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礼钦

作品数:27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放疗
  • 14篇肿瘤
  • 14篇鼻咽
  • 14篇鼻咽癌
  • 11篇调强
  • 10篇咽肿瘤
  • 10篇鼻咽肿瘤
  • 8篇放疗后
  • 8篇癌患者
  • 7篇预后
  • 7篇鼻咽癌患者
  • 6篇疗法
  • 5篇调强适形
  • 5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5篇适形
  • 5篇放射疗法
  • 3篇调强放疗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预后因素

机构

  • 26篇福建省肿瘤医...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27篇马礼钦
  • 15篇孔祥泉
  • 15篇潘建基
  • 13篇杨凌
  • 10篇张瑜
  • 6篇潘才住
  • 4篇王捷忠
  • 4篇胡彩容
  • 3篇陈希
  • 2篇黄朝斌
  • 2篇陈俊强
  • 2篇李睿
  • 2篇徐鹭英
  • 2篇倪小雷
  • 2篇李金銮
  • 2篇肖友平
  • 2篇吴婷婷
  • 2篇孔祥泉
  • 2篇罗水英
  • 1篇倪晓雷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MRT与常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研究
目的:旨在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常规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寻找其变化趋势,探讨IMRT技术对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编制的"鼻咽...
马礼钦杨凌张瑜潘建基孔祥泉
关键词:鼻咽肿瘤调强适形
文献传递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80mg静脉滴注,持续10d后逐渐减量;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8d;高压氧治疗10次;乙酰谷酰胺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8d。对照组25例给予维乐生2片,每天3次,连用45d;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连用4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未行化疗以及损伤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者疗效好,与行化疗和持续时间越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等联合应用能较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症状,其疗效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无配合化疗有关,对早期损伤者建议积极治疗。
张瑜杨凌郑茁马礼钦林培成潘建基林色南潘才住
关键词:鼻咽肿瘤颅神经药物疗法
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的临床分析
2000年
[目的]探索姑息放、化疗对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989年 1月一1992年 12月 120例鼻咽癌 初次放疗后经胸片、B超、ECT、CT及MRI证实为远处转移者将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62例)采用姑息性放、化疗,化疗以CFP、ECP 等方案2-6周期,放疗采用局部姑息照射,骨转移D,Dr15Gy-30Gy、肺转移D_T5Gy-60Gy、肝转移D_T30Gy一50Gy。非治疗组58 例。[结果]治疗组与非治疗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比较:肝、肺转移P<0.01,骨转移P<0.05,多器官转移P>0.05,18个月生 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放、化疗对远处单器官转移来说,提高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有显著意义, 尤其是肝和肺转移。18个月各组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说明要延长生存率需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张瑜陈荔莎杨凌马礼钦潘建基
关键词:鼻咽肿瘤肿瘤转移姑息治疗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结束时的生存质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第3版(EORTC QLQ-C30V3.0)中文版,对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54例进行面访问卷调查,并予以量化分析。结果放化疗结束时,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以及躯体、角色、情绪与社会功能领域评分均低于放化疗前;症状领域、单条目测量领域评分高于放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化疗结束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与治疗前症状领域得分(r=-0.282,P=0.039)及单条目测量领域得分(r=-0.286,P=0.036)呈负相关。结论 IMRT鼻咽癌患者放化疗结束时,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症状越严重其生存质量越差。
马礼钦杨凌吴婷婷孔祥泉黄朝斌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EORTCQLQ-C30
70岁及以上Ⅱ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影响70岁及以上Ⅱ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就诊的89例70岁及以上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术式为Dixon式68例(75.6%),Miles 21例(24.4%);通过观察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分析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纳入了T分期、瘤体大小、术式、病理类型、淋巴结检出数、肿瘤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链抗原(CA)199、术后辅助放化疗。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中位OS期为52.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8.35%、86.80%、69.91%;中位DFS期为47.15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94.40%、82.00%、75.65%。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总体OS均无明显获益(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P=0.004)、肿瘤大体形态(P=0.042)、淋巴结检出数(P=0.004)、术前CEA(P=0.042)、术前CA199(P=0.025)对DF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检出数目(P=0.016)及T分期(P=0.030)为影响老年Ⅱ期直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分期、肿瘤大体形态、淋巴结检出总数、术前CEA、术前CA199等因素可作为70岁及以上老年Ⅱ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DFS的预测因素,但不能作为长期预后的观测指标。此类患者OS及DFS并未从辅助治疗中明显获益。
孔祥泉唐黎瑞马礼钦林亚来杜开新彭清琴吴君心李金銮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癌胚抗原淋巴结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基于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的研究热点问题,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技术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后唾液腺(双侧腮腺及颌下腺)ADC值的变化规律,并与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比较,探讨DW-MRI技术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07-01-2012-02-29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进行调强放疗的首诊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7例。中位年龄47岁,病理类型均为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入选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第2和4周,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6和9个月,行DW-MRI和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同时进行口干临床症状分级,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时间段唾液腺功能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比较3种唾液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腮腺照射剂量为27.8~35.9Gy,平均31.2Gy,颌下腺照射剂量为46.2~62.8Gy,平均54.7Gy。放疗前腮腺和颌下腺ADC值分别为(0.93±0.13)×10-3 mm^2/s和(1.07±0.15)×10^(-3)mm^2/s。放疗期间腮腺和颌下腺的ADC值均明显升高,于放疗结束后3个月达最高值,分别为(1.32±0.17)×10-3 mm^2/s和(1.55±0.15)×10-3 mm^2/s,此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放疗前腮腺和颌下腺的最大酸反应泌(99mTcO4-)率(Ex)分别为(44.8±21.7)%和(44.9±11.8)%。放疗后腮腺和颌下腺的Ex均显著下降,于放疗结束至放疗后3个月期间达最低值,Ex分别为(5.1±21.3)%和(6.9±19.2)%,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基于DW-MRI ADC值变化率的腮腺和颌下腺损伤分级与Ex分级存在高度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和0.975,P<0.001。结论DW-MRI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功能评价方面与放射性核素显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W-MRI具有可量化优点,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开展。
潘才住杨凌马礼钦陈希肖友平李睿胡彩容林端瑜潘建基
关键词: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放射性核素显像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HBC)对鼻咽癌患者(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5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HBC<120 g/L组,HBC 120~150 g/L组,HBC≥150 g/L组)。结果 HBC<120 g/L、HBC 120~150 g/L、HBC≥150 g/L 3组3年局控率分别为92.9%、94.6%和93.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9%、85.1%和9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76.4%和86.4%(P<0.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6%、83.8%和94.3%(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NPC患者放疗前HBC>150 mg/L,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陈希马礼钦胡彩容潘才住潘建基
关键词:鼻咽癌血红蛋白预后
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郭福榕马礼钦
关键词:大肠癌预后
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CT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精确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98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经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术中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对其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手术标本的食管病变平均长度分别为(6.70±2.52)cm、(5.13±1.91)cm和(5.23±1.93)cm。CT扫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线钡餐造影病变长度较手术标本偏短,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病变长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T扫描、手术标本、X线钡餐造影。结论CT扫描的食管癌病变长度较手术标本实际肿瘤长度偏长,而X线钡餐造影稍偏短。在应用CT勾画食管癌放疗靶区判定病变长度时,应综合参考X线钡餐造影等其他检查。
孔祥泉陈俊强潘建基陈明强王捷忠马礼钦
关键词:食管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食管钡餐
鼻咽癌放疗前后唾液腺影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利用DW-MRI技术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唾液腺(双侧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和DW-MRI ADC值的变化规律,探讨DW-MRI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行DW-MRI检查,记录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唾液腺(双侧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和DW-MRI ADC值的测量值,分析两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唾液腺照射剂量的相关关系。[结果]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腮腺和颌下腺的ADC值均明显升高,于放疗结束后3个月达最高值,此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各个时段酸刺激后唾液腺的ADC值呈不同程度升高。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腮腺及颌下腺的体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放射治疗开始至放疗第4周最为显著,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缩小36.0%±6.3%,颌下腺缩小29.3%±4.1%。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的唾液腺体积变化率(ΔV)和唾液腺DW-MRI ADC值变化(ΔADC)与腮腺和颌下腺的平均剂量(Dmean)呈正相关。[结论 ]DW-MRI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实用价值,ΔV和ΔADC可作为唾液腺损伤的评价指标,但研究结果还需通过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杨凌潘才住马礼钦肖友平陈希李睿胡彩容潘建基
关键词:唾液腺放射性损伤功能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