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 作品数:48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荆楚民俗文化的别一种"深描"——读大型民俗摄影画册《楚风楚俗》
- 2004年
- <楚风楚俗>是一部厚重的区域民俗图志.
说其厚重,先说书籍本身.作为一部大型民俗摄影画册,<楚风楚俗>收录了数百幅图片,全书通篇由华贵的铜板纸印制,图片效果之好自不必说,书的重量也大大超出了读者的视觉想像,捧读此书,竟沉甸甸地'压手',那种'厚重'的手感是实在的.
- 江帆
- 关键词:民俗摄影铜板纸深描民俗志摄影艺术家
- 辽西青岩寺'歪脖老母'信仰的文化透视
- 本文拟以近年来兴盛于东北地区的辽西医山青岩寺“歪脖老母”信仰为对象,以一种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的双重视角,对这一信仰的文化功能进行审视与探析。民间信仰的复兴,反映了民间把“过去”的文化改造为能够表述当前社会问题的交流模式的...
- 江帆
- 关键词:文化功能
- 东北满族生境与族群原生文化探析
- 2020年
- 满族先民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摸索、创造、累积了带有原始渔猎文明特色的族群原生文化。满族先民以此适应自然和社会,其文化建构手段与思维逻辑逐渐定型为族群心理的一种深层结构与精神内核。这些可称为满族原生文化的要素及其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哲学意蕴,渗透在后世满族民众的生存实践之中,成为后世满族文化建构与精神滋育的支点。
- 江帆
- 关键词:满族生境原生文化文化建构
- 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满族三老人故事解读被引量:3
- 2004年
- 满族民间口头叙事,是在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多维度对话中建构的,是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艺术展现与诗化歌颂。满族三老人故事家讲述的故事,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折射着满族民众对东北区域历史和自然环境的生态认知与生存体验,体现着满族民众特有的生态思维与生态哲学思想。这些口头叙事作品,对与“绝域”环境抗争的满族生存史,有近手全景式的展演,是满族民众在生存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在其日常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江帆
- 关键词:民间叙事文学生态思维
- 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以故事家谭振山的叙事活动为对象被引量:15
- 2004年
- 本文以对一位民间叙事者多年追踪研究的田野实践,分析了民间叙事者的知识构架、叙事情境对叙事文本的作用与影响;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特点及其关系;以及对民间叙事者进行长期追踪研究的学术意义。指出:民间叙事者在叙事中传达的并非只是文本的内容,叙事过程还附加着许多与文本相关的特殊意义,只有走进叙事者的生活史并对其讲述的文本进行田野还原,如此的文本诠释与叙事研究才是有效的。
- 江帆
- 关键词:叙事者情境即时性
- 满族说部对历史本文的激活与重释——以《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通过对满族说部关联的历史"本文"与衍生的叙事"文本"之间关系的探析,阐释了历史本文怎样经由满族说部的创作者创化为艺术叙事,以及满族说部叙事如何在与族群历史语境的互动中彰显出多元的文化史意义。文章认为,满族说部作为历史本文的投影与边缘性记忆,对其解读与剖析,有助于推动我们走出以往单向度建构的宏大历史,构建起复线性的多元化历史。
- 江帆
- 关键词:满族说部叙事文本历史重构
- 大美在民间
- 2013年
- 一、重新审视民间的社会背景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民间的,但是今天,我们似乎离民间越来越远。我认为,现在我们所提起与研究的"民间",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大多是我们想象、虚构出来的民间",而这个"民间"和真正的民间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和隔膜的。在全民族现代性焦虑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都在飞速奔向现代化,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增长,信息、观念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量生产。
- 江帆
- 关键词:大美社会背景现代性焦虑物质财富虚构
- 谁在叙事 为何叙事 如何叙事:“非遗”保护的田野立论与概念拓展被引量:7
- 2014年
- 近年来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田野实践,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民间文学类文化遗产的复杂样态,以往使用的"传承人"、"语境"、"文本生产"等被建构出来用以学术表述的概念,已难覆盖研究对象,不具有永恒的意义。本文认为,应该对近年来的相关田野实践与学术发现予以充分关注,将这一文化事象所呈现出的多层次、多元化、非中心化、差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纳入当下的学术参照与研究框架,以推动相关研究更接近事实本身。
- 江帆
- 关键词:传承人语境文本生产
- 生态价值观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反思被引量:10
- 2004年
- 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生态价值观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过程而演进和变化。由于人类长期来过分强调人的因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必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不重视,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相当突出,尤其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创造空前物质繁荣和高度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祸根,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重新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迫切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反思勃然而兴,许多新思维、新观念进入全球化语境。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单一化的危机。没有文化的多样化,不可能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对人类以往的生态价值观进行变革和重构,不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就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命运。无论在世界,在中国,这场关于生态文化的反思,是卓有成效的。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共识。
- 刘德龙江帆
-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历史演进
-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效率提升提供...
- 江帆
-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