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锦安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急性中毒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儿童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儿童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过量)70例(55.56%);1-3岁儿童中毒73例(57.94%);家中发生中毒98例(77.78%);乡村儿童中毒75例(59.52%);城市儿童药物中毒(过量)72.55%,乡村药物中毒(过量)44.0%,其次灭鼠药及农药中毒30.67%;急性中毒死亡率3.17%。结论:儿童急性中毒乡村高于城市,均以药物中毒为首要因素,家中的急性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1-3岁小儿是急性中毒高发年龄,与这一年龄段的发育特点有关,儿童急性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 游锦安林泽想
- 关键词:急性中毒儿童干预措施
- 不同时期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出率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于2005年、2009年分别收治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68例和133例,对所有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行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测Hp,对两年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5年胃镜对疾病总体检出率为91.18%,2009年为95.49%;2005年Hp检出率为16.18%,2009年为18.80%。两年胃镜检查病变总检出率、Hp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009年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检出率分别为52.63%、26.32%,均高于2005年(36.76%,13.24%)(P<0.05)。结论近4a我地区小儿胃Hp检出率无明显下降,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有增多趋势,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及Hp感染的防治工作。
- 邓顺周林建国游锦安
- 关键词:小儿胃镜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
- 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差的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时间均明显长于预后好的患儿,预后差的患儿入院时多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颅神经麻痹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预后差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低于预后好的患儿,脑电图高度异常的比例高,多伴有脑CT异常及低钠血症,(P均<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因素为:意识障碍、发热、惊厥时间长,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低及低钠血症。
- 游锦安王明义
- 关键词:预后病毒性脑炎儿童
- 早期诊治胃肠功能障碍对小儿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中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危重症并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与治疗抢救成功率为91.1%,中期为47.4%,晚期为9.3%;伴呼吸或心脏功能障碍者抢救成功率为71.2%,伴肾脏或脑功能障碍者为31.9%,4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仅为2.1%;危重病评分70~90分者抢救成功率为72.6%,评分<70分者为38.0%,结论:危重症患儿治疗效果与胃肠功能障碍诊治早晚、危重病评分及是否伴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是危重症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 游锦安王明义林泽想
-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预后
- 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代偿期38例,失代偿期15例)入院后1、24、72、120h的PLT计数、MPV,并与同期50例健康儿作对照。结果感染性休克患儿入院时PLT计数低于对照组,而MPV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失代偿期组更明显。死亡组PLT计数在各时点均低于存活组,但MPV均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PLT计数、MPV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 邓顺周林建国游锦安李勤张春兰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 儿童腹泻病病原学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12例住院腹泻病患儿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373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2.85%。本组病例婴幼儿占75.59%,10-12月腹泻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7-9月。婴幼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3岁以上儿童以埃希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为主要病原。多数病原菌对亚安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第三代头孢菌素、复方青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传统的一线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情况。结论:儿童腹泻病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 游锦安赵卓辉
- 关键词:腹泻儿童病原菌细菌学技术药物敏感试验
- 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病儿预后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8例危重病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分析血糖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6.67mmol/L者83例(占64.84%);应激性高血糖浓度与功能衰竭器官的个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糖<15mmol/L,病死率为12.50%,血糖>15mmol/L,病死率达57.89%,后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前组(P<0.05)。结论危重病儿血糖浓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 游锦安王明义
- 关键词:高血糖危重病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