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龙

作品数:26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膀胱
  • 6篇人膀胱癌
  • 6篇细胞
  • 6篇膀胱癌
  • 5篇前列腺
  • 5篇微球
  • 5篇纳米微球
  • 5篇环切
  • 5篇包皮
  • 5篇包皮环
  • 5篇包皮环切
  • 4篇手术
  • 4篇人膀胱癌细胞
  • 4篇肿瘤
  • 4篇睾丸
  • 4篇纳米
  • 4篇癌细胞
  • 4篇膀胱癌细胞
  • 3篇增生
  • 3篇三联体

机构

  • 23篇江苏大学附属...
  • 9篇苏州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李云龙
  • 15篇李巧星
  • 13篇王伟录
  • 11篇王勇
  • 10篇郑红芳
  • 9篇严春寅
  • 5篇梁东彦
  • 4篇周洁
  • 3篇张亚东
  • 2篇邓春华
  • 2篇涂响安
  • 2篇冷新
  • 2篇桂萌
  • 1篇王建良
  • 1篇俞海平
  • 1篇陈岽
  • 1篇黄玉华
  • 1篇何玮
  • 1篇黄旭元
  • 1篇陈赟

传媒

  • 4篇中国男科学杂...
  • 4篇国际泌尿系统...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现代泌尿生殖...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体会被引量:7
2015年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是指75岁以上,合并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这些患者是泌尿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传统的开放前列腺摘除手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人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高龄高危BPH患者96例,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KRP),取得满意效果。
王伟录李巧星王勇梁东彦李云龙
关键词:老年人
CPPs-BDI-1-载丝裂霉素白蛋白纳米微球的构建及其体外内化人膀胱癌细胞潜能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分析CPPs-BDI-1-载丝裂霉素(MMC)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的构建及其体外对人膀胱癌细胞转染的潜在能力,为后续实验构建靶向膀胱癌的新型药物传送系统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制备穿膜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TAT-EGFP、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载丝裂霉素微球(MMC-NS),采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耦联构建纳米微球三联体CPPs-BDI-1-MMC-NS.应用构建的纳米微球三联体体外转染人膀胱癌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对人膀胱癌细胞的内化潜能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成功耦联穿膜肽、BDI-1、载MMC白蛋白纳米微球制成三联体CPPs-BDI-1-MMC-NS,纳米微球直径300 nm,可携带化疗药物.实验证实微球三联体具有很强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和穿膜活性,可以高效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结论 制备的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靶向膀胱癌的药物传送系统;发现肿瘤细胞膜表面微绒毛与载MMC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内化细胞内部相关,且微球内化入肿瘤细胞后微绒毛消失.
李云龙周洁王启辉严春寅
关键词:膀胱癌
单人操作荷包环扎法包皮环切缝合器标准化手术操作改良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荷包环扎法单人操作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操作技巧与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采用荷包环扎法单人操作,对256例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行包皮环切术。结果:手术均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单人操作荷包环扎...
李云龙张亚东
关键词:手术操作
文献传递
自制冷光发光输尿管导管在开放手术中预防输尿管损伤的研究
2015年
在泌尿外科、妇科及胃肠外科等领域中,术中输尿管损伤的病例时有报道,并有增多趋势.鉴于此,我们选用特殊发光材料Electro Luminescent (EL)冷光发光线,制作了发光输尿管导管导航系统,通过穿透输尿管闪烁的彩色光线,可清晰地辨识输尿管,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李云龙王伟录王勇梁东彦郑红芳李巧星
关键词:输尿管损伤输尿管导管术中预防发光冷光
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瘢痕狭窄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被引量:10
2020年
膀胱颈瘢痕狭窄(bladder neck stenosis,BNS)是前列腺增生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前列腺增生术后尿线变细、排尿困难、夜尿多以及排尿中断等症状,膀胱镜检查可观察到瘢痕狭窄的膀胱颈。对于BNS的发病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炎症及纤维化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BNS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腔内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重建手术可能是未来难治性BNS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BNS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的相关进展这两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柳乐毅朱俊超李云龙
关键词:膀胱颈挛缩膀胱颈
长期血透并发阴茎肿瘤样钙盐沉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肿瘤样钙盐沉着症(tumoral calcinosis, TC)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好发部位为大关节周围,特别是髋关节的转子和臀部区域,膝关节、肩关节外侧和后肘区域,偶尔可发生于腕部和阴囊^([1-2])。位于阴茎部国内暂无相关病例报道。我科于2023年10月收治1例肾衰长期血透患者并发阴茎TC,现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提高泌尿男科医师对阴茎TC的认知,进而为阴茎TC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
胡鼎立袁洋张士豪李云龙
关键词:肾衰阴茎
倒“V”形缺口垫环在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操作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倒"V"形缺口垫环进行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操作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自行研发的钟形阴茎头座倒"V"形缺口垫环的包皮环切缝合器,对3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行包皮环切术。结果应用不锈钢板制备倒"V"形缺口垫环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平均约8~12min。术后无出现切口大片裂开,无血肿形成或迟发大量出血。其中5例病人有少量渗血,行加压包扎2d后出血完全停止,3例有钛钉松动伴有约1cm切口裂开,予换药包扎5d后切缘对合平整,其余患者3d后拆除纱布无明显水肿和出血。术后1个月复诊,3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阴茎外形美观。结论自制倒"V"形缺口垫环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为微创手术,可快速准确定位,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疗效好,解决了以往出血较多、切缘不美观以及包皮内外板保留过多或过短和系带保留过短的缺点,值得推广。
李云龙涂响安李巧星王伟录梁东彦邓春华张亚东
关键词:外科设备
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37例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给予系统正规的心理干预后再次评分,比较前后的变化。结果初次评分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78.38%(29/37)和67.57%(25/37),给予心理干预后1周再次调查,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35.14%(13/37)和27.03%(10/37),干预前后SDS和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给予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系统正规的心理干预,关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心理健康应作为系统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李云龙王勇王伟录郑红芳叶家农李巧星
关键词:骨肿瘤继发性前列腺肿瘤心理疗法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2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给予包皮环切术。结果:手术均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完成。手术时间平均约3~8min。术后未出现切口大片裂开,血肿形成或迟发大量出血。其中2例患者有少量渗血,行加压包扎两天后出血完全停止,1例有钛钉松动伴有约1.5cm切口裂开,予换药包扎5天后切缘对合平整,余下患者3天后拆除纱布无明显水肿、出血。术后1个月复诊,2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阴茎外观美观。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切割吻合一次完成,微创、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美观、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李云龙严春寅王伟录王勇郑红芳周洁李巧星
关键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包皮过长包茎
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杀伤EJ人膀胱癌细胞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杀伤人膀胱癌细胞研究,为后续实验构建靶向膀胱癌的新型药物传送系统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耦联穿膜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TAT-EGFP)、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THP-NS),构建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CPPs-BDI-1-THP-NS)。取CPPs-BDI-1-THP-NS三联体实验组和吡柔比星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CPPs-BDI-1-THP-NS三联体对EJ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效果;Annexin V-FITC/PI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实验组杀伤人膀胱癌细胞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CPPs-BDI-1-载吡柔比星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对人膀胱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李云龙王伟录梁东彦李巧星
关键词:膀胱癌吡柔比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