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臻
-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胰腺炎76例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沈鹏臻毕小刚周文雄
- 关键词:胰腺炎并发症
- 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宽蒂息肉的术后血清指标比较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对比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宽蒂息肉的术后血清指标。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宽蒂息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手术方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入组患者被分为接受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的观察组37例、接受高频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3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相关指标;手术前、术后1 h检测血清应激激素、急性时相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即刻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出血、迟发性出血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观察组血清应激激素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TⅡ)、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α1-抗胰蛋白酶(AA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宽蒂息肉,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轻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
- 毕小刚沈鹏臻周文雄毛淑兰
- 关键词:高频电切术应激激素急性时相蛋白
-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
- 2008年
- 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深入研究AP的发病机制,认识参与其复杂病变进程中的各个因素,不断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本文就AP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郭开峰沈鹏臻
- 关键词:胰腺炎发病机制
- 胃镜下诊治上消化道息肉56例报告
- 1998年
- 沈鹏臻毛淑兰
- 关键词:上消化道息肉胃镜病例报告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56例急救
- 2005年
- 沈鹏臻毕小刚周文雄
- 关键词: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急救
- 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重症胰腺炎分为两组,A组27例内科常规治疗给予静注奥曲肽100μg,以后持续经静脉滴注25μg/小时,连用5~7天;B组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选用柴芍承气汤、清胰汤或大柴胡汤加减。结果:两组在一般治疗比较没有差异(P〉0.05)。A组27例治愈14例,平均住院时间21天;B组35例治愈25例,平均住院时间16天,但在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上有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配合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胰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重症胰腺炎更高效安全。
- 沈鹏臻
- 关键词:奥曲肽中西医结合重症胰腺炎
- 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6年我院临床各科室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发病多在用药后1~3周占79.6%;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黄疸,腹胀、腹痛、皮疹;肝功能检查提示ALT、AST增高,以ALT增高为主,黄疸指数均异常;部分病例有嗜酸性细胞的增高;肝损害常见药为抗结核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中草药、抗甲亢药物四大类共53例79.3%;及时停用可疑肝毒性药物,保肝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病情好转,3例出现肝衰竭。结论临床工作中重视药物肝炎是预防药物性肝炎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 曾晓华沈鹏臻
- 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37例
-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与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的疗效.方法:肝源性溃疡67例,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加普萘洛尔,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加枸椽酸铋钾,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溃疡愈合、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方面,...
- 沈鹏臻
- 关键词:泮托拉唑普萘洛尔肝源性溃疡
- 文献传递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疗效。方法将90例B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先给予单纯药物治疗8周(雷贝拉唑20 mg,bid,莫沙比利5 mg tid,铝碳酸镁片1 g tid),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BE病灶仍存在者再行APC,术后服上述同样药物治疗;对照组先胃镜下行APC,术后再给予同样药物治疗。对于一次治疗不能清除病灶的患者,4周后进行第二次清除,直至病灶消失。两组APC均在无痛胃镜、窄带成像(NBI)及透明帽辅助下完成。于术后6、12、24个月进行NBI辅助下胃镜复查,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在单纯药物治疗3个月后胃镜下BE病灶未见明显改变;随访24个月,试验组镜下保持完全清除的BE食管患者占APC治疗的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3.3%,8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纯药物治疗虽不能消除BE黏膜病理改变,但可以缓解症状,减少APC后复发;先药物治疗2个月,再联合无痛胃镜下NBI及透明帽辅助下APC治疗BE疗效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张艳陈爽董文佳毕小刚沈鹏臻
- 关键词:BARRETT食管氩离子凝固术药物治疗窄带成像技术
- 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诊断分析
- 2013年
- 目的提高对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行20次肠镜,仅1例首次肠镜+活检确诊,3例3-4次肠镜+活栓确诊,2例术后确诊,1例术后仍未确诊。首次诊断符合率仅14.29%。结论大肠原发性NK/T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警惕该病的存在。
- 袁珂沈鹏臻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