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枚

作品数:117 被引量:1,772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地震
  • 35篇青藏高原
  • 32篇青藏
  • 27篇岩石
  • 25篇岩石圈
  • 22篇地壳
  • 17篇地幔
  • 15篇深部
  • 14篇上地幔
  • 13篇地震层析
  • 13篇深部构造
  • 13篇接收函数
  • 12篇地震探测
  • 12篇层析成像
  • 11篇天然地震
  • 9篇地壳结构
  • 8篇地电
  • 8篇各向异性
  • 7篇断裂带
  • 7篇造山带

机构

  • 108篇中国地质科学...
  • 2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1篇桂林工学院
  • 8篇地质矿产部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国土资源...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法国Jose...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法国国家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格勒诺布尔第...
  • 1篇安徽工业经济...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17篇姜枚
  • 23篇钱辉
  • 23篇薛光琦
  • 19篇许志琴
  • 17篇宿和平
  • 16篇张立树
  • 15篇谭捍东
  • 15篇彭淼
  • 14篇杨经绥
  • 14篇李庆庆
  • 13篇王有学
  • 11篇董英君
  • 11篇史大年
  • 11篇李海鸥
  • 9篇王亚军
  • 8篇刘煜洲
  • 7篇许乐红
  • 7篇吕庆田
  • 7篇李海兵
  • 7篇钱荣毅

传媒

  • 14篇中国地质
  • 1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地质学报
  • 8篇物探与化探
  • 6篇地震学报
  • 5篇地球学报
  • 5篇地学前缘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国外地质勘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1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8篇1999
  • 4篇1998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部天然地震探测与岩石圈深部特征被引量:21
2003年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块体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 ,笔者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天然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地震层析反演 ,并结合同一剖面的接收函数及各向异性结果进行讨论。介绍了ACH方法的基本原理 ,论述了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强大的持续作用力 ,造就了NE向俯冲到柴达木盆地之下的昆仑造山带 ,并发现在巴颜喀拉地体下方壳幔内的仰冲活动。壳幔内的低速体十分显著地出现在阿尼玛卿缝合线以北 ,深度可达 30 0km。推断该低速体可能与昆仑断裂在深层的剪切作用有关。深部资料显示该区莫霍界面由北向南逐渐加深 ,这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岩石圈减薄现象一致 ,而且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另外 ,地震层析结果及各向异性分析也支持青藏高原东北部主应力方向转为NE向的观点。
薛光琦钱辉姜枚宿和平董英君Gerard WittlingerJerome VergneGeorges Poupinet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圈地震层析各向异性
远震接收函数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在南迦巴瓦东构造结的应用
本文采用Moorkamp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接收函数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方法对西藏南迦巴瓦东构造结进行了应用性研究。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处理得到接收函数,对大地电磁数据做Rhoplus分析获得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结...
彭淼谭捍东姜枚
关键词:结构特征地球动力学
青藏高原莫霍面形态的重力模拟及其对探讨高原隆升机制的意义被引量:12
1997年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巨大变形带,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对高原的隆升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远震PKP走时残差沿高原中部剖面的变化,发现莫霍面的断错在整个高原是普遍存在的;利用人工地震资料作为约束,用重力资料对莫霍面的形态进行了反演模拟,认为岩石圈地幔的断错和叠覆可能是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机制;最后讨论了板块运动。
吕庆田姜枚高锐
关键词:隆升机制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缘岩石圈的宽频地震探测
青藏高原北缘西起帕米尔,向东经喀喇昆仑、阿尔金山、祁连山直到北秦岭一带,由一系列断裂带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为此,在阿尔金山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区进行了宽频地震与爆破地层探测.通过对这些地震记录进行...
钱荣毅姜枚宿和平曾校丰
关键词:岩石圈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金川铜镍矿床的地球物理深部结构与成因模式被引量:11
2012年
在甘肃省金川矿区利用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地震P波层析方法进行了深部探测,几种方法综合研究确定了到达2 500 m以上高阻高速体的岩浆源特征,指出了岩浆上涌到达浅部向两侧扩展的近水平的透镜状分支,作为可能的深部含矿超基性岩体与钻孔已见矿体位置相吻合,为金川铜镍矿床的成因模式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中应重视探测产状平缓、近水平的高速、低阻体。
姜枚谭捍东钱辉张立树李庆庆彭淼王伟
关键词:地球物理地震层析
青藏高原吉隆-鲁谷(Hi-Climb)层析成像与印藏碰撞的消减作用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中美合作Hi-Climb项目北段吉隆-鲁谷剖面的天然地震探测数据,拾取2004-2005年期间5级以上地震事件的P波与4级以上地震的Pn波震相的走时,通过多震相层析成像反演获得青藏高原腹地的地下500 km以上的P波速度扰动结构.结果表明雅江地区为北向倾斜的低速扰动,班公-怒江断裂下方存在向南俯冲并被印度板块俯冲挤压而回折的高速体,建立了印度板块在冈底斯地块下方拆沉并被雅江低速体穿越的构造样式.说明印度板块俯冲在到达班公-怒江缝合带之前已经开始消减,与拆沉位置对比发现,印度板块的前锋深部呈现多期多级次特征,并受到地幔热循环作用的影响.
钱辉姜枚Chen WangpingJohn NabelekZhao Dapeng赵磊王亚军
关键词:层析成像青藏高原拆沉作用
地震层析对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认识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对中美合作Hi-CLIMB项目在尼泊尔境内及西藏萨嘎以南采集的宽频地震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用远震层析反演方法对喜马拉雅—西藏碰撞带之下一些关键地段的关键性深部信息进行探讨,进一步证实印度板块在向北俯冲时,引发最剧烈的构造变形发生在其前缘并展示了向北缓倾的主边界断裂(MBT)和3次出现在剖面上的主中央断裂(MCT)的赋存特征;另外,自尼泊尔南缘至雅鲁藏布江断裂处有一条向北缓倾的界面,南端深为10km左右,北端约为25km;由于俯冲、挤压和缩短造成了高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增厚并由此造成了热地壳以及壳内局部熔融存在的现实。
薛光琦宿和平钱辉姜枚
关键词:逆冲断裂地震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高原隆升的液压机模型被引量:23
2006年
青藏地区可以昆仑断裂和雅鲁藏布缝合线为界分为3个岩石圈地球物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区域:青海高原、藏北高原和藏南高原。青海高原位于昆仑山脉以北,是重力高和重力低毗连出现的盆山结构。藏南高原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是印度板块分布的地区,其上是印度板块的陆缘沉积。它的地壳结构是一个向南运动的逆冲推覆系统。INDEPTH反射剖面在藏南发现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MHT)与宽角反射地震扇形剖面得到的T4震相反射面完全吻合。两种地震测深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矛盾。T4震相在高喜马拉雅地区没有显示,MHT向南延伸到高喜马拉雅只是一个推论,因而MHT是否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带仍有待于获取新的证据。在昆仑山脉以南到雅鲁藏布缝合带为藏北高原,是广泛发生局部熔融的强流变岩石圈。局部熔融地区呈漏斗状。在藏北广泛存在的深度为15~20km的上部地壳内的低速层是一个最富于流变性能的局部熔融层,它的埋藏深度平坦稳定,可能含大量水质流体。紧挨着上述上部壳内局部熔融层,在藏北岩石圈大范围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网状局部熔融。局部熔融体的底部从雅鲁藏布江地区的80km向北逐步加深到200km。漏斗的漏管处位于羌塘—可可西里。藏北局部熔融体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受到亚洲板块的阻挡,沿雅鲁藏布缝合带向青藏高原高角度俯冲,在弧后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产生高热流上升地幔所致。根据卫星重力异常、航空磁测、地震接收函数研究、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地表地质均揭示,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缝合带的俯冲仅发生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西的西藏西部。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东,印度板块与西藏块体间仅仅发生碰撞,但没有发生俯冲。高原的整体隆升是由液压效应所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像一台液压机。印度板块对青藏俯冲�
袁学诚李廷栋肖序常姜枚耿树方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
青藏高原天然地震研究新进展——中法合作东昆仑、阿尔金构造带岩石圈与碰撞机制的研究
<正>在新的一轮青藏高原研究的热潮中,利用宽频地震仪进行天然地震探测的研究发展迅速。由于其花费少经济上合算,又能提供较大深度的构造图像,从而为解决地球动力学的基本问题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交通不发达地区,借助便携式数字记录...
姜枚薛光琦史大年董英君吕庆田马开义宿和平张春贺
文献传递
岩石压电性与岩石压电仪的研究
王秀琨姜枚王寅生段兆金董宝和
各向异性的电解质(含石英的岩石)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的带电现象,这种性质为压电效应。压电效应是一复杂的物理现象,它是界于电学和力学之间。是压电单晶还是在含有定向压电晶体的多晶集合体中都能观测到。作压力体用,在其一定的表面产...
关键词:
关键词:岩石压电性仪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