9)。分层结果,45例腺癌中,PR 4例,SD 27例,PD 14例,ORR 8.9%,DCR 68.9%,PD 31.1%。30例鳞状细胞癌中,PR 2例,SD 18例,PD 10例,ORR 6.7%,DCR 66.7%,PD 33.3%。腺癌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DCR比较,P=0.840,无统计学差异,腺癌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PFS分别为4.5个月(95%CI:3.9~5.1)和5.2个月(95%CI:4.2~6.2),Log-Rank P=0.033,有统计学差异,OS分别为6.7个月(95%CI:3.2~10.2)和8.0个月(95%CI:5.9~10.1),Log-Rank P=0.057,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主要是疲劳、食欲减退、手足综合征、头痛和高血压。结论:安罗替尼三线以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FS显著高于腺癌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卢美君康马飞李碧慧徐胜源石洁琼赵燕仪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 白藜芦醇抑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促进肺腺癌转移灶形成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促进肿瘤转移,而白藜芦醇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转移灶形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裸鼠尾静脉注入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肿瘤转移模型,同时使用不同剂量rhIL-11单药或联合白藜芦醇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出现转移灶的裸鼠数量和各组转移灶数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有1只裸鼠出现转移灶,转移率为16.7%(1/6),低剂量rhIL-11组有3只裸鼠出现转移灶,转移率为50.0%(3/6),高剂量rhIL-11组有4只裸鼠出现转移灶,转移率为66.7%(4/6)。rhIL-11[750μg/(kg·d)]+白藜芦醇组和rhIL-11 [500μg/(kg·d)]+白藜芦醇组出现转移灶的裸鼠数少于rhIL-11组[750μg/(kg·d)]和rhIL-11组[500μg/(kg·d)](3/12对7/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3,P=0.098)。且转移灶个数也少于rhIL-11组(5个对13个)。结论:rhIL-11可能促进肿瘤转移灶的形成,而白藜芦醇可能有抑制rhIL-11促肿瘤转移灶形成作用。
- 彭娜卢美君康马飞刘秀丽李碧慧董翠梅
- 关键词:肺肿瘤白藜芦醇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动物实验
- 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替吉奥治疗索拉非尼耐药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ANL)单药或联合替吉奥(S1)治疗索拉非尼耐药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经索拉非尼治疗无效或进展HCC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NL组和ANL+S1组,每组10例。ANL组口服ANL 12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14 d,停用1周,每21天重复。ANL+S1组口服ANL 12 mg,每天1次,S140 mg,每天2次,两药均连续服用14 d,停用1周,每21天重复。2组患者均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情况将ANL剂量降至每天10 mg或每天8 mg。每6周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ANL组患者中部分缓解1例,稳定5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ORR)为10.0%(1/10),疾病控制率(DCR)为60.0%(6/10),PD率为40.0%(4/10),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3.0、6.0个月(95%可信区间:0.7~5.3、4.7~7.3)。ANL+S1组患者中部分缓解2例,稳定5例,PD 3例,ORR为20.0%(2/10),DCR为70.0%(7/10),PD率为30.0%(3/10),PFS和OS分别为4.5、7.5个月(95%可信区间:3.6~5.4、6.5~8.5)。2组患者ORR、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疲劳、食欲减退和高血压。结论对索拉非尼治疗耐药晚期HCC给予ANL单药治疗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ANL联合S1治疗可延长患者的PFS和OS。
- 卢美君康马飞李碧慧徐胜源骆梅青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