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荣
-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PVP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改良PVP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PVP手术方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中骨水泥使用量、手术时间、器械花费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PVP技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治疗组每节椎体平均手术时间(21.89±3.48)min,对照组为(45.75±5.42)min,2组患者每节椎体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2.35±0.46)ml,对照组为(3.87±0.67)ml,2组患者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VAS评分(3.67±0.43)分,对照组为(3.54±0.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PV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节约治疗费用,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 褚定坤陶晓冰郜顺兴杨中华王军田伟荣
- 关键词:中老年中老年患者
- 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改良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研究,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85节椎体)采用改良PVP方法,对照组30例(81节椎体)采用传统PVP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PVP技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8.23±3.49)min,对照组为(43.58±5.72)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36±0.92)mL,对照组为(3.83±0.46)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VP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疼痛,而且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节约治疗费用,风险较传统手术方式降低,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 褚定坤陶晓冰郜顺兴杨中华王军田伟荣
- 关键词:骨水泥
-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9月~2008年1月本院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232例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其中,男52例,女180例,年龄56~81岁,平均66.8岁。术前、术后3d、1周、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35±0.6,术后3dVAS评分为4.4±0.54,随访时VAS评分为2.45±0.42,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 吕振木杨中华崔青韩建荣董占引张建华田伟荣李浩然王栓池
- 关键词: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关节镜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查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关节镜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17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术前给予心理支持、指导关节活动、拟定膝关节康复训练计划,术后给予体位制动、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根据Lysholm评分,优者11例,良4例,欠佳2例,优良率达88.23%。结论: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治疗围手术期给予早期、有效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 田伟荣王洪梅冯娟张洪丽
-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镜
- PVP方法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治疗疼痛性中老年胸腰椎体病理性骨折探讨
- 杨中华郜顺兴田伟荣陈彦平褚定坤
- 在临床应用基础上,以PVP穿刺技术理论为指导,用单枚穿刺针经一侧椎弓根入路,省略简化其他过程;然后用1ml皮试广口注射器将骨水泥注入,注入骨水泥量在1.5-3ml;在减轻患者的胸背部疼痛;椎体的即可稳定性达到和传统的治疗...
- 关键词:
- 关键词:胸背部疼痛骨水泥注入小剂量骨水泥
- 对接受微创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
- 2020年
- 目的:探究对接受微创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微创手术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在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2个月其康复的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其总康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微创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术后康复。
- 田伟荣
- 关键词: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护理
- 胸腰椎暴裂骨折术后并发症辨证施护应用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暴裂骨折术后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方案。方法:对119例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其中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59例,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60例,出现并发症行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结果: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59例中出现尿潴留的53例,肠麻痹的59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2例。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60例中出现尿潴留的41例,肠麻痹的3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1例。结论:胸腰椎暴裂性骨折及术后出现并发症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方法可靠,效果满意。
- 刘妍张建华张丽君李春蕾田伟荣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胸腰椎骨折护理
- 一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护理。方法 1例严重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跛行、肌肉萎缩。治疗上给予手术治疗与物理治疗,护理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牵引护理与康复护理。结果该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无复发。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髋关节滑膜炎应早诊治,及早手术治疗及全方位护理,以使患者尽快康复。
- 张洪丽田伟荣
- 关键词:护理
- 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150例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采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PVP方法;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PVP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中骨水泥使用量、手术时间、器械花费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VP技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治疗组每节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22.23±3.57)min,对照组为(41.25±4.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2.45±0.32)m L,对照组为(4.17±0.57)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VAS评分为(2.47±0.51)分,对照组为(2.51±0.4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剂量骨水泥PVP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PV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节约治疗费用,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 郜顺兴王芳芳田伟荣杨中华陈彦平陶晓冰褚定坤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 深筋膜层连续严密缝合与间断缝合防止胸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深筋膜层连续严密缝合与间断缝合防止胸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6-08进行的33例胸椎后路手术,术中硬脊膜破裂,深筋膜层连续严密缝合18例(连续组),深筋膜层间断缝合15例(间断组)。比较2组拔引流管时间、下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第1、3、7、14天VAS评分。结果连续组拔引流管时间、下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间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组术后第3、7天VAS评分低于间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第1、14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筋膜层连续严密缝合防止胸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良好。
- 王军郜顺兴刘晓慧郑守超田伟荣韩庆林
- 关键词: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