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积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小说
  • 3篇世俗
  • 2篇代文
  • 2篇学史
  • 2篇世俗关怀
  • 2篇市民小说
  • 2篇思潮
  • 2篇作家
  • 2篇文学创作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思潮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丁玲创作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诗意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0篇陈华积
  • 1篇杨晓帆
  • 1篇傅修海
  • 1篇杨庆祥
  • 1篇白亮

传媒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池莉的婚恋小说与时代性被引量:2
2008年
婚恋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人生活事件与社会文化现象,建构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维持着社会的文化秩序。被喻为"镜子作家"的池莉遵循"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的创作原则,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创作历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期以来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图景及婚恋观念的变迁。时代在发展,池莉的婚恋观也在于时代的交织中发展、碰撞,呈现出忧伤的诗意化、爱情的世俗化、取舍的理性化等不同的时代风貌。
陈华积
关键词:婚恋诗意化世俗化理性化
陈建功与新时期文学被引量:9
2009年
在新时期文学中,陈建功是众所瞩目的著名小说家和重要参与者、组织者。他的小说《飘逝的花头巾》、《鬈毛》等,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意义。在这次访谈中,他以鲜为人知的材料和"当事人"身份向我们叙述了"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珍贵的史实,并以具体的创作体验,使作品的"诞生史"在读者心目中变得更加可感和真实。我们向来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是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前提,而作家的"个人讲述",则在进一步强化研究者的历史意识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说的文学史研究,实际也包括了上述内容在内的作家的"口述文学史"。
陈建功陈华积白亮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史文学史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历史意识
试论九十年代市民小说的世俗关怀-以池莉、张欣和王安忆为中心
陈华积
关键词:市民小说世俗关怀
试论九十年代市民小说的世俗关怀——以池莉、张欣、王安忆为中心
市民小说在我国源远流长。自其诞生以来,以其贴近世俗、世情的内容,而广受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欢迎,其世俗性、言情性、趣味性、消遣性等特征,广泛地吸引着市民阶层的读者。八十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出现,又掀起了市民小说创作的新高潮,...
陈华积
关键词:市民小说特征参数文学创作意识形态
瞿秋白与鲁迅经典化进程——以《鲁迅杂感选集》的编选为中心被引量:5
2011年
在重构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史的实践中,瞿秋白最重要的成绩便是编定《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了长篇序言。这一举措,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树立了堪称经典作家的鲁迅,更塑造了一位革命文艺战线上的红色旗手,从而开启了鲁迅经典化建构的进程。
傅修海陈华积
关键词:瞿秋白中国现代文学史编选革命文艺经典作家
高加林的“觉醒”与路遥的矛盾——兼论路遥与80年代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80年代初的"潘晓讨论"关于人生价值观的讨论在社会各阶层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对路遥这样具有浓厚黄土地情结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观念冲击。作为对"潘晓事件"中提出社会价值观问题的回应,路遥在《人生》中以文学的手法初步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和立场。"高加林"所负载的新一代青年形象是80年代青年的缩影,同时也是路遥处于历史变革期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反映,《人生》在揭露时代矛盾的同时,也暴露出路遥创作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人生》的细读分析,进一步揭示出路遥与80年代的矛盾与冲突。
陈华积
关键词:觉醒
论左翼文学思潮对丁玲创作的转变
2007年
20世纪30年代,丁玲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思想上经历了左翼文艺思想的孕育期、形成期和激进期,并沿着左翼文学思潮开创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创作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作题材从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题材转向陌生的工农题材,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差别,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左翼文学思潮对丁玲创作转变的影响,奠定了丁玲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就,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积极的影响。
陈华积
关键词:左翼文学思潮
历史书写的困境和可能——《古炉》三人谈被引量:5
2011年
现代的古典写作 杨庆祥:新世纪以来历史写作面临着两难之境,一是如程光炜所言,作家们尤其是一批比较重要的作家都意识到,必须写历史才能出大作品,而另外一方面,怎么去写历史,怎么去处理当代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记忆又是非常困难之事。包括莫吉、王安忆、贾平凹、阎连科等作家这几年的创作实际上都在这种两难之境中挣扎。
杨庆祥杨晓帆陈华积
关键词:历史书写历史写作历史记忆历史事件作家
“军事文学”兴衰中的《红高梁》
2009年
1984年9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莫言,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然而,"军艺"的学习也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刊载于1986年《人民文学》第3期的《红高粱》给莫言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对其的争相命名,构成了《红高粱》最耀眼的一道光芒。论文以80年代文学生成的视角,具体考察《红高粱》诞生的过程,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红高粱"现象中,厘清《红高粱》的创作意图以及莫言与80年代高潮迭起的军事文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创作困境、策略以及其与80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
陈华积
关键词:《红高粱》军事文学文学思潮
“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王安忆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小说创作转型是学界一贯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此之前,王安忆一直顺着文学思潮创作,在各个时期均有代表作推出。在此之后,王安忆的创作已经有其清晰的价值取向,并创作出《文革轶事》、《长恨歌》、《富萍》等蜚声文坛的作品。王安忆创作的转型是如何发生的?本文通过对王安忆80年代末市民价值观的转变,以《好婆与李同志》、《米尼》等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作品为对象,重新探索各种时代因素的影响与王安忆创作转型的关系,王安忆与八、九十年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陈华积
关键词:小说市民价值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