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峰
- 作品数:77 被引量:5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的功能被引量:22
- 1999年
- 一、引言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哪些可以作主语,哪些可以作宾语,哪些可以作定语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考察过,正因为如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时候也说不清,道不明。比如说,“不要”“不用”都是否定副词,“不要告诉他可以吗?”能说,但“不用告诉他...
- 杨德峰
- 关键词:词性定语语气副词谓语否定副词
- 留学生以“象”代“像”偏误分析——兼议“象”和“像”的分合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详细分析了留学生在书写时常常用"象"代替"像"的原因,指出这种替代既有教师或教材的误导,也有汉字自身的问题.文章还从规范化的原则、汉字的系统性以及认知等方面建议对"象"和"像"的分工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 杨德峰
- 关键词:留学生汉字
- 用于单句中的“哪怕”考察被引量:1
- 2021年
- 通过对大规模语料进行统计,文章发现连词"哪怕"所在的分句不仅可以独用,而且与其它成分一起可以充当定语、宾语和主语,也可充当状语、补语,甚至中心语,但连接的成分不同,充当的句法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文章指出,"哪怕"所在的分句独用和连接其它成分充当句法成分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 杨德峰范麾京
- 关键词:单句语料库连词句法成分
- “时间顺序原则”与“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形成的句式被引量:28
- 2005年
-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过去认为有四种位置:A.VC1C2O,B.VC1OC2,C.VOC1C2,D.把OVC1C2.本文认为这四种句式反映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时间序列在汉语中的反映,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证明它们都遵循着"时间顺序原则".
- 杨德峰
- 关键词:宾语句式汉语语法
- 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兼议语法点确定、编排的原则被引量:37
- 2001年
- 一
初级汉语教材(不包括口语教材、听力教材等单项技能训练教材)中的语法点,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据高彦德等调查(1993),<实用汉语课本>被认为语法好的有26人,占本教材优点总人数的29.9%;对<基础汉语课本>填这一优点的有8人,占优点总人数的36.4%.但这并不意味着初级汉语教材的语法就没有问题了.
- 杨德峰
- 关键词: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
- 也说饰句副词和饰谓副词被引量:11
- 2016年
- 饰句副词为能够修饰句子的副词,饰谓副词为只能修饰谓语的副词。语气副词很多是饰句副词,其他类副词也有不少是饰句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也有一些是饰谓副词。影响饰句副词话题化的因素很多,既有句法上的,也有语义、语用上的。
- 杨德峰
- 关键词:句法
- “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带“的”问题试探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中的33个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能带"的"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的"以后是自由的,另一种是带"的"以后是粘着的,绝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粘着的,相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自由的。文章认为"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的"的语法功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 杨德峰
- 关键词:程度副词范畴化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语法教材的“得”与“失”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在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语法教材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能肯定这些语法教材具有种类繁多、练习丰富、突出实用、简洁明了等优点,同时指出这些教材也存在着对比分析不足、语法术语过多、忽视语用等问题。最后,文章针对这些优点和问题做了一些具体分析。
- 杨德峰
-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教材语法术语
- 也说“非X不可”及相关格式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非X不可"及相关格式。研究发现,与"非X不可"相关的格式有"非X不行""非X不成""非X不中"和"非X",每种格式根据X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用法,这些用法的使用频率和句法功能不完全相同;"非X不可"及相关格式的意义都是"必须"或"一定","非要VP不可""非得VP不可""非VP不可"和"非要VP""非得VP""非VP"的意义、句法功能、使用频率都不同,是不同的格式。
- 杨德峰
- 关键词:句法功能
-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被引量:20
- 2001年
- 本文首先对"动+趋+了"和"动+了+趋"在语法功能上的异同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正;然后从标记理论的角度讨论了以上两种结构表达功能上的区别,指出后者有突出行为动作的作用,而前者却没有这种作用;最后考察了趋向动词在以上两种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并发现趋向动词出现在"动+趋+了"中比较自由,但进入"动+了+趋"中却受到音节的制约。
- 杨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