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 作品数:45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阶梯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评价
- 2025年
- 研究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阶梯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护理教学护生30例,按照教学形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15例,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出科,研究组护生实习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生护理软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科时,研究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出科时,研究组带教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阶梯教学法对泌尿外科护生进行教学,能显著提升其实习结果、护理软技能、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带教满意度。
- 杨静王纳
-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阶梯教学法护理技能教学满意度
- 氟伐他汀对内脏脂肪素诱导的内皮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对内脏脂肪素(visfatin)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10-5~10-7 mol/L)孵育20 min,后加入visfatin(800 ng/ml)作用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ICAM-1mR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visfatin诱导的ICAM-1mRNA的表达(P<0.05) .结论 氟伐他汀可有效阻止visfatin介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高歌杨静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氟伐他汀内脏脂肪素
- 尿不湿依赖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尿不湿依赖(DDD)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16所幼儿园共3000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包括尿不湿使用情况)、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及儿童睡眠调查表(PSQ)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DDD组和正常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DDD儿童情绪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发放问卷3000份,获得有效问卷2775份(92.50%)。儿童年龄为3~5岁,其中男童1438名(51.82%),女童1337名(48.18%);DDD组98例(3.53%),正常组2677名(96.47%)。DDD组居住在城市的比例高于正常组,分别为58.16%、41.84%(P<0.001)。DDD儿童SDQ各因素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多动(14例,14.29%)、同伴交往问题(12例,12.24%)、亲社会行为(11例,11.22%)、情绪症状(10例,10.20%)和品行问题(7例,7.14%)。DDD组困难总分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7.14%(7例)与0.78%(21例)(P<0.001);DDD组情绪症状和多动异常的比例均高于正常儿童组(均P<0.05)。DDD组PSQ评分为(3.01±2.02)分,与正常儿童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1±2.10)分,P=0.1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文化程度(β=-1.135,95%CI:-1.910~-0.359)、小便不能控制(β=2.222,95%CI:1.105~3.339)、大便不能控制(β=3.833,95%CI:2.691~4.975)、大小便均不能控制(β=5.522,95%CI:4.145~6.899)、复发性尿路感染(β=3.523,95%CI:1.798~5.248)是DD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DDD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照顾者文化程度、小便不能控制、复发性尿路感染是DD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 徐春杰喻佳婷杨静杨帅周钊凯文一博尚小平文建国
- 关键词:情绪
- 中老年隐性脊柱裂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分析
- 目的 调查40岁以上中老年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的患病率及其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且≥40岁的1120名居民...
- 邢玉荣文建国吴军卫秦海肖杨静
- 关键词:中老年隐性脊柱裂膀胱过度活动症
- 氟伐他汀对内脏脂肪素诱导的内皮细胞MMP-1、TIMP-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内脏脂肪素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基质...
- 高歌郑丽丽李志臻杨静
- 老年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
-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的照料,在人类生命的终末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老年临终患者28例,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
- 杨静虎婕
- 关键词:老年患者临终护理
- 258例肾上腺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认识肾上腺肿瘤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8例肾上腺肿瘤,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58例肾上腺肿瘤中库欣综合征79例(30.6%),嗜铬细胞瘤71例(27.5%,71/25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9例(26.7%,69/258),意外瘤62例(24.0%,62/258)(其中有功能瘤12例),肾上腺恶性肿瘤27例(12.2%,27/222)。结论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疑诊患者应行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和影像学检查。意外瘤在肾上腺肿瘤中的比例增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避免漏诊。
- 高歌郑丽丽杨静李志臻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高血压
- 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8月—2023年9月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分为研究组,即血管性痴呆组(44例)与非血管性痴呆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中年龄>70岁、有糖尿病、有高血压、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多发性病灶、基底节及额叶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22.13±5.12)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4±3.11)μmol/L;研究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221.24±18.22)ng/mL、(4.11±1.8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多发病灶、基底节及额叶梗死、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清BDNF、VEGF水平降低都是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64、4.677、8.532、3.356、3.526、2.226、2.946、10.352、3.124、13.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血清BDNF、血清VEGF以及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肝转移特异度分别为:90.6%、85.1%、91.1%、94.1%,敏感度分别为:63.3%、70.1%、69.2%、84.2%,三者联合预测效力显著提高,特异度为94.1%,敏感度为84.2%。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多发病灶、基底节及额叶梗死、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清BDNF、VEGF水平降低等,临床可根据患者年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
- 齐佳林杨静秦曼
-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性痴呆
- 42例肝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原因,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分享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肝癌切除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2例患者中,42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5.93%。2组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右叶切除、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腹腔积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情观察在早期发现大量胸腔积液方面明显优于辅助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肝右叶切除、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术后血清白蛋白、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腹腔积液是肝癌术后胸腔积液的影响因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胸腔积液,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邢玉荣秦海肖赵倩倩杨静谢珊珊
-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胸腔积液护理
- 内脏脂肪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MMP-1、TIMP-1及ICAM-1表达的影响
-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AS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不仅与多种炎症疾病有关,还参与调节多种炎症...
- 杨静郑丽丽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