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低出生体重儿122例早期生存质量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分析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婴儿早期存活率、死亡原因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本院出生的ELBW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时胎龄及体重各分为5组,分析不同组别婴儿早期存活率;根据婴儿死亡时间分为<7d和≥7d2组,分析其直接死亡原因;按出生体重分为<750 g和≥750 g 2组,按胎龄分为<26周、26 ~ 27周、≥28周3组,分析各组住院期间(<14 d和≥14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ELBW婴儿122例.平均胎龄(27.6±2.1)周,出生体重(849±112)g.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与早期存活率成正相关.研究期间共死亡43例,其中<7d死亡13例,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和新生儿肺出血;≥7 d死亡30例,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肺炎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住院时间<14 d时,所纳入的122例ELBW婴儿中胎龄< 26周组和26 ~ 27周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于≥28周组(86.5%、94.3%比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 750 g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和血糖紊乱发生率高于≥750 g组(37.0%比8.4%,51.9%比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14 d后存活的99例ELBW婴儿中,胎龄<26周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高于26 ~ 27周组和≥28周组(40.7%比18.2%、14.3%),败血症发生率高于≥28周组(74.1%比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 26周组和26 ~ 27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贫血发生率均高于≥28周组(70.4%、68.2%比35.7%,88.9%、84.1%比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750 g组与≥750 g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BW婴儿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ELBW婴儿
- 刘颖钏邬方彦印学蕾
- 关键词:婴儿超低出生体重存活率
- 早产儿转运方式探讨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通过近年早产儿转运方式的变化以及转运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对早产儿安全最有利的转运方式。 方法 考察1994 ~1997 年576 例早产儿中胎内转运率和生后转运率的变化,比较两种方式下的早产儿死亡率,分析死亡原因,检讨目前转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 胎内转运率逐年大幅度提高。胎内转运死亡率低于生后转运死亡率。胎内转运死亡原因主要是极低体重儿各脏器功能极不成熟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生后转运死亡原因主要是肺出血和感染。 结论 围产儿胎内转运优于生后转运。
- 杨弘伟印学蕾石树中
- 关键词:早产儿转运
- 新生儿先天性畸形481例构成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中新生儿畸形在发生率和组成结构中的变化,并探讨可能与畸形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的暴露情况,以研究新生儿畸形的现状,从而寻求有效降低新生儿畸形的方法。方法选择10年内发生的所有新生儿畸形病例,对历年孕妇产前检查率、胎儿畸形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暴露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孕妇按时作产前检查对降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和降低畸形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占所有畸形之首,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则明显下降。育龄妇女患性病、孕期感染等致畸因素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结论孕妇产前检查,特别是应用B超和染色体检测进行筛查;减少母亲性病及孕期感染的发生对防范新生儿畸形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印学蕾丁效薇姚明珠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产前检查
- 7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各相关因素影响下的基本分布情况、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NEC好发于胎龄<34周者,以非母乳喂养者居多,发病时间大多在2周内。胎龄≥34周的NEC患儿存活率明显高于胎龄<34周的NEC患儿,尤其见于24h内开始喂养、出生后予以人工喂养和非极低出生体重的NEC患儿。结论胎龄是影响NEC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适当延迟小胎龄儿喂乳时间、应用母乳喂养可改善其预后。
- 印学蕾陈豪姚明珠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龄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32
- 2004年
-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中心近10年间NEC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一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法调查1993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出生的1869例早产儿,对确诊NEC的59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引起NEC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早产儿NEC发生率为3.16%。胎龄小、体重低、胃肠道动力功能差及局部免疫应答能力低下、感染仍是NEC发病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分度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减少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最好办法。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实施正确喂养方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何时恢复喂养需谨慎判断。
- 吴莉陈豪徐秋玲印学蕾陆国强杨弘伟顾爱珠
- 关键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流行病学NEC
- 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胰岛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的变化和发病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与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IUGR早产儿和45例适于胎龄早产儿(对照组)母血、脐血和生后7日龄血清中的Ins、GH、Cor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ns在IUGR组脐血、生后7日龄血清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H、Cor在母血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脐血、生后7日龄血清中Cor含量在IU-GR高于对照组,但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IUGR与Ins、GH、Cor等内分泌激素有关,它们通过调节代谢而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 姚明珠陆国强陈豪印学蕾吴莉戴芸佳郭佳林丁效薇胡勇徐秋玲
- 关键词: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胰岛素生长激素皮质醇
- 早产儿湿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中心早产儿湿肺发生情况、临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调查 2 0 0 2年 1月 1日~ 2 0 0 3年 12月 31日出生的活产早产婴儿 75 2例 ,临床表现湿肺症者 4 8例。回顾性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治疗手段和预后。结果 早产儿湿肺发生率为 6 38% ,可发生在各胎龄段和体重段之间。临床表现以症状出现早 ,多有呻吟、青紫、反应较差、明显吸凹征等为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严重者多需用机械辅助通气。单纯湿肺症预后良好。结论 早产儿湿肺发生率相当高 。
- 吴莉顾爱珠姚明珠印学蕾陈豪徐秋玲
- 关键词:湿肺发生率早产儿
- 早产儿肠道外营养支持技术被引量:11
- 2015年
- 早产儿出生后常需要选择合适的肠道外营养输入途径。而早产儿静脉营养液的组成和配置也有特殊要求,以满足早产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早产儿出生后最初几天不显性失水较多,需要维持内环境稳定,而1周后则需要逐渐实现稳定的增长速率。静脉营养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代谢性并发症等。注意监测指标,及时调整剂量,以及尽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印学蕾贲晓明
- 关键词:肠道外营养并发症
- 李斯特菌败血症六例报告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分析6例由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转归,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识别。方法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院分娩活产婴儿12538例,其中6例检出李斯特菌。比较此6例中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措施、预后的差异。结果李斯特菌病检出率为4.8%。6例均为早发型感染,由母亲孕期宫内感染所致。3例早产儿生后即有败血症多样临床表现,反应低下,肤色苍灰,呼吸窘迫,肝脏增大,皮疹,四肢肌张力低下;实验室指标明显异常,WBC(21.6—33.8×10^9)/L,N0.77—0.83;PLT(102—59×10^9)/L;CRP〉(160—118)mg/L。3例早产儿合并有肺部病变,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死亡1例,痊愈2例。3例足月儿发病时间较晚,分别在生后62、63、165h,仅表现为发热,精神反应欠活跃;实验室指标轻度异常,WBC(4.8—40.7×10^9)/L,N0.72—0.80;PLT(202—192×10^9)/L;CRP(22—33)mg/L。治疗后痊愈。确诊必须依赖于细菌培养。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我国存在成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并导致母婴传播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检测,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孕妇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避免孕期感染,是防止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重要措施。
- 吴莉张贤华陈豪印学蕾
- 关键词:李斯特菌感染败血病
- 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相关的发病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00年
- [目的 ] 分析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以下简称HMD)发病相关的诸因素 ,探讨预防的措施。 [方法 ] 对早产儿HMD患者 5 9例 ,就其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阿氏评分和产前激素治疗等情况与H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 HMD的发病主要在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6 0 0克的早产儿 ;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 ;孕期有促胎肺成熟治疗者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未进行激素治疗者 ;2 / 3的HMD患儿生后即有呼吸启动困难或窒息。 [结论 ] 加强孕期管理 ,预防早产是关键 ;对于难免早产者应积极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 ,争取保胎至孕周 >32周或出生体重超越 16 0 0克 ;
- 杨弘伟印学蕾
- 关键词:早产儿HMD肺透明膜病促胎肺成熟孕期管理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