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咏滟 作品数:40 被引量:43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政治法律 更多>>
精细化句法复杂度对写作质量预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本研究考察了精细化句法复杂度对多维度写作质量的预测效果。研究对1个综合型句法复杂度指标和15个精细化句法复杂度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精细化句法复杂度能够作为综合型句法复杂度的补充,更细致地呈现高质量作文句法特征。本文为精细化句法复杂度指标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依据,为中国语境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启示。 李慧娴 郑咏滟 秦文娟关键词:二语写作 写作质量 英语写作教学 《语言课堂中的学生投入》述评 2022年 本文旨在对《语言课堂中的学生投入》(Student Engagemen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一书进行述评。该书收录了语言学习投入多个维度和情境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呈现了其理论与应用价值,不仅为教育工作者全面衡量和提升学习者学习状态、促进有效外语教学给予启示,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思路与空间。 魏同 郑咏滟关键词:外语教学 有效性 国际学术发表的语言生态研究——以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发表为例 被引量:9 2016年 近年来国际学术发表领域的语言规划成为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从语言生态观角度考察了2005—2014十年间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国际学术发表的语言实践。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本研究发现国际学术交流领域呈现出英语主导、多语并存的语言生态,但中国人文社科学者语言实践以英语与汉语为主,非英语外语语种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欠缺。非英语发表的生态位学科分布在语言文学、宗教哲学与人类学。本文最后对外语教育规划与学术语种规划提出了建议。 郑咏滟 高雪松关键词:语言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模块建设与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024年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融合创新的精神指引下,对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2017—2023年间复旦大学英语专业课程中语言学课程模块建设改革实践为例,厘清新文科建设中外语人才培养“融合创新”的关键点,从课程体系联通、学科语种交叉、教学科研互腴、线上线下融合四个方面探索语言学课程模块的深化改革路径。实践表明,新文科本科生拔尖人才的培养,应打通教学、科研、实践三个环节,形成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培养合力,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融合创新能力。 郑咏滟基于追踪个案的二语书面语句法复杂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提出立体多维的句法复杂性分类框架,从复杂动态系统角度探索两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书面语句法复杂性发展。研究收集两名学生一学年间的作文,使用CohMetrix3.0与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分析了广度—深度两个维度,句子、子句、短语三层面上的10项指标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印证了句法复杂性多维特征,发现不同维度与层面的发展模式相异。与整体的句法复杂性指标相比,局部具体句法指标更具敏感性,能捕捉更细致的发展。本研究揭示了复杂动态系统中初始状态对个体发展路径的影响,以此解释了个体差异的涌现。 郑咏滟关键词:句法复杂性 中国学习者多语动机构成和跨语言差异 被引量:9 2021年 本研究探索中国高校大学生选择学习六个非英语第二、第三公共外语的多语动机构成,并进行跨语言比较。研究采用序贯混合法设计,对289名某高校大学生发放动机问卷,并抽取其中27名学生进行后续访谈。量化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手段,质性数据使用NVivo 12.0进行主轴编码。结果显示,受试选修非英语外语的最大动机来源是学习经历,其次是文化兴趣和自我区分。在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自我区分、文化兴趣四个变量间存在显著跨语言差异。本研究也表明,中国学习者拥有模糊的多语姿态,同时受到全球英语的过滤效应影响。多语动机的跨语言差异体现宏观语言价值体系对社会语言使用和语言教育系统的渗透,凸显了语言学习动机和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本文最后对如何开展"多语并进"的外语教育改革提出了实施建议。 郑咏滟 刘维佳关键词:外语教育改革 从联想反应类型和母语影响看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 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国内外二语词汇联想研究颇为活跃,但是针对学习者的词汇联想反应究竟以哪种类型为主以及母语对反应类型的影响,各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对JohnRead的词汇联想测试进行修订并引入母语干扰项以考察母语对反应类型的影响。87名大学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完成该测试。分析表明,受试的聚合型反应与组合型反应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在组合型反应方面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受试的聚合型知识与词汇量同步增长,组合型知识却无显著增长,说明他们的二语心理词汇重组可能出现停滞。结果表明,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意识,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和停滞现象,促成二语词汇的可持续发展。 郑咏滟关键词:词汇联想 二语心理词汇 母语影响 “全英文”学科课堂中的超语实践与知识建构 被引量:5 2024年 本研究采用“瞬时分析法”和“阐释现象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课堂录像、半结构访谈、学生反思日记等质性数据,考察了超语在全英文课程中知识建构的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师生的超语实践具有拓展认知框架、激发学习主动性、赋予自信和安全感的功能,并且主要受到整体社会环境与学科文化、教育资源与学习风格、语言使用意识形态的影响。师生通过超语实践,能够有效激活课堂内外的多语和多文化认知资源,将全英文课堂有效转换为多语和多文化互动的超语空间。 郑咏滟 邱译曦关键词:知识建构 母语在二语词汇深度知识中的角色 被引量:10 2012年 本研究使用一套专门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设计的词汇深度测试,探索母语对词汇深度知识中词义与搭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词义知识与词汇广度同步增长,搭配知识则趋于停滞。母语对词义与搭配的影响不对等,受试更易在搭配方面受母语一致性影响,而对母语—二语语义差异的鉴别能力并未随词义知识增长。 郑咏滟关键词:词汇广度 词汇深度 母语影响 超学科范式下应用语言学Q方法的创新与前瞻 被引量:4 2023年 应用语言学的超学科范式转移要求思考如何创新研究方法解决核心问题,形成具有特色的方法论体系。本文基于超学科范式,剖解了Q方法持有的主客观一元论、复杂涌现的整体认识论和兼容并蓄的函中律逻辑,辨析其与其他常用方法的异同以突出Q方法特色优势,并通过实证案例梳理了Q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主要研究话题。文章最后前瞻Q方法的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在超学科范式下拓展应用语言学研究疆域。 郑咏滟关键词:混合法 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