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力
- 作品数:120 被引量:4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分布特点与含量改变,全面评估ICC在S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每5 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周,测定胃肠道传输功能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ICC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在胃窦、小肠、结肠的分布情况与含量变化。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胃窦部位c-kit+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大鼠小肠、结肠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TC模型中,胃窦ICC变化不明显,小肠ICC数量有减少趋势,可能对STC有一定影响,结肠部位ICC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张旭徐华毕淑英任力郑倩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CAJAL间质细胞胃肠动力免疫组化
- 不育症患者精子头部及尾部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精子超微结构的形态特征。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8例不育男性新鲜精液标本中的精子头及尾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在电镜下不育男性精子存在多种形态超微结构异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顶体异常精子,包括顶体膜受损,顶体发育不良、缺失,顶体内形成包涵体精子。(2)头部异常精子,包括尖头精子、圆头精子、头部含空泡精子。(3)尾部异常精子,①尾部形态异常精子,包括无尾精子、短尾精子、卷尾精子、体尾胞质残余。②尾部结构异常精子,包括线粒体缺失精子、尾部线粒体多种形态和结构异常。结论不育男性精子存在顶体、头部、尾部线粒体、微管多种形态和结构异常。
- 胡海翔马建伟支艳任力王萍
- 关键词:不育精子超微结构
- 组织印片DNA倍体分析在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组织印片DNA倍体分析对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138例胃癌组织及其周边组织的DNA倍体类型,以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DNA倍体分析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为92.0%(254/276),有异倍体的组织存在恶变可能性。胃癌中DNA异倍体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而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高分化腺癌与中分化及低分化腺癌的DNA异倍体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DNA异倍体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NA倍体分析可作为胃癌筛选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及病理诊断辅助方法。DNA倍体异常与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用于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
- 李德昌岳颖郑吉春任力
- 关键词:胃癌DNA倍体分析DNA异倍体
- 大批量胃镜普查活检标本快速制片法
- 2002年
- 耿惠朱艳敏任力胡益云王萍
- 关键词:胃镜普查活检标本
- 电镜检查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肾活检组织进行电镜观察,探讨电镜在肾活检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肾活检组织进行研究,把电镜诊断结果与光镜和免疫荧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肾活检诊断过程中,27.88%必须有电镜结果才能做出正确诊断,22.43%需要做电镜加以证实。[结论]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电镜诊断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没有电镜诊断结果的肾活检诊断是不完善的。
- 任力王萍伦立德毛志远李德昌岳颖
- 关键词:肾疾病穿刺活检电子显微镜
- 卵巢甲状腺肿瘤三例--附文献分析
- 2014年
- 病例1:患者39岁,因"体检发现卵巢囊肿2年"入院,诉2年前发现卵巢囊肿,无不适症状,定期复查未明显增大,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异常体征。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无压痛,右侧附件可触及大小约5cm×6cm包块,质中,不活动,边界清晰,无压痛,左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盆腔彩超提示右附件区可见一囊性回声区,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充填(图1A)。
- 张娟陈冰童英任力李春东
- 关键词:卵巢囊肿甲状腺肿瘤不适症状定期复查异常体征妇科检查
- 成年男性原发于隐睾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于隐睾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成年男性原发于隐睾生殖细胞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反复腹痛,查血HCG异常升高,影像学显示盆腔巨大占位。病理穿刺诊断为生殖细胞肿瘤,主要成分为绒癌。镜下见丰富的合体滋养型癌细胞和单核滋养型癌细胞。免疫组化:HCG、CK7、CK20、Ki-67和p53(+),CK14、D2-40、MC、calretinin、TTF-1、CD30、PLAP、ER、PR、AFP和hepatocyte(-)。结论成年男性原发于隐睾以绒癌为主的生殖细胞肿瘤一般很难及时发现,误诊率极高,且绒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 赵久飞任力朱广卿李德昌李立伟刘明
- 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与肿瘤新生淋巴管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临床病理研究证实淋巴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随着淋巴管生长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的发现,肿瘤及肿瘤周围组织是否存在新生的淋巴管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而乳腺癌转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淋巴道转移。
- 王妍任力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1年
- 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其发病因素与性生活紊乱、吸烟密切相关。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早性生活(〈16岁)、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PV感染)、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
- 郭超楠任力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特点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对其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本组GIST发病年龄29—75(平均54.5±13.5),男16例,女8例,主要发生在胃、小肠、直肠.并多以腹部隐痛不适、腹部肿物、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进行积极外科治疗,肿瘤切除率100%,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4.3%.大多数病例为手术切除后确诊.肿瘤大小从2-16 cm(平均6.6±3.9 cm).基本病理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较少.5例核分裂像>5/50HPF者其肿瘤直径均>5 cm,其中4例伴有囊性变、出血或坏死.4例核分裂像为2-5/50HPF者肿瘤直径在3-5 cm之间.免疫组化染色CD117,CD34,Vim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1.7%,62.5%和66.7%.S-100阴性, SMA呈灶状阳性.结论:GIST好发于中老年,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外科手术仍是未转移的GIST的首要治疗方式,并且其肿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化染色为CD117, CD34和Vim阳性,S-100阴性,SMA呈灶状阳性.
- 顾国利王石林任力魏学明李德昌周晓武黄蓉蓉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