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宏
-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07-2011年浙江省义乌市历史鼠疫疫源地宿主和媒介种群调查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地区历史鼠疫疫源地宿主、媒介种群构成和密度调查,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夜笼法捕鼠,对鼠及蚤类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725只,啮齿目2科7属11种,食虫目1科1属1种。家栖鼠类主要为褐家鼠、黄胸鼠;野鼠类主要为黑腹绒鼠、黑线姬鼠。鼠密度为0.98%,其中室内为1.01%,室外为0.93%。染蚤鼠种主要为白腹巨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鼠体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占97.35%。鼠体染蚤率为0.82%,总蚤指数为0.019。结论褐家鼠和黑腹绒鼠是义乌市历史鼠疫疫源地室内、外的优势鼠种。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密度低,尚未发现印鼠客蚤,应继续开展鼠疫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动态。
- 陈劲华朱志宏傅涛骆淑英翁正军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媒介
- 义乌市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与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义乌市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和伊蚊密度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义乌市的疫情及媒介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义乌市近6年共报告194例病例,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发生在9月和10月,主要集中在义亭镇和佛堂镇,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农民发病数稍多。布雷图指数(BI)2007年最高为28.00,其次是2005年和2008年,分别为24.00和16.40,2010年为5.47,明显下降。结论义乌市居民对登革热普遍易感,蚊虫密度较高,具备登革热暴发的潜在条件,必须提高病例发现能力并加强监测。
- 骆淑英傅涛何安庆朱志宏
- 关键词:登革热
- 2006-2011年浙江省义乌市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动态监测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浙江省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宿主和媒介实施鼠疫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动态监测,为制定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鼠疫菌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结果 2006-2011年,共采集鼠形动物血清4207份,IHA检测均呈阴性;动物脏器肝、脾标本各4592份,鼠体蚤115匹,未分离到鼠疫菌;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检测931只鼠形动物脏器和115匹鼠体蚤标本结果均呈阴性。结论当前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迹象。鼠疫监测工作应当进一步深入开展。
- 陈劲华石国祥翁正军朱志宏傅涛骆淑英
- 关键词:F1抗体鼠疫菌特异性基因
- 2012-2014年义乌市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2012-2014年义乌市报告和管理的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输入性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义乌市2012-2014年报告和管理的1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79岁。患者的输入国为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广东。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发热。8例患者有头痛表现,6例患者出现皮疹,7例颜面潮红。均为轻症,实验室确诊8例,6例为1型登革热,2型和4型各1例,临床诊断3例。结论:浙江省义乌市输入性登革热的风险长期存在,对于在疫区居住、旅游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应考虑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 朱志宏楼莲青朱赤杨洁楼挺叶韦玮董选军
- 关键词: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
- 2012—2021年浙江省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特定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21年义乌市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及粪便或肛拭子检测信息,分析特定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特征。结果共监测病例7924例,采样检测6857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7.96%(546/685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0.71%(250/2334),以GⅡ型为主,占70.80%(177/25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65%(182/6857),O3∶K6血清型为主,占77.47%(141/182);沙门菌检出率为1.65%(113/6857),以肠炎沙门菌(15.93%,18/113)、鼠伤寒沙门菌(12.39%,14/113)为主。诺如病毒、沙门菌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5.79%、2.81%。阳性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为54.95%(300/546),5—10月发病较多,7—9月病例最多。结论诺如病毒是义乌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各病原体流行特征较为明显,应重点做好5岁以下人群、青壮年人群及高发季节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
- 陈劲华方晔朱婧宗素进朱志宏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
- 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
- 2017年
- 目的:对学校发生的一起不明原因呕吐、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查找病原和传播因素,总结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索相关病例并根据病人的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PCR方法检验结果确定本起疫情。结果:累计发生93例,总体罹患率为9.39%(93/990),其中学生76人,罹患率为8.13%(76/935),教师及后勤工作人员共17人,罹患率为30.91%(17/55)。所采集的部分病例标本经过检测查出GII诺如病毒。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日常生活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式。采取隔离病人、环境整治消毒、加强食堂管理等方法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龚水英朱志宏董选军翁正军
- 关键词:诺如病毒
- 义乌市2020—2022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义乌市2020—2022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情况,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义乌市2020—2022年中小学生普查体检数据,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的超重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分析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结果共纳入义乌市500695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5.0%(74882/500695)和12.6%(63145/500695)。营养不良率为8.2%(40655/494351)。结论义乌市上述期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预防其肥胖的发生及发展。
- 朱志宏张梦迪洪怡林傅爽朱芸孙楷城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营养不良
- 浙江中部地区啮齿动物恙虫病东方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了解浙江中部啮齿动物中恙虫病东方体的自然感染状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2015年3—11月在义乌地区3个自然村的野外和居住地捕获啮齿动物687只;取肝脾行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7.0软件最大似然法进行系统发生聚类分析,采用RelTime方法生成的时间树比较义乌菌株序列与祖先分歧的发生时间.结果 687只啮齿动物检出恙虫病东方体感染26只,总体感染率为3.78%,其中3—7月捕获的352只groEL基因均阴性,8—11月份捕获的335只中有26只阳性.9—10月份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1.32%(6/53)和10.00%(9/90).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25.85,P〈0.01).4个优势鼠种黑线姬鼠、黑腹绒鼠、针毛鼠和臭鼩鼱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感染,黑线姬鼠感染率最高为8.67%(13/150).26只阳性动物中,25只捕获于野外,25只捕获于大陈镇.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义乌地区啮齿动物中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变异较大,可能存在Kato、Boryong、O3和其他尚不能确定的基因型,时间树分析显示义乌不同菌株出现的时间不一致.结论 浙江中部啮齿动物中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其groEL基因分布在不同支系.
- 董选军楼挺楼诚朱志宏楼莲青陆群英
- 关键词:啮齿目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
- 2017年——2021年义乌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掌握该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病原体变化特点。方法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年—2021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203例,男、女比为1.16∶1;病例年龄以21岁~、31岁~年龄段居多,占45.39%;职业以农民、商业服务、工人为主,占60.51%;可疑暴露食物场所以家庭为主;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是三个主要的原因食品;病原体检出率为11.74%(432/3679),其中诺如病毒占62.27%(269/432),副溶血性弧菌占22.22%(96/432),沙门菌占15.28%(66/432)。结论义乌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由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应加强监管和主动监测,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陈劲华朱志宏赵宇音方晔朱婧宗素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病学
- 浙江省五个鼠疫重点监测县(市)鼠疫风险评估及防控对策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浙江省5个鼠疫重点监测县(市)鼠疫流行情况,并评估鼠疫发生风险。方法 以浙江省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庆元县、龙泉市、义乌市、文成县、瑞安市等5个监测点作为风险评估对象,每个县(市)在其发生过鼠疫流行的乡(镇),设立至少1个固定监测点和1-4个流动监测点开展监测。收集这5个县(市)1995—2014年鼠疫监测中获得的室内鼠密度、室内黄胸鼠密度、鼠体印鼠客蚤指数、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等数据,并对171 201只鼠肝脾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对228 775份鼠血清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采用Borda 序值法和改良德尔菲法对5个县(市)的鼠疫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计算风险分值(Pf)。结果 庆元县、龙泉市、义乌市、文成县、瑞安市室内鼠密度分别为1.58%-5.50%、1.13%-9.76%、0.56%-3.67%、2.83%-16.08%、7.16%-15.96%,室内黄胸鼠密度分别为0.08%-2.23%、0-2.02%、0-0.54%、0.71%-5.58%、0.55%-4.92%。庆元县和文成县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0.011-0.500和0.015-0.227,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0.119-3.412和0.100-1.430,义乌市和瑞安市未监测到鼠体印鼠客蚤,龙泉市在5个年份中仅监测到很少的鼠体印鼠客蚤。5个县(市)均未分离到鼠疫菌。2005年在龙泉市和义乌市各检出1份和2份阳性鼠血清,阳性鼠均为黑线姬鼠。Borda 序值法评估结果显示,龙泉市、义乌市的Borda值均为321,高于其他3个地区;改良德尔菲法评估结果显示,5个县(市)均属于鼠疫发生风险较低地区,根据Pf值的高低排位,龙泉市、义乌市Pf值分别为0.314、0.292,高于其他3个地区(均为0.226)。结论 5个重点鼠疫监测县(市)黄胸鼠和印鼠客蚤的各项指标均较低;发生内源性鼠疫复燃的风险较低,但龙泉市和义乌市鼠疫发生的风险要高于其他县(市)。
- 石国祥鞠成张蓉张政孙继民王淼若张孝和叶先明朱志宏邢建光廖晓伟陈直平
- 关键词:鼠疫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