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星

作品数:36 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膀胱
  • 8篇膀胱癌
  • 7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结石
  • 5篇输尿管
  • 5篇尿管
  • 5篇人膀胱癌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尿道
  • 4篇前列腺
  • 4篇取石
  • 4篇取石术
  • 4篇微球
  • 4篇纳米微球
  • 4篇环切
  • 4篇包皮
  • 4篇包皮环
  • 4篇包皮环切

机构

  • 25篇江苏大学附属...
  • 9篇昆山市第一人...
  • 7篇苏州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6篇李巧星
  • 25篇王伟录
  • 19篇王勇
  • 17篇郑红芳
  • 16篇梁东彦
  • 15篇李云龙
  • 8篇严春寅
  • 7篇钟隆飞
  • 5篇单玉喜
  • 5篇吴久龙
  • 4篇黄振华
  • 4篇邵军
  • 3篇冷新
  • 3篇应文群
  • 3篇周洁
  • 2篇邓春华
  • 2篇张亚东
  • 2篇涂响安
  • 1篇李祁
  • 1篇邓志勇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男科学杂...
  • 4篇现代泌尿生殖...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TERT和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hTERT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和survivin在84例TCCB和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4例TCCB中hTERT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70/84)、48.8%(41/84);hTERT表达的阳性率与TCCB的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与TCCB的病理分期、分级有相关性;hTERT与survivin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hTERT和survivin的表达均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survivin和hTERT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应文群李巧星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HTERTSURVIVIN
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内逆行留置双J管治疗23例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结果本组单侧梗阻8例,初次置管成功5例(62.5%);双侧梗阻15例,初次置管成功17侧(56.7%)。置管成功后,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升高的血肌酐术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初次成功置管后输尿管再发梗阻2例,发生在初次置管后第1天、第3天。术后随访1~26个月,平均8个月,13例(56.5%)死于肿瘤晚期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43.5%)现存活,其中7例输尿管内置管已达1—26个月,病情稳定。输尿管内置管失败后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本组无操作相关性死亡。结论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可作为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案。
梁东彦李巧星王伟录王勇吴久龙
关键词:输尿管梗阻肿瘤
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术后清石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清石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125例首次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术前超声、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平扫+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评估肾脏集合系统解剖情况、结石体表面积、肾积水程度、结石解剖分布、受累肾盏数、结石CT值。根据手术记录统计穿刺通道数、穿刺通道长度、穿刺通道大小、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手术者经验情况。结石完全清除或残余碎片≤4 mm即为治疗成功。先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利用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2例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清石率为73.6%。单因素分析表明,结石体表面积、结石解剖分布、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受累肾盏数、穿刺通道长度、术中活动性出血、术者经验与清石率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结石体表面积、结石解剖分布、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受累肾盏数是影响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经验是影响术后清石率的保护因素。结论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结石大小及在肾盏的分布是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效果的独立因素,可用于术前评估手术清石效果,术者的经验有益于提高清石率。
钟隆飞李巧星梁东彦王勇王伟录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2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给予包皮环切术。结果:手术均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完成。手术时间平均约3~8min。术后未出现切口大片裂开,血肿形成或迟发大量出血。其中2例患者有少量渗血,行加压包扎两天后出血完全停止,1例有钛钉松动伴有约1.5cm切口裂开,予换药包扎5天后切缘对合平整,余下患者3天后拆除纱布无明显水肿、出血。术后1个月复诊,2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阴茎外观美观。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切割吻合一次完成,微创、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美观、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李云龙严春寅王伟录王勇郑红芳周洁李巧星
关键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包皮过长包茎
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与表型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中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与表型鉴定的方法。方法取2个月龄s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用0.5%I型胶原酶、0.1%胰蛋白酶进行酶消化初步分离。应用改良的Preplate差速贴壁法进一步行细胞纯化,细胞培养1h,贴壁细胞为PP1;未贴壁细胞转瓶培养2h,贴壁细胞为PP2;未贴壁细胞再次转瓶培养18h,贴壁细胞为PP3;此后,每次间隔24h转瓶培养依次获得的贴壁细胞为PP4、PP5、PP6,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P3、PP6细胞中干细胞抗原1(Sea-1)和结蛋白(Desmin)的阳性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PP1~PP6细胞中Sea.1和Desmin的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Sea-1、Desmin、Sca-1/Desmin在PP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P1~PP6细胞贴壁能力逐渐减慢,PP6细胞贴壁最慢,2—3d后才开始贴壁成圆形或短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P3细胞中Sea-1阳性表达量为(0.3±0.2)%,与同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min阳性表达量为(15.3±1.5)%,与同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6细胞中Sca-1、Desmin阳性表达量分别为(5.7±0.7)%、(41.1±1.6)%,与PP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显示PP1-PP=5细胞中未检测到Sea-1蛋白明显表达,但在PP6细胞中则检测到Sca-1蛋白的表达,Desmin蛋白在PP1-PP6细胞中表达逐渐增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在PP6细胞中有少量细胞表达Sca一1、散在分布、以胞质表达为主;表达Desmin细胞聚集、数量较多、主要表达于胞质;亦发现有极少量双阳性标记细胞(Sca-1/Desmin),共同表达于同一细胞的胞质。结论在大鼠阴茎海绵体中分离出既有干细胞表型又有肌源性表型的细胞,提示此类细胞为MDSCs。
钟隆飞李巧星许立军王伟录单玉喜
关键词: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结蛋白
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杀伤EJ人膀胱癌细胞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杀伤人膀胱癌细胞研究,为后续实验构建靶向膀胱癌的新型药物传送系统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耦联穿膜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TAT-EGFP)、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THP-NS),构建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CPPs-BDI-1-THP-NS)。取CPPs-BDI-1-THP-NS三联体实验组和吡柔比星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CPPs-BDI-1-THP-NS三联体对EJ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效果;Annexin V-FITC/PI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实验组杀伤人膀胱癌细胞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对人膀胱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李云龙王伟录梁东彦李巧星
关键词:膀胱癌吡柔比星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科行mPCNL治疗的16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行输尿管镜治疗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CNL是上尿路结石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并发症相对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郑红芳李巧星
关键词:输尿管镜上尿路结石并发症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系统随访的38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手术方式、即刻灌注、静脉化疗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定义复发或进展为终点事件。生存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随访3~36个月,25例复发(复发率65.8%),17例进展(进展率44.7%)。复发时间(11.6±0.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未复发生存时间(19.9±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进展时间(11.2±1.2)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0个月。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静脉化疗均是影响肿瘤复发与进展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RR=2.968,P=0.004)、病理分级(RR=2.128,P=0.027)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RR=4.519,P=0.003)、病理分级(RR=3.137,P=0.014)同样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数目、病理分级是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尽可能选择肿瘤数目较少、病理分级较低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
钟隆飞李巧星王伟录王勇梁东彦吴久龙郑红芳黄振华
关键词:膀胱癌复发
Zinner综合症并异位输尿管开口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Zinner综合症患者易误诊为巨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并对其进行探讨.
李云龙严春寅单玉喜冷新王伟录王勇郑红芳李巧星
关键词:输尿管
肾癌组织中HMGB1、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MGB1、MMP9的表达,采用Perso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HMGB1、MMP9表达高于癌旁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肿瘤直径与HMGB1、MMP9表达相关,而不同性别、年龄间HMGB1、MMP9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B1、MMP9低表达肾癌患者的生存期要高于中、高表达患者,HMGB1、MMP9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HMGB1、MMP9、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MGB1、MMP9可能在肾癌的浸润、转移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肾癌组织中HMGB1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肾癌的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
郑红芳丁厚中李巧星曹方
关键词:肾癌HMGB1MMP9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