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创面
  • 3篇术后
  • 3篇瘘术
  • 3篇肛瘘
  • 3篇肛瘘术
  • 3篇肛瘘术后
  • 3篇创面修复
  • 2篇清热
  • 2篇化瘀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熏洗
  • 1篇药组
  • 1篇愈合
  • 1篇肉芽
  • 1篇肉芽组织
  • 1篇生肌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5篇田亮
  • 4篇施展
  • 4篇高家治
  • 4篇王建东
  • 3篇陈平
  • 3篇丁培霖
  • 2篇杨海波

传媒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肛裂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肛裂的效果,探讨肛裂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方法,比较60例患者采用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和后侧位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的术后出血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术后出血、愈合时间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具有术后出血少、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田亮
关键词:肛裂手术
清热化瘀方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评价清热化瘀方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清热化瘀组)35例,对照组(高锰酸钾组)3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如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情况及肉芽生长情况,同时记录创面愈合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在术后创面疼痛、渗液、水肿及肉芽组织形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愈合天数、提高术后愈合率(P<0.05);两组术后14 d疗效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瘀方熏洗能明显缩短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创面愈合。
施展高家治王建东丁培霖陈平田亮杨海波
关键词:清热化瘀肛瘘创面修复
用于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27‑33份、黄柏27‑33份、芒硝27‑33份、乳香17‑23份、没药17‑23份、当归27‑33份。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
高家治施展王建东陈平田亮丁培霖
文献传递
清热、化瘀、补益序贯疗法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清热、化瘀、补益序贯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高锰酸钾熏洗,治疗组根据创面分析采用中医辨证处方治疗方案(早期清热、中期化瘀、后期补益法)序贯疗法熏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如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情况及肉芽生长情况,同时记录创面愈合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创面疼痛、渗液、水肿及肉芽组织形态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愈合天数、提高术后愈合率(P<0.05);两组术后14天疗效评定有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瘀补益序贯疗法熏洗能明显缩短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时间,促进肉茅组织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创面愈合。
高家治施展王建东丁培霖陈平田亮杨海波
关键词:肛瘘创面修复
Src/VE-cadherin信号通路在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创面愈合包括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3个阶段,即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早期炎症期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向伤处迁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中期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等形成肉芽组织,填补组织缺损,并由表皮细胞增殖、迁移重建上皮屏障。后期则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并沉积基质。目前研究认为[1],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创面愈合的全过程。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特定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而启动其活性,然后通过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信号通路是创伤愈合修复研究中探索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联系的关键[2]。
高家治施展王建东田亮
关键词:SRCVE-CADHERIN信号通路创面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