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飞
- 作品数:7 被引量:21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鄂报春亲缘地理学研究
- 本文选取鄂报春(Primula obconia Hance)为研究对象。该物种的分布区由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向东延伸至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涵盖了我国三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鄂报春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遗...
- 颜海飞
- 关键词:亲缘地理学
-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被引量:151
- 2008年
-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已成为近5年来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即通过使用短的标准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所采用的标准片段是线粒体COI基因中约650bp长的一段。然而在植物中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尚处于对所提议的各片段比较和评价阶段,还未获得一致的标准片段。由于植物中线粒体基因组进化速率较慢,因此条形码片段主要在叶绿体基因组上进行选择,被提议的编码基因片段主要有rpoB,rpoC1,matK,rbcL,UPA,非编码区片段有trnH-psbA,atpF-atpH,psbK-psbI,此外还有核基因ITS。已有的研究表明以上任何一个单片段都不足以区分所有植物物种,因而不同的研究组相继提出了不同的片段组合方案,目前被广泛讨论的组合主要有5种。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序列的优点、标准、工作流程、分析方法和存在的争议,重点论述了植物条形码研究中被提议的各序列片段和组合的研究现状。
- 宁淑萍颜海飞郝刚葛学军
-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识别分析方法
- 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 Hance)亲缘地理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为了获得鄂报春(PrimulaobconicaHance)的种内亲缘地理学信息,对叶绿体基因组上非编码区trnL-trnF的序列变异进行了分析。获得的20个单倍型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结构。对这些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了三个主要分支:东部分支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四川分支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分支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东部分支分布面积较后两个分支大,并且在东部分支中可以发现一定的演化关系。结合古气候学和地质学信息,推测东部分支中现存的单倍型由冰期时气候变冷导致鄂报春快速迁移而形成,云南、四川分支中的单倍型可能是在各自的避难所中得以保存。同时本文也简要地探讨了鄂报春几个亚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
- 颜海飞王小兰胡启明郝刚
- 关键词:亲缘地理学冰期
- 基于叶绿体微卫星研究鄂报春谱系遗传结构(英文)被引量:6
- 2007年
- 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园艺植物,其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叶绿体微卫星分析了17个鄂报春野生居群(共278个个体),共发现4个多态性位点(16个等位基因),得到14个单倍型。结果表明鄂报春具有很高的总基因多样性(HT=0.971)和极低的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0.028);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9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这些结果说明早期的生境片断化及有限的种子传播能力是造成当前遗传结构的重要原因。Nst值显著大于Gst值,表明关系相近的单倍型会出现在相同的地区内,同时最小生成树(MST)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最小生成树的两个组中推断出一些古老单倍型,并推测在冰期时湖北和我国的西南地区可能是该物种的避难所。
- 颜海飞彭镜毅胡启明郝刚
- 关键词:冰期避难所
- 报春花属的保育遗传学及亲缘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现存物种的分布格局、遗传结构是当前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变暖等当前因素造成的生境片段化是目前许多报春花属植物濒危的一大原因。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报春花属内的保育遗传学研究进展,期望以此为更好地保护报春花属植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亲缘地理学研究方法可以弥补古生物学难以研究报春花植物历史成因的不足,因此也总结该方法在报春花属内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整理不同地区间的报春花属植物的分化式样,同时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为为研究报春花属植物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 颜海飞王凤英郝刚
- 关键词:报春花属亲缘地理学
- 菱叶绣线菊彩叶园艺品种‘粉霜’和‘黄金喷泉’的叶绿体基因组研究
- 2023年
- 基于菱叶绣线菊(Spiraea×vanhouttei)培育出了很多的彩叶园艺品种,其中‘粉霜’彩叶绣线菊(‘Pink Ice’)和‘黄金喷泉’菱叶绣线菊(‘Gold Fountain’)是两个性状优良的品种,这两个彩叶品种的形成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二代测序的浅层测序技术,对‘粉霜’和‘黄金喷泉’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绘制其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合网上已有的绣线菊属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即含有1个LSC、1个SSC及2个IR;‘粉霜’和‘黄金喷泉’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55953和155941 bp,各含有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转运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分别含有67、69个简单重复序列,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筛选出这两个叶绿体基因组内7个高变异区域,分别为trnH_GUG-psbA、trnK_UUU、trnR_UCU-atpA、trnT_GCU-psbD、ndhC、rpl32、ycf1。菱叶绣线菊、‘粉霜’和‘黄金喷泉’虽有非常近缘的关系,但并未聚成单系。该研究首次获得了两种绣线菊属彩叶品种的叶绿体基因组,为进一步理解绣线菊属及其彩叶园艺品种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并为今后该属更多园艺资源的发掘奠定了基础。
- 张巧玲陈琳张淑燕颜海飞
- 关键词:绣线菊属园艺品种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
- 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8
- 2017年
-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利用标准的一个或多个DNA片段对物种进行鉴定,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总结了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超级条形码在近缘物种鉴别中的应用前景,以及DNA条形码在中药材基原物种鉴定、道地药材鉴别以及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强调了植物DNA条形码在中药资源评价、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张彩云黄珊珊颜海飞
- 关键词:DNA条形码道地药材分子鉴定叶绿体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