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震 作品数:15 被引量:149 H指数:7 供职机构: 阜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TNF-α/IL-10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比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TNF-α和TNF-α/IL-10水平,按TNF-α/IL-10水平将患者分为,高TNF-α/IL-10组(TNF-α/IL-10≥4.1)和低TNF-α/IL-10组(TNF-α/IL-10<4.1),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在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的差别。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1例和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6例。高TNF-α/IL-10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TNF-α/IL-10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I后TNF-α/IL-10比值(RR=3.872,95%CI=2.765~8.314,P=0.033)和糖尿病(RR=1.556,95%CI=1.332~2.217,P=0.043)对晚期心血管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的促炎和抗炎机制的平衡失调,加速冠心病的进展,TNF-α/IL-10可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强的预测指标。 宁彬 刘伟 董西学 马震 辛国勇 张雷雨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脉介入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的Genisi记分评估,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按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7.01mg/L±2.61mg/Lvs4.89mg/L±2.26mg/L,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脉病变的不稳定型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脂联素对冠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宁彬 马震 辛国勇 张雷雨关键词:冠心病 脂联素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致Ⅱ型Kounis综合征1例 2023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4月,再发加重3 d”于2021年3月2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史,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二甲双胍肠溶片,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2℃,血压133/69 mmHg,,脉搏每分钟84次,呼吸每分钟19次,腹软,双下腹压痛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武东 汪晓娟 魏浩洁 马震 刘文光关键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过敏反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关系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ANP水平,按血清AN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高ANP组(ANP≥4.7mg/L),低ANP组(ANP<4.7mg/L),随访12月,观察两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的差别。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8例和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5例。高ANP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ANP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I前血清ANP水平(OR=2.72,CI=1.76~5.14,P=0.03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61,CI=0.92~4.21,P=0.043)对PCI术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刘伟 宁彬 马震 辛国勇 张雷雨关键词:冠心病 脂联素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静脉应用和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6月,共计11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术前静脉应用组(静脉组,n=58)和术中冠脉内应用组(冠脉组,n=58)。两组患者均在PCI前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肌肉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术后即刻观察疗效,出血事件及应用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CTFC)、2周后室壁运动记分(WMSI)等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冠脉组患者治疗后ST段完全回落率(≥70%)、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快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明显优于静脉组(P<0.05)。随访2周,两组患者WMSI、EF均改善,但冠脉组较静脉组改善更多(P<0.05)。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改善冠脉介入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上优于静脉内给药。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基础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可更加改善STEMI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周心肌组织灌注疗效,而出血并发症未增加。 马震 宁彬 董西学 杨媛媛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脉介入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组织灌注 替罗非班不同应用途径对老年STEMI急诊PCI治疗术后的疗效观察 急诊PCI术联合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对于改善患者梗死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改善心肌微循环,减少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近期或远期心脏舒缩功能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全面有效... 马震关键词: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药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ST段变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术前和术后ST段变化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计算ST段回落指数。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慢性心衰)发生情况。对ST段回落指数和随访心血管事件行ROC分析,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ST段回落指数对12个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再发心绞痛4例,慢性心衰7例。ST段回落指数临界点取63%时,对目标心脏事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843,灵敏度76.9%,特异度78.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T段回落指数对目标终点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术前和术后ST段的变化即ST段回落指数对术后12个月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宁彬 刘伟 董西学 马震 辛国勇 张雷雨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2020年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达格列净作为中国首个批准用于临床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国内外已经完成多项注册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临床试验表明达格列净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降低患者因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再住院风险和改善肾脏不良事件,其改善心肌病变的机制和降糖以外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拟综述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改善心力衰竭可能的机制,旨在为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循证证据。 武东 陈旭 刘文光 马震 汪小英 汪晓娟关键词:2型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5E模式全面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估5E模式的全面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稳定期患者康复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管理),观察组(53例,基于5E模式的全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ESCA和GSES评分分别为(144.76±8.23)、(30.98±2.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0.97±5.38)分、(27.57±2.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E模式的全面管理运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的患者中,不仅可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还可提高健康行为的依从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孙利平 孙雪丽 马震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康复管理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 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老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心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老年STEMI患者分为冠脉组(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50)和静脉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49)。两组在急诊确诊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应用。行急诊PCI时,治疗组在前向血流恢复后给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并行PCI术,静脉组直接行PCI术。比较患者手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IMI)、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TIMI血流分级3级高于静脉组,TIMI血流分级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两组PCI前后的TMPG级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冠脉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CR)高于静脉组,ST段回落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PCI术前两组的CTFC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比静脉组下降显著(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血小板(PLT)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的LVEF值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老年性STEMI患者急诊PCI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马震 阳海红 张雷雨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