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 作品数:33 被引量:380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桧木醇/纳米氧化锌/聚己内酯/聚乙二醇纳米纤维促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口感染的愈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制备桧木醇/纳米氧化锌/聚己内酯/聚乙二醇(beta-thujaplicin/zinc oxide nanoparticles/poly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β-T/ZnONPs/PCL/PEG)纳米纤维,并评价其对小鼠伤口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考察纳米纤维和药物之间的结构和化学键,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纳米纤维的热力学性质;并采用稀释法测定纳米纤维的体外抗菌活性,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选择BALB/c小鼠建立MRSA感染的伤口模型,考察纳米纤维的治疗作用。结果 1%β-T/0. 25%ZnONPs/PCL/PEG纳米纤维的直径为(255. 98±56. 08)nm,药物与载体材料之间的相容性较好。0. 5%β-T/0. 5%ZnONPs/PCL/PEG与1%β-T/0. 25%ZnONPs/PCL/PEG两种组分的纳米纤维对MRSA抗菌活性(P> 0. 05)和细胞毒性(P> 0. 05)相似,符合GB/T16886. 5-2011对生物材料的相关标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建立伤口给予纳米纤维治疗的第7、11、15天,所有载药组对MRSA引起的伤口感染与裸露组、未载药纳米纤维组相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P <0. 05),在第11天,β-T/ZnONPs/PCL/PEG纳米纤维组伤口愈合率优于其他各组(P <0. 05)。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制备的β-T/ZnONPs/PCL/PEG纳米纤维在促进感染性伤口愈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桧木醇/纳米氧化锌/聚己内酯/聚乙二醇纳米纤维型创伤敷料符合目前对于理想型创伤敷料的要求,该新型敷料将来应用于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伤口感染,可以减轻伤口部位的炎症反应,具备一定的开发前景。
- 黄金柱孙建彬李园园李园园李园园周敏
-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纳米纤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口感染
- 妊娠期延髓动静脉瘘合并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17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24岁,孕33周。因“头昏、头痛伴呕吐3+天,加重1天”于2016年4月12日入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T:37.2℃、P:78次/分、R:20次/分、BP:160/90 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颈阻(+),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腰椎穿刺:血性脑脊液,RBC:4+,压力300 mmH_2O。入院第7天清晨患者突发双眼凝视,双上肢屈曲,肌张力增高,不能言语,持续约5 min后好转。
- 周敏谢彩霞廖天芬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妊娠期延髓血性脑脊液肌张力增高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发生药物外渗最多的11个科室,每个科室选择1名护士作为圈员,成立QCC小组,开展关于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QCC活动,分析导致药物外渗发生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51%),目标达成率117.93%,进步率74.43%,圈员能力得到提高,工作流程得到规范,与实施QCC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QCC活动应用于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中,可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纠纷。
- 周敏马青华曹学华蒋文春敬洁廖天芬温贤秀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药物外渗护理安全
- 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问卷的研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制一套科学、实用的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需求问卷,为评估住院患者实际护理需求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及Pinto"信息需求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研究法、深入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的维度及条目,制定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问卷。结果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信息需求及环境需求7个维度,共58个条目。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系数为0.923,内容效度(CVR)为0.864。经相关分析,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811-0.904,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72-0.695。经主成分因子分析,7个共同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6.23%。结论采用3种方法研制的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科学、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和配置护理人员。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 温贤秀雷花李艳周敏肖静蓉何述萍
-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问卷
- 乳酸杆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动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动素(MTL)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组(三九全营素)、B组(乳酸杆菌+三九全营素)、C组(合生元+三九全营素)和D组(假手术组,三九全营素),每组每个时相点6只,测定伤后1 d、3 d7、d血浆、胃窦和空肠组织MTL及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1 d,A组、B组、C组血浆和胃肠组织MTL和CGR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伤后3 d,A组血浆、胃窦、空肠MTL及CGRP含量均高于D组(P<0.01或P<0.05),B组血浆、胃窦MTL和血浆、胃窦、空肠CGRP含量均已恢复至D组水平(P>0.05),空肠MTL含量仍高于D组(P<0.05),且血浆MTL和血浆、胃窦、空肠CGRP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胃窦、空肠MTL含量高于D组(P<0.05或P<0.01),血浆MTL和血浆、胃窦、空肠CGRP含量均恢复至D组水平(P>0.05)。伤后7 d,A组、B组、C组血浆、胃窦、空肠MTL和CGRP含量与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血浆、胃肠组织MTL和CGRP含量明显升高,乳酸杆菌对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纯给予合生元及肠内营养。
- 周敏尹华华朱京慈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乳酸杆菌合生元肠内营养胃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我科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模式,研究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模式,比较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并发症、住院日、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患者发生返流、腹泻和便秘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日及住院费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误吸、胃潴留及营养支持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模式,可以规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和护理技术,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达到了提高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 谢彩霞马青华廖天芬周敏蔡王婷李忻宇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
- 特色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调查特色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取得的成效。方法将140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特色专科健康教育路径。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落实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神经外科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周敏马青华
- 关键词:健康教育优质护理服务
- 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护士工作的调查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寻如何做好护理人员参与灾害救援工作的策略。方法用半封闭式自制问卷对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害救援的9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灾害救援中护理急救技能应用频率最高的为病情观察能力,护士操作技术最好的是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表现一般的有特殊感染控制、心理危机干预等。被调查者认为最重要的技能为转运救护,最迫切需要进行培训的技能也为转运救护。有7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职能需要拓展;清创换药包,输液装置等护理器具需要改进;52.8%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次灾害救护中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结论应进行针对性的灾难救护培训,界定灾难救护护理人员的职能范围,研发便携式护理用具,根据不同的地点及场所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 尹华华朱京慈张艳何海燕张丽梅于晓燕戴琴罗玉容谭静周敏
-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士
- 护理分级质量改进的实践及成效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有效落实卫生行业新标准《护理分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通过团队的组建、护理分级质量现状调查、根本原因分析和验证、改进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效质量控制等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分级质量改进,采用护理分级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看法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进后护理分级合格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6,P<0.001);患者满意度中"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要的及时性"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22;t=-4.929,P<0.001;t=-3.528,P=0.001);访谈医护人员均对质量改进活动给予肯定,表示改进后的护理级别更符合患者需求。结论优化护理分级流程,采用看板管理进行质量控制,科学进行自理能力分级,是落实《护理分级》标准、提高护理分级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 谢彩霞肖静蓉周敏蔡王婷蒋晓华石荷叶
- 关键词:护理管理研究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3—2018年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收集病人病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病人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随访时间为54(38,6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4例(56.2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0(33,61)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70.83%和45.8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5.00(27.25,56.75)个月,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61.46%和43.75%。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和0.904,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71.70和46.35。全身免疫炎症指数≥671.70组实际生存时间短于<671.70组,预后营养指数≥46.35组实际生存时间长于<46.3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Ⅲ期是病人总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HR=0.562,95%CI(0.349,0.748),P=0.01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671.70[HR=2.427,95%CI(1.731,6.109),P<0.001]和预后营养指数<46.35[HR=10.869,95%CI(5.311,22.244),P<0.001]是病人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AJCC分期Ⅳ期[HR=2.035,95%CI(1.404,5.072),P=0.014]和预后营养指数<46.35[HR=10.344,95%CI(5.080,21.062),P<0.001]是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后营养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AJCC分期是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总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预后营养指数和AJCC分期也是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
- 江琴周敏王媛尹丹张馨月
- 关键词:前列腺癌预后营养指数KAPLAN-MEIER法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