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选光

作品数:32 被引量:373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肺炎
  • 9篇儿童
  • 9篇肺炎支原体
  • 8篇新生儿
  • 5篇小儿
  • 5篇产儿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支原体肺炎
  • 4篇晚期
  • 4篇晚期早产儿
  • 4篇耐药
  • 4篇多中心
  • 4篇大环内酯
  • 4篇大环内酯类
  • 3篇疗效
  • 3篇儿童肺炎
  • 3篇儿童肺炎支原...
  • 2篇电图
  • 2篇血性

机构

  • 32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北京市通州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上地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秦选光
  • 5篇常贺生
  • 5篇辛德莉
  • 4篇付晓燕
  • 4篇张欣
  • 4篇李正红
  • 4篇刘捷
  • 3篇任锦霞
  • 3篇姜越
  • 3篇张巍
  • 2篇全美盈
  • 2篇张凤仙
  • 2篇崔红
  • 2篇朱宏斌
  • 2篇闫菊
  • 2篇吴力群
  • 2篇侯安存
  • 2篇王长燕
  • 2篇米荣
  • 2篇董晓培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病案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联合预测因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筛选可用于区分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危险因素,确定预测RMPP的联合因子,为RMPP患儿定制精准治疗和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的141例MPP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按照前3天治疗效果分为MPP组和RMP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与RMPP有关的危险因素,再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经逐步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联合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41例,其中MPP85例,RMPP5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腔积液、咳嗽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在MPP组与RM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将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作为联合因子建立RMPP预测模型,AUC为0.834(95%CI:0.768~0.900),Youden指数最大为0.522,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1.8%。结论本研究为RMPP患儿构建了合并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于RMPP的预测诊断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付帅秦选光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2063位点点突变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对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而传统检测MP耐药株的方法耗时耗力。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及耐药表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23S rRNA为靶序列,设计不同基因型探针及引物,构建阳性质粒,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的下限分别为6和60拷贝数,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仅生殖支原体出现扩增。与23S rRNA巢式PCR测序结果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43株MP临床分离株2063位点等位基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2份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 MP阳性检出率为10/12,耐药率为4/12,1份标本同时发现2063A和2063G位点。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并判断其耐药基因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李静宜孙岚秦选光董艳青姜越李丹田秀君辛德莉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聚合酶链反应点突变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背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MP)相关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MP逐渐增多.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集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收治的205例MP感染患儿呼吸道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巢式PCR扩增法鉴定MP耐药位点.结果 采集的205株MP中,MP培养阳性59株,阳性率为28.8%;23S rRNA巢式PCR扩增阳性122株,阳性率为59.5%,其中敏感株19例,耐药株103例,耐药率为84.4%,均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59株培养阳性的MP共在实验室储存了26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中2株为敏感株,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01 mg/L;剩余24株为耐药株,红霉素MIC为32.00~256.00 mg/L,红霉素耐药率为92.3%.26株临床分离株均无23S rRNA结构域Ⅱ区基因改变,均存在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1株敏感株和MP标准株FH发现核糖体蛋白L4的162位点C-A和430位点A-G点突变,1株敏感株发现209位点A-T点突变;26株临床分离株均出现核糖体蛋白L22的508位点T-C点突变.结论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点突变,而核糖体蛋白L4、L22点突变及其引起的部分氨基酸变化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姜越刘禧杰秦选光董艳青董晓培辛德莉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2例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李鹏黄淑霞陈一鸣温颖任锦霞秦选光
儿童大环内酯耐药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被引量:49
2013年
目的 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及阿奇霉素体外耐药菌株所致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病房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收治的179例CAP患儿,均进行咽分泌物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及肺炎支原体体外培养,培养阳性者进行体外药物敏感度测定.结果 179例CAP中确诊支原体肺炎的患儿83例(46%),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45例,其中44株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MR),1例大环内酯体外敏感.44例MR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咳嗽,大多为高热[(39.5±0.7)℃],咳嗽呈刺激性干咳;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8±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升高(0.60±0.94),ESR[(24± 14) mm/1 h]及C反应蛋白(12.8 mg/L)均增高.44例MR肺炎X线胸部正位片显示大叶性实变影10例(23%,10/44),其中左下肺3例,左肺2例,右下肺3例,右上肺2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右下肺实变;斑片样炎性渗出影27例;肺纹理增重7例.44例MR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19例进行了胸部CT检查,13例存在肺叶或肺段实变.44例MR肺炎平均在发病第4天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平均疗程为(9±4)d.12例初选抗生素为头孢或青霉素(1例青霉素),41例使用阿奇霉素过程中联合使用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1例联合青霉素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后平均发热时间为(6±3)d;治疗后咳嗽持续时间为(17±5)d;将44例MR肺炎患儿根据肺部影像学检查分为大叶性肺实变组及无肺实变组,大叶性肺实变组患儿发热时间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后发热时间均较非实变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的耐药率高达98% (44/45).MR感染合并大叶性肺实变者发热时间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
鲍芳曲久鑫刘振嘉秦选光曹彬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儿童
窒息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的关系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外周血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治疗,诊断新生儿窒息的足月儿临床及振幅整合脑功能资料,总病例数78例,其中轻度窒息组52例,重度窒息组26例。根据脐血血气pH值及生后外周动脉血血气pH值将研究病例分为4组:轻度窒息生后2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B-pH)>7.25共36例,轻度窒息PAB-pH<7.25共16例,重度窒息PAB-pH>7.25组共14例,重度窒息PAB-pH<7.25组共12例。评价指标包括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惊厥发作。结果重度窒息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61.5%(16/26),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的26.9%(14/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生后2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值进行分组,pH<7.25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64.3%(18/28),显著高于pH>7.25组[24.0%(1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轻度窒息组,还是重度窒息组,PAB-pH<7.25组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均明显高于PAB-pH>7.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PAB-pH<7.25组无成熟睡眠觉醒者(包括无睡眠周期及不成熟睡眠周期)为7例(58.3%),其他组在生后72 h内均出现明显睡眠觉醒周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PAB-pH<7.25组有2例(16.7%)出现惊厥发作,其他组患儿未监测到惊厥发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足月儿生后2 h动脉血气分析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结果显著相关。应重视生后短时间内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对于pH值仍小于7.25的患儿,神经系统损伤风险明显增高。
鞠俊常贺生秦选光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振幅整合脑电图
北京地区25家医院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对感染相关性疾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576例晚期早产儿,其中母乳喂养组153例,配方奶喂养组1423例。发生感染性疾病共计484例(30.71%),其中母乳喂养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22.88%vs 31.55%,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534,P=0.004),而男婴、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窒息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8、5.386、1.535、2.353,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降低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晚期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应积极提倡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
韩露艳徐小静童笑梅张欣刘捷杨立刘慧闫菊宋志芳梅亚波米荣秦选光刘玉环齐宇洁张巍曾慧慧崔红龙卉郭果陈旭琳杨召意孙芳付晓辉王长燕李正红
关键词: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评价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将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疑似MP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热伴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组除阿奇霉素外,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咽拭子标本和/或血清。应用巢式PCR 检测咽拭子标本中MP23SrRNA,ELISA法或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抗体。对PCR阳性和/或血清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对符合入选标准、同时咽拭子MP-DNA和/或血清MP抗体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的79例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42例,治疗组37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时,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按病程进行分析,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5.14±1.40)d比(6.12±2.45)d,P =0.014]、咳嗽减轻时间[(6.00 ±1.38)d比(6.92 ±1.63)d,P =0.026]及消失时间[(8.06±2.16)d比(9.83±2.60)d,P =0.036]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可作为临床辅助用药。
辛德莉徐保平周薇韩晓华张皓吴力群舒兰向希雄王红秦选光袁姝华付晓燕董晓培姜越胡文娟申昆玲侯安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肺炎支原体感染
46例高危剖宫产儿智力低下的探讨
1993年
目前对高危因素剖宫产儿智力低下(MR)报道甚少,为了解剖宫产儿MR的原因,我们总结了46例剖宫产儿MR,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们于1988年8月至1991年8月,经智测784例儿童,共诊断MR220例。
秦选光
关键词:剖腹产智力低下
综合医院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分区与分类管理实践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爆发和蔓延,儿童感染者也有较明显的增多趋势,新生儿病例亦有报道。新生儿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对新生儿这一特殊免疫低下人群易造成严重危害。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在新生儿的传播和流行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防控管理工作实际,从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急诊预检分诊、患儿分类排査、病区分区准入及标准操作程序(support oriented process,SOP)再造等内容进行实践探索,旨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管理模式。
邹郁松马雪郭树彬胡晓星秦选光常贺生路军丽丁小英谷丽刘冰杨新乾
关键词:新生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