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波
- 作品数:18 被引量:30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银川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演化与叠合关系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以银川盆地构造反转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反转证据、反转时期以及反转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负反转构造的发育、新生界与中-古生界地层展布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伸展构造样式与挤压构造样式并存等方面证明银川盆地发生负反转;构造反转的挤压隆升时期为晚侏罗世,伸展沉降期为渐新世至新近纪;银川盆地北部构造反转强度大于南部,西部反转强度大东部;银川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叠纪至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整体沉降、晚侏罗世的挤压隆升与差异剥蚀、早白垩世的再次沉降、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早期的整体隆升剥蚀、渐新世至新近纪的快速断陷以及第四纪的整体拗陷六个演化叠合阶段。
- 侯旭波尹克敏林中凯韩秀艳陈伟
- 关键词:银川盆地盆地演化负反转构造构造样式
- 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样式及盆地演化
- 2022年
- 为明确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样式和盆地演化,利用大量二维地震和露头资料,开展了构造样式解析,划分了构造演化阶段,探讨了中生代以来盆地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发育走滑–挤压、挤压、反转、伸展四大类构造样式,不同构造样式形成时间、发育区带不同;六盘山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叠纪至早–中侏罗世统一古鄂尔多斯盆地、晚侏罗世大规模挤压逆冲、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整体抬升、始新世整体沉降、新近纪末期走滑挤压改造六个演化阶段。
- 侯旭波崔红庄张曰静张敏
- 关键词:构造样式六盘山盆地
- 东营凹陷陈南断层构造正反转及其油气成藏关系被引量:9
- 2009年
- 济阳拗陷正反转构造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以东营凹陷陈南断层为例,通过地震资料及录、测井资料分析证实了陈南断层东营期末正反构造的存在,并进一步对陈南断层的反转特征、反转选择性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陈南断层反转区段按其走向分为3段,反转构造样式存在单一型和取直型;陈南断层反转强度因数平均为1.25,多数区段完全反转,北北西走向段反转强度最大;构造正反转对先存断层具有选择性,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边界控盆断层优先发生反转,而反转断层是否发生取值则与先存断层倾角有关.陈南断层的反转时期与生烃高峰期的有效匹配及构造反转形成的良好圈闭环境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 侯旭波吴智平李伟于洪洲
- 关键词:正反转油气成藏
-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勘探意义被引量:14
- 2013年
-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赵海华崔红庄王军侯旭波季建清赵晓喜
- 关键词:构造样式油气勘探六盘山盆地
- 林樊家地区构造发育史及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
- 通过对林樊家地区阳信、林南、林北等断层发育演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的演化规律,对该地区的构造发育史进行了研究:古生代—早、中三叠世为稳定克拉通沉积阶段;晚三叠世整体挤压抬升剥蚀;早、中侏罗世为构造活动宁静期;...
- 侯旭波吴智平李伟
- 关键词:煤成气藏成藏机理构造发育史上古生界
- 临清坳陷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分析
- 断裂是控制临清坳陷中、新生代盆地发育与演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特征,首先以断裂分析为切入点,通过断裂活动性的定量分析,划分了断裂发育期次,分析了各构造阶段断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平衡剖面分析,对临清坳陷东...
- 侯旭波
- 关键词:断裂发育盆地演化中生代新生代临清坳陷
- 文献传递
- 济阳坳陷构造反转特征及其与叠合盆地演化关系
- 反转构造的研究是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所产生的反转构造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地震、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识出了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过程中形成的反转构造;进而依据不整合发育...
- 侯旭波
- 关键词:油气成藏
- 文献传递
-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侏罗统中间沟组储层致密化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五墩凹陷中侏罗统中间沟组储层岩性复杂,以砂岩、砂砾岩为主。通过区内钻井岩心资料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包裹体测温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变化和各种成岩现象,重点分析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定量研究了中间沟组储层的致密化过程,明确储层致密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五墩凹陷中间沟组砂岩为长石质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颗粒间磨圆以次棱角—棱角状为主,分选差,以点接触和点—线接触为主,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偏低;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以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为主;中间沟组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和破裂等成岩作用,其成岩演化主体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中间沟组储层致密化过程可以分成4个阶段,储层的原始孔隙度为33.35%,同生成岩期与早成岩阶段为压实孔隙骤减阶段,地壳的快速沉降造成原生孔隙锐减为12.8%。中成岩A1阶段,压实—压溶作用继续但强度减弱,胶结作用导致孔隙度进一步降低至7.84%,该阶段为胶结作用孔隙缓减阶段,此时储层为特低孔的致密储层。中成岩A2阶段,优质烃源岩大量生烃成藏,长石发生溶蚀而产生次生孔隙,为溶蚀作用孔隙微增阶段,孔隙度提高至9.44%。中成岩A2晚期发生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劈裂作用,多种作用导致孔隙缩减至7.5%。油气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此时储层已致密,因此中间沟组油藏为先致密后成藏,边成藏边增孔扩渗。
- 蔡利飘侯旭波崔红庄张曰静
- 关键词:中侏罗统成岩阶段致密化
- 银川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烃源岩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胜利西部银川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界地层,但由于资料相对较少,盆地内古近系清水营组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制约该盆地勘探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利用地震剖面、速度谱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已钻探井,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层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烃源岩的研究与预测,该综合研究方法对西部其他低勘探程度区烃源岩预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何宗昊武向峰侯旭波韩秀艳刘艳
- 关键词:银川盆地烃源岩速度谱地震相
- 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被引量:174
- 2007年
- 华北东部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洋-陆"俯冲碰撞两大动力学背景,与兴蒙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太行山隆起及郯庐断裂带等陆内及周边造山带的形成、深大断裂发育演化以及深部动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早-中三叠世华北地区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全面抬升,且西部抬升小,东部抬升幅度大,盆地范围向西部退缩,沉积范围缩小,东部地区地势较高,地貌复杂,以隆升剥蚀为主;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由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该时期太行山的形成将华北地区分割成东、西两个大盆,西部鄂尔多斯盆地依然为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东部渤海湾盆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早期为一些小的山间沉积盆地群,主要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大量NWW或近EW向逆冲断层及阔缓褶皱所产生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活动取代了扬子板块、西伯利亚板块活动对华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控制地位,中国东部进入大规模的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且出现了明显的分区性:在盐山-歧口-新港-兰考-聊城断裂系以东,由于受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主要发育NW或NWW向断陷盆地,而在该断裂系以西至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受左旋走滑影响较弱,主要发育NE和NNE向断陷盆地,在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以北的下辽河坳陷区,盆地的长轴方向为NNE,属郯庐断裂带内部的走滑拉张盆地;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华北广大地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仅在河南信阳盆地及冀中、临清、黄骅坳陷的少数低洼地区接受沉积,多以红�
- 吴智平侯旭波李伟
- 关键词: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