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汇菲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医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流行病11至17岁青少年高血压的学调查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11至17岁青少年人群高血压的检出率以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2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级中学的11至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父母高血压史、体育锻炼状况,同时测量血压、身高和体质量。调查时发现血压超过正常水平的调查对象,在1个月内复测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定义采用2004年美国高血压教育项目工作组的标准。超重和肥胖的定义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的标准。结果参加调查的学生共4175名,52.3%(2183例)为女性,47.7%(1992例)为男性,年龄(15.0±1.9)岁。血压正常者3025名(占72.5%),其中女性1666名(占76.3%),男性1361名(占68.3%);正常高值血压者750名(占18.0%),其中女性310名(占14.2%),男性440名(占22.1%);高血压1级者346例(占8.3%),其中女性179例(占8.2%),男性165例(占8.3%);高血压2级者54例(占1.3%),其中女性28例(占1.3%),男性26例(占1.3%)。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女性分别为6.7%(147例)和3.O%(66例),男性分别为13.7%(273例)和6.3%(125例)。在调整性别、年龄、父母高血压史和体育活动水平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2(1.16~1.75)和2.35(1.78~3.11)。结论上海市11至17岁青少年高血压常见,超重和肥胖可能与血压水平增高有关。
- 洪斌金雪娟苏艳玲肖蕾蔡前芳邹汇菲葛均波
- 关键词:高血压青少年患病率
- 超重和肥胖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超重和肥胖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11~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血压超过正常水平的调查对象,在1个月内复测其血压。结果:入组学生共4175人,其中女性2183人(52.3%)。4175人中,血压正常者3025人(72.5%),正常高值血压750人(18.0%),1级高血压346人(8.3%),2级高血压54人(1.3%)。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6.7%和3.0%,男性则分别为13.7%和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父母高血压史和体育活动水平后,超重和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的优势比(95%可信区间)为1.42(1.16~1.75),肥胖为2.35(1.78~3.11)。被动吸烟、高血压家族史与青少年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影响青少年血压水平增高的主要因素。
- 洪斌盛文芳肖蕾苏艳玲邹汇菲
- 关键词: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
- 扶正固本Ⅰ号方对肺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Ⅰ号方对肺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扶正固本Ⅰ号方。对照组疗程12周,治疗组疗程13周。观察化疗所致毒副反应情况,比较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等)及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较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升高,但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3)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肾损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固本Ⅰ号方能够显著提高肺脾两虚型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 潘龙赐吴超民葛婷刘志勇周磊程增辉邹汇菲王金金林巍周建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化疗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