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晓冰

作品数:47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骨折
  • 9篇手术
  • 8篇脊柱
  • 7篇腰椎
  • 7篇术后
  • 6篇髌骨
  • 6篇关节
  • 5篇张力带
  • 5篇切口
  • 5篇椎体
  • 5篇疗效
  • 5篇成形术
  • 4篇撞击综合征
  • 4篇物汤
  • 4篇葛根汤
  • 4篇厚朴
  • 4篇厚朴三物汤
  • 4篇缝扎
  • 3篇胸腰段
  • 3篇熏洗

机构

  • 32篇河北省沧州中...
  • 10篇沧州市中西医...
  • 3篇沧州中西医结...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5篇陶晓冰
  • 23篇郜顺兴
  • 19篇王军
  • 13篇刘红正
  • 12篇刘晓慧
  • 11篇陈彦平
  • 11篇王芳芳
  • 9篇杨中华
  • 8篇崔青
  • 7篇张楠
  • 6篇褚定坤
  • 5篇王拴池
  • 4篇李海清
  • 4篇田伟荣
  • 4篇冯娟娟
  • 4篇李浩然
  • 3篇张建华
  • 3篇许营民
  • 3篇王芳芳
  • 2篇马超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河北中医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骨科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0
  • 4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
2006年
目的:探索治疗寰枕部畸形的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4例,一期达到前方、侧方及后方的减压并后路植骨枕颈融合,术后Holo背心头环外固定。结果:本组病例获效满意,无病情加重,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术后随访10个月~5年6个月,感觉恢复接近正常,四肢肌力明显增加,肌张力降低,能自己行走。结论:经枕颈后外侧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减压充分,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是治疗寰枕部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许营民崔青陶晓冰张建华李海清
关键词:齿状突寰枕关节畸形外科手术
一种3D打印脊柱支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脊柱支具,包括支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支具主体表面的两个绑带,所述支具主体的两端表面分别固定有两个第一基座和两个第二基座,所述绑带安装在左右对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绑带与第一基座之间设有拆分结...
郭巍穆坤石家晓赵保辉陶晓冰李浩然
文献传递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缝扎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韧带缝扎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10-2014-10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韧带缝扎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71例。结果本组共7例失访,64例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正常,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Insall—Salvati法测髌骨高度,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6,P=0.691)。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50例.良15例,优良率100%。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韧带缝扎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效果良好。既保留髌骨完整性,恢复髌骨长度;又坚强固定,达到骨-骨坚强愈合;早期即可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活动度。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固定方法操作与固定过程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工作。
王军陶晓冰张楠郜顺兴刘晓慧崔国胜
关键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髌骨下极粉碎骨折
退变性腰椎疾病后路开放性手术后引流管口留置方式对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疾病后路开放性手术后引流管口留置方式对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124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2例。A组术后留置单根引流管;B组术后留置双根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管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B组术后第1天、第2天引流管引流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低于A组的12.9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愈合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根引流管比较,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PLIF术后放置双根引流管效果更优异,可提升引流量,缩短拔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切口愈合。
张楠王苗张鹏马超郜顺兴刘红正陶晓冰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疾病切口感染
一种脊柱非融合内固定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非融合内固定器,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套设有端头架,所述端头架的一端侧部镶嵌有侧框架,所述侧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的一端固定有齿...
郭巍穆坤石家晓赵保辉陶晓冰李浩然
文献传递
不同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髌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膝关节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0%,其中髌骨下极骨折是指发生于髌骨远端的骨折。对于髌骨下极骨折,目前临床可用的内固定物众多,包括克氏针张力带、缝扎固定、锚钉、髌骨爪等,但目前尚无内固定物选择的统一标准。本研究就不同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旨在为临床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陶晓冰郜顺兴刘晓慧张楠郭丽
关键词:带线锚钉克氏针张力带髌骨爪髌骨下极骨折
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人群的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群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通过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确认责任节段,采用责任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的3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患者(男13例,女22例,平均66.83±4.4岁)。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结果35例均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减压1.51(1~2)个节段,平均随访44.09(25~6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5.43±1.14)分,下肢痛(5.51±1.46)分,ODI指数(58.11±13.13)%;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平均(1.14±0.91)分,下肢痛(0.94±0.76)分,ODI指数(25.86±11.13)%。术前与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obb角为平均(20.63±5.44)°,末次随访为(17.00±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配合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人群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减轻疼痛、恢复躯体功能的疗效肯定,也存在一定的侧凸矫正作用。
郜顺兴王芳芳吴琳琳冯娟娟陈彦平王军陶晓冰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性脊柱侧凸短节段固定老年骨科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脊柱术后感染1例报告被引量:4
2020年
脊柱内窥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无需进行内固定等优点,得到医患的广泛认可,且术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发生术后感染极少[1-2]。本院2019年7月27日收治1例脊柱内窥镜术后突然出现高热、腰痛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进一步排查确诊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现报告如下。
郜顺兴王军陶晓冰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误诊手术后并发症细菌感染
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150例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采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PVP方法;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PVP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中骨水泥使用量、手术时间、器械花费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VP技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治疗组每节椎体平均手术时间为(22.23±3.57)min,对照组为(41.25±4.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2.45±0.32)m L,对照组为(4.17±0.57)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VAS评分为(2.47±0.51)分,对照组为(2.51±0.4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剂量骨水泥PVP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PV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节约治疗费用,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郜顺兴王芳芳田伟荣杨中华陈彦平陶晓冰褚定坤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改良PVP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改良PVP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PVP手术方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术中骨水泥使用量、手术时间、器械花费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PVP技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治疗组每节椎体平均手术时间(21.89±3.48)min,对照组为(45.75±5.42)min,2组患者每节椎体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2.35±0.46)ml,对照组为(3.87±0.67)ml,2组患者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VAS评分(3.67±0.43)分,对照组为(3.54±0.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PV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节约治疗费用,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转移瘤骨折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褚定坤陶晓冰郜顺兴杨中华王军田伟荣
关键词:中老年中老年患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