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梅青
- 作品数:41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延长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给药间隔时间治疗肺腺癌12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延长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给药间隔时间治疗肺腺癌的结果 ,为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9月,对我院肿瘤内科12例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将剂量改为每2天或每3天口服1次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后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后,TTP最长者达40个月,最短为2个月。使用吉非替尼者8例中,TTP最长者达40个月,最短为2个月。使用厄洛替尼者4例中,TTP最长者达11个月,最短为2个月。改变用药频率后,疾病稳定时间较长的基本上均是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的患者。结论 延长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给药间隔时间治疗肺腺癌,特别是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的肺腺癌可能是可行的。
- 康马飞李碧惠董翠梅骆梅青李扬
- 关键词:肺腺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分子靶向治疗
- Nanog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疗效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Ⅲ、Ⅳ期)肺癌患者Nanog的表达及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肺癌患者Nanog的表达情况,研究其表达情况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62例晚期肺癌患者中Nanog表达阳性30例(48.4%),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有效组32例患者中Nanog表达阳性9例(28.1%),阴性23例(71.9%);无效组30例患者中Nanog表达阳性21例(70.0%),阴性9例(30.0%)。无效组患者Nanog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效组(χ2=10.872,P=0.001)。结论 Nanog表达增强可导致肺癌患者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不敏感,检测Nanog对临床制订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 骆梅青卜庆曹轶林郑桂银伍爱华施朕善
- 关键词:肺肿瘤基因表达NANOG化疗
- 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TACE术后进展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CAP)及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进展的肝细胞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TACE术后进展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毒36例,随机分为A组(索拉非尼联合CAP)18例和B组(索拉非尼单药)18例,两组均给予索拉非尼400 mg,每天口服2次,连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为止。A组联用CAP800mg/m2,每天口服2次,连用14d,休息1周,每21天重复1次。结果 A组部分缓解2例,稳定11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ORR)为11.1%,疾病控制率(DCR)为72.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4.6±1.3)个月,中位生存期(mS)为7.3个月(95%CI为6.3~8.3)。B组无有效病例,稳定11例,进展7例,DCR为61.1%,mTTP为(3.8±0.7)个月,mS为6.1个月(95%CI为5.8~6.4)。两组ORR、DCR和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6,P=0.122)。两组m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31)。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综合征、腹泻和高血压,A组除手足综合征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外(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CAP治疗TACE术后进展的肝细胞癌较索拉非尼单药治疗mTTP延长,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康马飞卜庆刘瑛骆梅青涂江江廖漓漓董翠梅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卡培他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03—2015—03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的初治或复治的NSCL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60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与肿瘤转移相关的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蛋白,RT—PCR方法检测全血中mRNA的表达,并比较上述指标的表达在使用rhIL-11前后的差异。此外,比较使用与不使用rhIL-11的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的差异。结果NSCLC患者使用rhIL-11后,外周血中MMP-2、CTGF和TGF-β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使用rhIL-11前,P=0.000。使用rhIL-11的NSCLC患者TTP显著短于未使用rhIL-11者,P=0.002。结论rhIL-11可能参与了NSCLC的转移过程,而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
- 赵文亮康马飞董翠梅骆梅青刘秀丽
-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基质金属蛋白酶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 DCF和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0引言在恶性肿瘤化学治疗领域中,晚期胃癌化疗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状况,至今还没有标准的化疗方案。近年来,新药的研究与新联合化疗方案已成为热点。本文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69例接受多西紫杉醇加顺铂联合5-Fu(DCF)方案或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双周方案(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与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情况。
- 骆梅青康马飞廖漓漓刘瑛董翠梅
-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学治疗多西紫杉醇
- DF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比较DF(DOC+5-FU+CF)和DCF(DOC+DDP+5-FU+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D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DOC)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小时后5-氟尿嘧啶(5-FU)500mg静脉推注,随后5-FU2500mg/m2持续120小时化疗泵静脉内注入,21天为1周期。B组33例,采用DCF方案化疗:顺铂(DDP)25mg/m2,第1-3天,多西他赛、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用法同DF组,21天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3.6%(15/28)和51.5%(17/33),无显著性差异(P=0.61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5.3个月,亦无显著性差异(P=0.362)。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DF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似,在不良反应方面,DF方案优于DCF方案。
- 骆梅青康马飞廖漓漓
- 关键词:晚期胃癌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化学治疗
- 8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方案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化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89例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75岁)与老年组(≥70~75岁),按化疗方案分为单药化疗组、不含铂联合化疗组及含铂联合化疗组。比较各组的疗效、生活质量、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89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31.5%(28/89),中位生存期9.9个月;Ⅲ~Ⅳ级骨髓抑制和Ⅲ~Ⅳ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6.7%,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因化疗不良反应所致死亡。各组在化疗疗效、生活质量、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好,单药化疗、含铂或不含铂联合化疗疗效相似。
- 骆梅青康马飞廖漓漓刘瑛董翠梅
- 关键词:化疗生存期
- 细支气管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 2010年
- 细支气管肺癌(BAC)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个亚型,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目前仅有的资料显示,对化疗更为敏感还是更为耐药尚无定论,对EGFR-TKI有着独特的敏感性,本文综述近年来BAC在化疗和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
- 骆梅青宋向群
-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癌内科治疗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敏感性
- 不同分子亚型的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亚型的晚期乳腺癌对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反应性、疾病进展时间(TTP)及生存时间,进一步评估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将2000年元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62例晚期乳腺癌分为3种分子亚型,62例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回顾性分析3种亚型乳腺癌的化疗反应性、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结果:62例患者中,Basal-like亚型为14例(22.6%),HER2+/ER-亚型(16.1%),Luminal亚型38例(61.3%)。Basal-like亚型有效率为64.3%,HER2+/ER-亚型为60.0%,Luminal亚型为47.4%(P=0.551),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asal-like亚型TTP为3.2个月,HER2+/ER-亚型为5.3个月,Luminal亚型为10.1个(P=0.005),Basal-like亚型生存时间为7.0个月,HER2+/ER-亚型为11.3个月,Luminal亚型为19.8个(P=0.004),3者在TTP及生存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晚期乳腺癌对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反应性相似,但Basal-like亚型和HER2+/ER-亚型具有较短的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Basal-like亚型的预后最差。原因可能主要与它的生物学特征更具侵袭性有关。
- 骆梅青李锡清
-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分子亚型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疗效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烷化剂方案治疗DLBCL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HOP方案治疗前后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例DLBCL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率为63.3%(19/3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100.0%(19/19),非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72.7%(8/11),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后耐药发生率为10.5%(2/19),非甲基化者耐药发生率为54.5%(6/11),两组化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外周血血浆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预示DLBCL使用含烷化剂方案化疗疗效和耐药的指标。
- 康马飞骆梅青刘瑛廖漓漓陈莹
-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GMT基因化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