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胱抑素C联合eGFR-MDRD诊断早期DN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分析胱抑素C(Cys C)、BUN、Scr、e GFR-MDRD和e GFR-cys等检测指标在诊断早期D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14例和来本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并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的T2DM组和糖尿病组(DN组),收集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 C)等检测指标,并采用简化的MDRD公式根据Scr估算出e GFR(e GFR-MDRD),而Cys C则使用CHINAcys方程计算得出e GFR(e GFR-cys),对这些检测指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DN组和对照组相比BUN、Scr、Cys C、e GFRMDRD和e GFR-cys都有显著性变化,其中BUN、Scr和Cys 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 GFR-MDRD和e GFR-cy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5个检测指标均P<0.05;五个常用的检测指标ROS曲线面积都大于0.5,且P<0.05;单个检测指标中Cys C的检测指标最高能够达到80.38,其次是BUN和e GFR-MDRD;而联合检测中e GFR-MDRD+Cys C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远远高于e GFRMDRD+e GFR-cys和其他单项检测指标。结论:e GFR-MDRD结合Cys C指标的诊断对早期DN筛查是一种有效、可行且准确度较高的方法。
- 吴丽婷刘梦琼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甲功五项联检法自我评定甲状腺功能和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功五项联检法在自我评定甲状腺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甲亢患者(观察组A组)。60例甲减患者(观察组B组)以及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功五项(游离T3、游离T4、总T3、总T4、TSH)指标,对比分析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受检者经甲功五项联检法检测后,观察组A组受检者的游离T3、游离T4、总T3、总T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组受检者的游离T3、游离T4、总T3、总T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甲功五项联检法检测甲状腺功能的结果与综合检测甲状腺功能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符合率为100%。结论:甲功五项联检法在自我评定甲状腺功能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 吴丽婷陈立刚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
- ELISA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血清乙肝两对半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1587例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样本的采集及检测过程,并对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总结1587例行乙型肝炎检测两对半的影响因素包括:试剂的选择、样本的储存、检测操作流程是否规范等。结论:为确保ELISA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在检测样本时,需严格遵从检测的相关流程,规范操作,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尽量控制外界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临床进行参考。
- 吴丽婷
-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血清样本敏感性
- 全文增补中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CH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98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并对其中43例CHD患者检测治疗后hs-CRP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hs-CRP的含量变化。结果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8.25±6.38)较正常对照组(1.93±0.77)显著增高(P<0.001);其中心肌梗死(AMI)组(13.93±5.8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42±5.25)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7±3.10)(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与UAP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除SAP组外,其中36例CHD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SAP到AMI的过程中,hs-CRP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hs-CRP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CH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符玉桂吴丽婷陈立刚
- 关键词: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老年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行PCI术的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治疗,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治疗,每晚1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比较[(11.2±5.2)mg/L比(10.8±5.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s-CRP水平[(4.2±1.8)、(7.0±2.9)mg/L]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PCI术后老年患者能有效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增强抗炎作用。
- 刘嫦玉苏屿吴丽婷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阿托伐他汀
- ELISA法与TRUST法、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和方法学评价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梅毒(Syphilis)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TRUST及胶体金法3种不同的血清学方法对240例皮肤科门诊患者标本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比较ELISA、TRUST和胶体金法对梅毒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79例阳性和161例阴性标本的检测中,TRUST、胶体金法、ELISA诊断梅毒的敏感度分别为64.6%、94.9%、98.7%,特异度分别为97.5%、98.8%、100%;TRUST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6.53),而ELISA、胶体金法与TPP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P>0.05,χ2=0.00;胶体金法:P>0.05,χ2=0.17)。结论 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TPPA法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初筛和梅毒感染的确诊。
- 吴丽婷陈立刚林哲
- 关键词:梅毒抗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胶体金法
- H-FABP定性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用于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胸痛老年病人,经临床诊断48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4例为非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人发病6 h内和发病6 h后分别检测H-FABP、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发病不同时间各检测指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病人发病6 h内,H-FABP、cTn、CK-MB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分别为95.8%、72.9%和77.1%,特异度分别为100.0%、79.5%和77.3%,H-FAB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n、CK-MB(χ^2=9.669、11.190,P<0.01)。病人发病6 h后,H-FABP、cTn、CK-MB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7.9%、93.8%,特异度分别为95.5%、93.2%、88.6%,各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CK-MB在发病6 h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07、0.682,H-FABP大于cTn和CK-MB。结论H-FABP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病人发病6 h以内,H-FABP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和特异度比cTn、CK-MB检测高,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 刘嫦玉吴丽婷苏屿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肌钙蛋白心肌梗死
- Anti—TPOA和Anti—TG检测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炎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A)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检测对于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10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8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87例和非桥本甲状腺炎疾病175例(包括Graves病、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的Anti—TPOA和Anti-TG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的含量,同时与健康人群作对照,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桥本甲状腺炎组(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Anti_-TP(YA和Anti—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Anti-TPO_A和Anti—TG联合检测有利于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与鉴别。
- 林哲吴丽婷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
-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被引量:1
- 2010年
-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特殊结构,端粒酶是一种以自身核蛋白复合物中的RNA为模板延伸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酶。随着对端粒及端粒酶结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肿瘤和干细胞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人类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陈立刚吴丽婷彭剑雄
-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碱基配对衰老
- 支原体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假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造成支原体液体培养法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鉴定与药敏一体化试剂对322例妇科门诊患者分泌物进行检验,并对支原体阳性培养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用已知可分解或不分解尿素和精氨酸的标准菌株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菌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213例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共分离出细菌14例,其中192例清的变红培养液细菌分离率为0%;21例混浊或微浊培养液培养出细菌真菌14例,分离率为66.7%。在干扰试验中,当菌液浓度<104/ml时,培养液对细菌抑制明显;当菌液浓度≥104/ml时,培养液对细菌抑制效果不理想,培养液呈不同程度混浊,如果尿素和精氨酸分解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的细菌,可导致假阳性。结论标本中如含有大量分解尿素或精氨酸的细菌,且支原体培养液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时,可造成支原体培养假阳性。所以培养液颜色变红和混浊时不能直接报告支原体阳性,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与临床症状做出判断。
- 吴丽婷陈立刚
-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