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煌
-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叶白麻叶中黄酮甙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4
- 1988年
- 夹竹桃科植物大叶白麻(Apocynum hendersonii Hook.f.),习称大花罗布麻,分布于新疆、青海和甘肃等地,野生资源丰富,其叶在新疆等地也作罗布麻药用。对其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为了合理利用此种资源,我们对大叶白麻叶中黄酮甙成分进行了研究。将大叶白麻叶甲醇提取液浓缩后加等量的水,滤去沉淀物,滤液分别用乙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从乙酸乙酯部分经柱层析得到化合物Ⅰ和Ⅱ,从正丁醇提取部分得到化合物Ⅲ。根据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化合物Ⅰ和Ⅱ分别鉴定为异槲皮甙(isoque-
- 胡碧煌田珍楼之岑
- 关键词:黄酮甙叶片
- 全文增补中
- 黄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 1997年
- 从黄甘草根及根茎中分到4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为甘草查尔酮甲,glabrol,白桦脂酸和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鉴定。
- 许旭东候翠英张聿梅胡碧煌刘勤刘永隆杨峻山
- 关键词:白桦脂酸
- 黄毛忽木皂甙A的分离和结构测定被引量:8
- 1994年
- 黄毛木(AraliadecaisneanaHance)为五加科木属植物。从其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皂甙化合物(I),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MS,Longrange1H-1HCOSY和1H-13cHETCOR)解析和化学反应(酸水解,乙酰化和碱水解)证明,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为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该化合物是一个新的三萜皂甙,命名为黄毛木皂甙A(aradecosideA)。
- 朱兆仪崔立英胡碧煌房秀华于德泉
- 关键词:三萜皂甙皂甙
- 粗毛淫羊藿甙的分离和结构被引量:18
- 1992年
- 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 Franch为小檗科植物,又名尖叶淫羊藿,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在当地作淫羊藿药用。对粗毛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从四川产粗毛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五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研究。
- 胡碧煌周立东刘永漋
- 关键词:粗毛淫羊藿
- 滇黄芩中滇黄芩新素的结构研究被引量:10
- 1990年
- 前已报道自四川产滇黄芩Scutellaria,amoena C.H.Wright中分离出五种黄酮成分和从云南产的中得到另八个黄酮类化合物。本文继续报道从云南产滇黄芩中得到的六个化合物和从四川产本种植物中得到一个黄酮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胡碧煌刘永漋章天宋万志
- 关键词:滇黄芩黄酮类
- 滇黄芩中新黄酮成分的结构研究被引量:13
- 1989年
-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2 R,3 R)-2′,3,5,7-四羟基双氢黄酮(Ⅱ);其余六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8-三羟基双氢黄酮(Ⅲ)、(2S)-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Ⅳ)、(2 R,3 R)-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Ⅴ)、2′,5,6′,7-四羟基黄酮(Ⅵ)、去甲汉黄芩素(Ⅶ)和千层纸甲素(Ⅷ),此六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 胡碧煌刘永漋
- 关键词:滇黄芩黄酮类化合物
- 黄甘草异黄酮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0
- 1997年
- 从黄甘草(GlycyrrhizaeurycarpaP.C.Li)根及根茎中分得五个异黄酮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UV,MS,1HNMR,13CNMR,NOE,HMBC)数据分析,化合物I的结构推定为7,2′,4′三羟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黄甘草异黄酮A(eurycarpinA)。化合物I的结构推定为7,2′二羟基(2″,3″∶4′,3′)6″,6″二甲基吡喃异黄酮,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黄甘草异黄酮B(eurycarpinB)。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icoisoflavoneA(III),毛蕊异黄酮(calycosin,IV)和芒柄花素(formononetin,V)。化合物II~V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 张聿梅许旭东胡碧煌刘勤侯翠英杨峻山
- 关键词:异黄酮中药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