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瑞芬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杆菌
  • 2篇阴道
  • 2篇阴道菌群
  • 2篇乳头
  • 2篇细胞
  • 2篇瘤病毒
  • 2篇菌群
  • 2篇基因分型
  • 2篇宫颈
  • 2篇病变
  • 1篇阴道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载量
  • 1篇粘附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直肠腺瘤
  • 1篇人乳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6篇张瑞芬
  • 6篇朱宝利
  • 3篇杨毅
  • 3篇向阳
  • 2篇胡春红
  • 2篇蔡玉品
  • 2篇王江
  • 2篇李源
  • 2篇冯涛
  • 1篇王萌
  • 1篇夏小雨
  • 1篇律娜
  • 1篇程雪梅
  • 1篇杨犀
  • 1篇武娜
  • 1篇栾春光

传媒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rep-PCR分型技术筛选潜在治疗性乳杆菌被引量:3
2011年
分离鉴定阴道弯曲乳酸杆菌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和产H2O2能力测定,初步筛选具有潜在防治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弯曲乳酸杆菌菌株。将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接种到de Man,Rogosa and Sharpe(MRS)培养基,分离培养乳酸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进行乳酸杆菌分类鉴定,重复序列片段PCR扩增方法进行弯曲乳酸杆菌的基因分型,并进一步采用pH直接测酸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四甲基联苯胺与过氧化氢反应显色法检测了10株弯曲乳酸杆菌产酸和产H2O2能力。经过序列比对鉴定,共得到65株乳酸杆菌。其中,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 19株,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 1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12株;rep-PCR分型发现不同种类的乳酸杆菌和同一种弯曲乳酸杆菌均表现为不同的带型指纹图;10株弯曲乳酸杆菌均产酸,其中T22-3和T29-5两株弯曲乳酸杆菌产H2O2量最高。结果表明个体阴道内乳酸杆菌分布具有差异,弯曲乳酸杆菌具有种内多样性,产H2O2丰富的T22-3和T29-5两株弯曲乳酸杆菌有可能作为防治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有益菌株。
王江张瑞芬周莉苏小虎胡春红王萌向阳杨毅朱宝利冯涛
关键词:基因分型阴道菌群过氧化氢
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梭杆菌属与产丁酸菌的定量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和两株产丁酸菌(Eubacterium rectale、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结直肠癌患者及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样品中的丰度差异,研究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数量变化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n=19)、结直肠腺瘤患者(n=12)及健康人(n=19)3组粪便样品,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3组样品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 rectale)、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以及总菌的16S rRNA基因的拷贝数,然后利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3组样品中目标菌群的数量和丰度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的梭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P=0.013)和健康组(P=0.000),结直肠腺瘤组的梭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2);结直肠腺瘤组普拉梭菌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33);结直肠腺瘤组的总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也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2);直肠真杆菌的水平在3组样品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健康人的粪便样品相比,结直肠腺瘤病人的粪便中产丁酸菌普拉梭菌数量下降,而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人的粪便样品中梭杆菌属数量增加;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数量上的变化提示它们可能与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苗慧芳武娜栾春光杨犀张瑞芬律娜朱宝利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梭杆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
乳杆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HeLa细胞的粘附被引量:3
2012年
对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 T79-3和T90-1、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 T118-3和T231-1四株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以及抑菌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乳杆菌排除、竞争、置换3种不同作用方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株乳杆菌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其粘附HeLa细胞的能力,分析发现4株乳杆菌发挥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同时比较分析乳杆菌3种不同作用方式发现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不同,其中,排除作用方式效果最好。另外,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乳杆菌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并逐渐达到饱和。4株乳杆菌中,T79-3粘附能力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排除作用方式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HeLa细胞作用效果较好,提示乳杆菌T79-3有可能作为益生菌防治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
王江张瑞芬周莉苏小虎胡春红朱宝利冯涛
关键词: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HELA细胞
阴道菌群与细菌性阴道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结构以乳酸杆菌为主,以弯曲乳酸杆菌或詹氏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妇女阴道菌群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出现阴道微生态菌群紊乱和感染等阴道疾患。如果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被大量厌氧菌取代,则会引起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BV患者易出现反复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而且感染HIV的风险显著增高。治疗BV主要依靠抗生素,但疗效欠佳且容易复发。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后,再补充从健康妇女阴道分离的优势乳酸杆菌菌株,可防止BV复发。本文就健康育龄妇女阴道菌群的特点及其与BV发病及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BV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张瑞芬朱宝利
关键词:阴道微生物群乳杆菌属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16载量与整合频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病毒载量、基因组整合状态与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探讨HPV基因组整合频率作为宫颈病变程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37例,通过PCR扩增、DNA测序分析筛选出HPV16单一感染的样品40例,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早期基因E2、E6和β-肌动蛋白的拷贝数,分析病毒载量和整合状态.结果 (1)校正后病毒载量在正常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和宫颈鳞癌组的中位数分别是0.11拷贝/细胞、18.55拷贝/细胞、44.63拷贝/细胞、7.6拷贝/细胞,正常组低于LSIL与HSIL组,宫颈鳞癌组低于HSIL组.(2)在正常、癌前病变(LSIL-HSIL)和宫颈鳞癌中E2/E6比值的中位数分别是0.93、0.84、0.64,E2/E6比值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3)随着病变程度的升高,游离型比例逐渐降低:正常4/5、LSIL4/6、HSIL 10/16、宫颈鳞癌5/13,整合型(混合+整合)比例逐渐升高:正常1/5、LSIL 2/6、HSIL 6/16、宫颈鳞癌8/13.2例完全整合的标本均为宫颈鳞癌.结论 HPV16病毒载量可能不是预测宫颈病变的理想指标.HPV16整合频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可能可作为HPV16感染后宫颈上皮细胞病变发展的预估指标.
李源向阳张瑞芬蔡玉品杨毅程雪梅朱宝利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16宫颈肿瘤病毒载量病毒整合
采用PCR-测序法对北京地区32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中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探讨PCR-测序法在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用HPV通用引物PGMY09/11针对HPV 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通过DNA测序法对HPV进行基因分型。对于混合感染样品,利用HPV型别特异性引物PCR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325例临床样品中,228例为HPV阳性,其中66例为混合感染。共发现27种不同的HPV型别,其中HPV 16比例最多,其次是HPV 58和52。高危型HPV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显著性增加(P〈0.05),但混合感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P〈0.05)。在21~30岁年龄组中,HPV感染率最高。PCR-测序法与HC2对高危型HPV检测的符合度较好(kappa=0.675)。PCR-测序法可有效地对宫颈脱落细胞样品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分型,对大规模的HPV筛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蔡玉品张瑞芬李源夏小雨向阳朱宝利杨毅
关键词:宫颈病变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基因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