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4年间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了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结果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平均发病率为8.0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5.07%,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感染因素以抗菌药物的应用最多,占42.03%,其次为呼吸机使用,占17.87%;病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93.72%),207例真菌感染培养中,只有64例(30.92%)做过药敏试验,各菌株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对伊曲康唑耐药性最强;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占21.26%,3种抗菌药物联用占9.66%。结论以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最多见;最主要的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并存在忽视病原学检查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因此应加强管理,以减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
- 张常然谭妙莲邢艳利牛媛媛谭清华林建聪刘霞李鸣
- 关键词:医院感染真菌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按是否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将患者分为腹泻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排便、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发现,应用胃动力药、抗酸药、钾制剂是肠内营养支持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药物因素是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医生应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 汤友珍吴文辉谭妙莲刘霞
- 关键词:腹泻肠内营养营养液
- 2015—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的重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连续6年医院感染平均发生率为2.7%,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为3.1%。该医院感染发生率排前5位的科室主要是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普通儿科和心脏科监护室。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率构成比依次为27.8%、18.1%和14.7%。共分离病原菌2290株,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0.8%和19.9%,真菌占11.3%。高龄患者、住院时间长、插管留置、动静脉插管、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药使用等因素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可控范围内,重点关注感染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李雨静刘霞张如冯卫民谭妙莲
- 关键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手术室生物监测细菌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09年
- 刘霞张曼丽郑三女
- 6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医院6年内医院感染状况,为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方法 ,对医院2002-2007年66 876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发生医院感染2569例,医院感染率为3.8%;感染高发科室主要为:康复科(25.3%)、神经内科(9.82%)、外科三区(8.39%);感染部位分布主要是下呼吸道(27.0%)、上呼吸道(19.4%)、泌尿道(16.7%);年龄≥60岁的住院病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最高。结论通过动态监测,了解医院感染率、科室、部位、患者年龄分布,从而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谭妙莲刘霞龙硕张常然陆家海
-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率
- 403例尿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31
- 2013年
- 目的监测并分析2007-2011年尿分离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2011年尿标本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和药敏率,采用WalkAway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酵母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结果共分离出403株病原菌,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0株占32.3%、肺炎克雷伯菌28株占6.9%、粪肠球菌27株占6.7%、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6.0%、屎肠球菌21株占5.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2.3%和53.6%;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7.7%和11.1%;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可用于粪肠球菌尿路感染经验治疗。
- 李晖婷刘霞蔡小华
- 关键词:尿培养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
- 同一所医院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相同管理模式下,同一所医院的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特点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的两个院区在2007年1-12月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主要的感染部位、主要的科室分布、病原菌的分离情况。结果院本部和院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9%、4.8%;两者的感染部位及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基本相同,但院本部的真菌感染率在所有检测的病原菌中最高;两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的科室分布有所不同。结论在相同管理模式下,不同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身的特点。在医院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对不同医院和科室防治侧重点应有所区别。
- 张常然彭丹心杨永洁林建聪谭清华刘霞李鸣
- 关键词: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的研究被引量:2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监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5月11日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采用查阅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508例住院患者接受调查,有1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6.6%,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限制性抗菌药物使用占52.7%。结论现患率调查能实时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状况。
- 张常然李航刘霞谭妙莲汪建龙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8月2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518例,发现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 100.0%、神经外科29.4%、心脏监护病房20.0%;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44.1%、上呼吸道17.6%、手术切口14.7%;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前3位依次为气管切开29.4%、使用抗菌药物20.6%、手术17.6%、使用呼吸机17.6%;调查发现医院感染32例,有25例送检标本,标本送检率78.1%,阳性标本18例,检出阳性率72.0%;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分别占22.7%、16.6%、16.6%。结论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谭妙莲刘霞张常然龙硕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医院重症医学科721例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3例,共271例次,感染率为19.83%,例次感染率为37.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0.55%;检出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7.53%;主要高危因素还是侵入性操作,居前4位的是机械通气、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泌尿道置管,分别占20.75%、19.42%、17.09%、16.87%。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微生物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地监测和防控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 谢文锋刘霞陈丽陈雪霞郑东华邰强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