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心内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重和肥胖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超重和肥胖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11~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血压超过正常水平的调查对象,在1个月内复测其血压。结果:入组学生共4175人,其中女性2183人(52.3%)。4175人中,血压正常者3025人(72.5%),正常高值血压750人(18.0%),1级高血压346人(8.3%),2级高血压54人(1.3%)。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6.7%和3.0%,男性则分别为13.7%和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父母高血压史和体育活动水平后,超重和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的优势比(95%可信区间)为1.42(1.16~1.75),肥胖为2.35(1.78~3.11)。被动吸烟、高血压家族史与青少年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影响青少年血压水平增高的主要因素。
- 洪斌盛文芳肖蕾苏艳玲邹汇菲
- 关键词: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
- 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低体重和超重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调查上海青浦地区11~17岁青少年低体重、超重情况,分析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11~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身高、体重计算BMI,低体重、超重的检出标准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推荐标准,BMI〈18.5kg/m2为低体重,BMI〉24kg/m2为超重。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组问均数差异采用one—wayANOVA检验,2组问构成比比较采用∥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3914名11~17岁青少年中,低体重青少年占36.6%(1433名),超重青少年占9.6%(375名)。超重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低体重组[63.2%(237/375)比45.8%(656/1433),P〈0.05]。年龄小易发生低体重,女性、自觉活动量大、维生素摄入是超重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长辈吸烟是超重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低体重、超重两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并存,性别、年龄、运动量、母亲文化程度及长辈是否吸烟影响青少年成长发育。
- 苏艳玲黄星洪斌
- 关键词:青少年低体重超重
- 上海市流行病11至17岁青少年高血压的学调查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11至17岁青少年人群高血压的检出率以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2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级中学的11至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父母高血压史、体育锻炼状况,同时测量血压、身高和体质量。调查时发现血压超过正常水平的调查对象,在1个月内复测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定义采用2004年美国高血压教育项目工作组的标准。超重和肥胖的定义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的标准。结果参加调查的学生共4175名,52.3%(2183例)为女性,47.7%(1992例)为男性,年龄(15.0±1.9)岁。血压正常者3025名(占72.5%),其中女性1666名(占76.3%),男性1361名(占68.3%);正常高值血压者750名(占18.0%),其中女性310名(占14.2%),男性440名(占22.1%);高血压1级者346例(占8.3%),其中女性179例(占8.2%),男性165例(占8.3%);高血压2级者54例(占1.3%),其中女性28例(占1.3%),男性26例(占1.3%)。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女性分别为6.7%(147例)和3.O%(66例),男性分别为13.7%(273例)和6.3%(125例)。在调整性别、年龄、父母高血压史和体育活动水平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2(1.16~1.75)和2.35(1.78~3.11)。结论上海市11至17岁青少年高血压常见,超重和肥胖可能与血压水平增高有关。
- 洪斌金雪娟苏艳玲肖蕾蔡前芳邹汇菲葛均波
- 关键词:高血压青少年患病率
- 遗传因素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遗传因素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2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级中学的11—17岁4175名在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父母高血压史,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调查时发现血压超过正常水平的调查对象,在1个月内复测血压。结果参加调查的学生共4175名,其中女性2183名(52.3%),男性1992名(47.7%);血压正常者占72.5%(3025名),女性76.3%(1666名),男性68.3%(1361名),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占18.0%(750名)[女性14.2%(310名),男性22.1%(440名)];1级高血压为8.3%(344名)[女性8.2%(179名),男性8.3%(165名)],2级高血压为1.3%(54名)[女性1.3%(28名),男性1.3%(26名)]。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6.7%(147名)和3.0%(66名);男性为13.7%(271名)和6.3%(125名),男女超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和/或母亲有高血压史者占13.0%(541名),男性为12.6%(251名),女性为13.3%(290名)。高血压遗传背景的检出率在各级血压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对青少年高血压无明显影响,超重和肥胖可能与血压水平增高有关。
- 洪斌苏艳玲肖蕾张政
- 关键词:高血压青少年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