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天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一)血流病理生理学观察被引量:18
- 1994年
- 将超薄皮瓣设计在猪的腹部,按术后不同时间分成6个组。通过观察其色泽、肿胀、成活情况以及血流量测定,对超薄皮瓣的血流病理生理学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①术后1天皮瓣处于“休克状态”,术后3天其血流量开始代偿性增加,5~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②超薄皮瓣蒂部血流的有效供应范围是长:宽为1.5~2:1.
- 梁智周晓天俞宝任林森黄广孚
- 关键词:超薄皮瓣生理
- 磁疗对皮片存活影响的研究
- 1992年
- 作者用14只兔,每只兔背部切取1.5cm直径全厚皮片造成创面,行自体、异体皮片移植,用磁疗与不用磁疗对照观察,发现磁疗能提高自体皮片移植的存活率;对异体皮片移植,既不能延长皮片存活时间,也不能提高皮片存活率。并初步观察到,磁疗对皮片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有一定影响。
- 林俸刚周晓天任林森岑瑛吴红斌
- 关键词:磁疗琥珀酸脱氢酶
- ES聚凝胶假体腋窝切口隆乳术58例的效果观察
- 1999年
- 目的:探讨一种更完美的隆乳术式和新材料。方法:采用ES聚凝胶假体经腋窝切口行隆乳术58例(简称A组),盐水袋经乳晕切口隆乳术60例(简称B组),观察两组切口感染、硬化、疤痕、感觉障碍。结果:A组58例中感染1例(1.7%),硬化1例(1.7%),对切口疤痕明显1例(1.7%),无1例出现乳头乳晕感觉障碍。B组60例感染9例(15.0%),硬化10例(16.7%),切口疤痕明显18例(30.0%),60例均出现乳头乳晕感觉障碍(0.5~1a后才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提示ES聚凝胶假体腋窝切口隆乳术疗效明显优于盐水袋假体乳晕切口隆乳术,术后合并症亦明显少于后者。
- 朱倩周晓天
- 关键词:腋窝切口乳晕切口隆乳术
- 皮肤扩张术在隐动脉皮瓣移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2年
- 自1981年Acland报道隐动脉皮瓣以来,临床应用渐广泛。隐动脉皮瓣具有质地好,较薄,有恒定较大的血管蒂,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但是,在大面积供瓣以后,供瓣区常需要植皮,术后出现取皮及供受皮区外观不佳等缺点。我科应用皮肤扩张技术,在隐动脉皮瓣成形之前。
- 周晓天俞宝梁黄广孚任林森何仕蓉
-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隐动脉皮瓣皮肤移植
- 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二)超薄皮瓣血管密度变化的体视学观察被引量:2
- 1994年
-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分层抽样,制作各向同性切片,在图像分析仪下对超薄皮瓣的血管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超薄皮瓣血管密度于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出现在超薄皮瓣存活部分的远端,之后渐至近端。这种变化在超薄皮瓣血运重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 梁智俞宝任林森周晓天
- 关键词:超薄皮瓣血管密度体视学
- 培养中的雪旺氏细胞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营养作用被引量:2
- 1995年
- 通过隔玻片SD大鼠瓦勒氏变性远段坐骨神经获得的雪旺氏细胞(SC)与胎龄14天的SD大鼠胚胎脊髓前角神经元(SAHN)联合培养,用倒置显微镜、Nissl染色、SAHN免疫学观察,证实培养中的SC具有维持神经元成活和促进突起生长的作用。在这二种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脊髓前角神经元胞体增大,穷起生长可达数倍胞体长度。为认识和研究运用神经营养学说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提供了新资料。
- 吴波以朱家恺周晓天
- 关键词:神经元神经再生雪旺氏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 体表软组织严重肿瘤的治疗经验
- 1998年
- 体表软组织严重肿瘤系指软组织中体积巨大、深在、彼邻大神经、大血管或体腔又极易复发的肿瘤。我们先后经治这类肿瘤15例,经临床诊治后,随访观察2月至6年余。本文就这类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组织器官的重建与防治肿瘤复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 邹景贵蒋中川周晓天潘莉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体表软组织
- 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三)超薄皮瓣的再血管化与血供变化被引量:15
- 1994年
-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对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的血运重建规律进行了探讨。以超薄皮瓣为实验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组,按自身配对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通过荧光素显色,透明标本,组织学,明胶墨汁灌注过程中超薄皮瓣的染色情况等观察,发现超薄皮瓣的再血管化发生在术后第5天,至第7天新生血管通过塑形趋于成熟。它既发生在皮瓣与受床之间,又发生在皮瓣与创缘之间,而且由皮瓣成活部分远端渐至近端。
- 梁智任林森俞宝黄广孚周晓天
- 关键词:超薄皮瓣再血管化血管网血运重建
- 雪旺氏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提取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7
- 1996年
- 雪旺氏细胞(SC)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但SC分泌的各种蛋白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为此,从成年大鼠瓦勒氏变性坐骨神经中分离出SC,经培养获得SC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C-SFCM)。通过PM10超滤浓缩、Disc-PAGE和Biotrap电洗脱,从SC-SFCM中分离出D蛋白带,分子量在43~67Kd之间。经MTT检测,D带蛋白在25~50ng/ml浓度时对脊髓前角神经元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成活作用。D蛋白带可能是一种有别于已知的SC源神经营养物质,其活性浓度达到了神经营养因子分子检测水平。
- 吴波以朱家恺顾熊飞周晓天
- 关键词:雪旺氏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