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芳
- 作品数:40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实验室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杨霞芳朱心智
-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年轻妇女CANCER癌发病率
-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改变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观察分析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后的心肌酶和心电图(ECG)的改变.方法对56例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行心肌酶及ECG检测,同时检测3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病例组在发病2d内有36例(64.29%)心肌酶活性增高;在发病l~4d内,有33例(58.93%)ECG异常,较对照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对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患者常规行心肌酶及ECG检查,有助于了解早期心肌酶及ECG改变的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 孙中波张琴杨霞芳
-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
-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及生化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免疫蛋白质及生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BASIC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 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 ;用BAYER 16 5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 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的尿素氮、肌酐、血清钙及血清蛋白的含量。 [结果 ]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 ,2 2例为IgG型 ,4例为IgM型 ;19例为高氮血症 ;17例为高肌酐血症 ;2 1例为高钙血症 ;13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倒置 (A/G)。生化相关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与 2 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生化相关指标 (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钙、血清蛋白 )的组合检测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杨霞芳许晓红朱心智谭春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
- 肝功能指标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生化肝功能指标与丙型肝炎患者病程进展紧密相关,不同生化肝功能指标之间亦有相关性,研究多指标间的相互联系将有助于丙型肝炎的诊治。该文就肝功能指标与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刘文俊张敏陆小旭杨霞芳
-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功能
- 心肌梗死QRS波终末变形与冠脉血管病变及hs-cTnI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冠脉血管病变和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QRS波终末变形(QRS+)组81例和无QRS波终末变形(QRS-)组39例,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及检测hs-cTnI。比较两组冠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和hs-cTnI水平。结果(1)QRS+组:男68例(83.95%),女13例(16.05%);QRS-组:男27例(69.23%),女12例(30.7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QRS+组患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组患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QRS+组患者hs-cTnI的水平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RS波终末变形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病率高、QRS波终末无变形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病率高;QRS波终末变形与血清hs-cTnI水平有关。
- 张琴杨苏萍秦国伟张雅莉陈晓婕卢志红杨霞芳洪基格吴洁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同型半胱氨酸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丙丁酚拮抗作用的浓度依赖性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抗氧化药物丙丁酚的拮抗作用,并观察这种拮抗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Wistar大鼠2只,用酶溶液消化大鼠脑皮质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培养传代。①经过鉴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无血清1640培养液;损伤组分别加入用无血清的培养液配制的浓度为0.1,0.5,1.0,1.5,2.0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两个组孵育2,4,6,8,10h后计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②另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换用无血清1640培养液孵育8h;损伤组加入1.0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h;干预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30,40,50μmol/L的丙丁酚各孵育30min后再加入1.0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h,然后计算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损伤组:RPMI-1640培养基+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干预组:RPMI-1640培养基+丙丁酚50μmol/L30min后再加入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一共观察7d,并画出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同型半胱氨酸在浓度1.0mmol/L孵育时间8h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49.06±1.07)%,(19.6±2.04)%,P<0.01]。②丙丁酚在10,20,30,40,50μmol/L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为(45.57±1.31)%,(41.17±1.25)%,(37.9±0.69)%,(32.57±2.47)%,(26.26±2.34)%,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49.03±1.12)%,P<0.05],且丙丁酚浓度越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越低。③细胞存活数:损伤组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损伤作用,丙丁酚10~5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同型半胱氨酸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滕晓茗周微雅杨霞芳林慧琼李瑶宣李吕力
- 关键词:半胱氨酸内皮
- 同型半胱氨酸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cerebr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cl,RCMEC)的损伤效应,以揭示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将不同浓度的Hcy分别加入培养的RCMEC中孵育2、4、6、8、10h后,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2观察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以及相差显微镜下、透射电镜下结构改变。结果:Hcy使RCMEC的LDH释放率明显增加,破坏细胞形态结构并抑制其生长。结论:Hcy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对RCMEC产生毒性损伤作用。
- 滕晓茗周微雅杨霞芳黄燕李瑶宣林慧琼李吕力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 体外诊断试验定量项目一致性评估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以统计软件为工具,用实例形式探讨体外诊断试验定量项目一致性评估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对于目前无临床认可界值的项目,我们建议以室内质控(intermal quality control,IQC)、生物变异数据库、室间质评(extermal quality assessment,EQA)和CLIA′88(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of 1988)作为参考;利用SPSS 26.0和MedCalc 20.0处理数据,包括样本量估算模块,Frequencies(频率)模块,单样本符号秩和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参考IQC、EQA和CLIA′88解决目前大多数定量项目无临床一致性界值可用的问题;MedCalc的Bland-Altman plot和SPSS的Frequencies(频率)模块可提供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和容许区间(tolerance interval);MedCalc单样本符号秩和检验可提供完全符合EP09-A3要求的偏倚分析结果;SPSS的回归模块可用于评估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和LoA。结论本文的统计分析方法可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体外诊断试验定量项目一致性分析结果。
- 黄雪梅谭春艳周莹杨霞芳王岩莫志江
- 62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及血清生化结果的分析
- 2002年11月开始,首先在广东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急性传染病,X线表现为肺部渗出性炎症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其流行病学特征是病原不明,可能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早期以医护人员感染率高。我们研究的病例大多数...
- 朱华杨霞芳庄豪
- 关键词:生化结果外周血细胞非典型肺炎
- 文献传递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出现类高雪细胞的意义
- 2002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患者骨髓中出现类高雪细胞的意义。方法利用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10 7例 CML患者和 32例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骨髓涂片 ;并对 10 7例 CM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0 7例 CML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有 33例找到类高雪细胞 ,而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未找到类高雪细胞 ;74例无类高雪细胞的 CML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 44.6 6个月 ,33例有类高雪细胞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 73.74个月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但类高雪细胞的数量与患者的存活时间无明显关系 ( P>0 .0 5 ) ;有类高雪细胞的 CML组出现死亡、急变或进入加速期的比例 ( 11/33)明显低于无类高雪细胞的 CML组 ( 4 2 /74)( P<0 .0 5 )。结论类高雪细胞的存在表明 CML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和存活期延长 ,此外 ,它们对
- 谭春艳覃桂芳杨霞芳李伟平杜武杰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