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茜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数字胸片多频域后处理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肺结节检测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数字胸片多频域后处理对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对经CT证实的54例肺结节病例及54例正常者的数字胸片选择三种不同的structure preference参数进行多频域后处理,在1次曝光的条件下各得到标准图像、高通过图像及低通过图像三组图像,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IQQATM-Chest V1.2)进行阅片,首先由2名观察者共同根据CT结果客观分析并记录CAD检出的结节数及假阳性数。其次,由另外4名观察者(高年资及低年资放射医师各2名)应用CAD系统所提供的肺结节的智能质量和数量分析功能,对CAD输出图像独立进行分析,并记录检出结节数及假阳性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观察结果。结果三组图像中,低通过组图像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人-机交互前、高年资及低年资人-机交互后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1、0.80。高通过组图像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最小,人-机交互前、高年资及低年资人-机交互后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67、0.71。三组图像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存在差异(P<0.01)。结论数字胸片多频域后处理影响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肺结节的检出。
- 何茜贺文王克扬马大庆王涛李晨田扬
- 关键词:数字影像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ROC曲线
- 颈椎侧位数字影像的多频后处理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颈椎侧位数字影像中多频后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的颈椎侧位片采用多频后处理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比较不同的后处理图像与标准图像的清晰度及细节的显示。结果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颈椎侧位片图像清晰度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清晰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对细节的显示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图像优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图像(P<0.017)。结论应用多频后处理对数字颈椎侧位片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改善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颈椎侧位片的图像质量,使颈椎侧位片的各种结构获得较清楚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姜荣贺文王利泉金剑何茜
- 关键词:颈椎侧位片数字影像
- 良恶性肺小结节CT图像基于灰度共生矩阵10种纹理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建立多水平模型研究良恶性肺小结节CT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更好地描述肺小结节CT图像,达到辅助肺小结节鉴别的目的。方法对185例2171张肺小结节CT图像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10个纹理特征,拟合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良恶性CT图像的纹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在考虑患者水平的基础上能量、惯性矩等8个纹理特征,在良恶性肺小结节的CT图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一些纹理特征是反应肺小结节CT图像良恶性的有效特征参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
- 王瓛郭秀花李坤成梁志刚姚新宇何茜王珍程伟
- 关键词:CT图像肺小结节多水平模型
- 胸部DR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价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方式对肺内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胸部CT证实的50例有肺内结节和50例正常者的DR正位胸片,采用多频域后处理得到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由低、中、高年资医师各2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准、高通过及低通过3组图像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019、0.697±0.020、0.789±0.017(P<0.05),三组中,低通过组结节检出率最高,高通过组结节检出率最低、假阴性率最高,标准组假阳性率最高。结论DR影像多频域后处理对肺结节的检出有影响,低频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高频增强处理漏诊率增加。
- 王克扬贺文何茜王涛赵丽琴李晓强李晨李辉肖国文
- 关键词:图像后处理肺结节RO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