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唾液酸在肝癌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血清唾液酸(SA)在肝癌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63例肝癌(原发性肝癌135例,转移性肝癌28例)、234例其他肝病患者和300名健康人血清SA含量;采用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每日测量4次,连续测量5 d,评价SA试剂盒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用135例原发性肝癌和300名健康人血清SA检测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A的临界值,并评价SA的诊断价值。同时,对76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 d和1、3、6、9个月的SA水平进行追踪监测和评价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浓度水平样本的批内和日间变异分别为2.4%和3.2%;高水平样本的批内和日间变异分别为2.2%和3.1%。用ROC曲线确定SA的临界值为659 mg/L,用其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7%(86/135)、94.6%(105/111)。肝癌患者血清SA水平(726±123)mg/L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552±128)mg/L和健康对照组(599±62)mg/L,(U值分别为1832.52和887.00,均P<0.01)。随访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血清SA水平在治疗后1周升高(817±139)mg/L,(t=-3.272,P<0.05);持续到治疗后1个月(782±127)mg/L,(t=-2.694,P<0.05);在第3个月时,SA降低至治疗前水平(662±108)mg/L,(t=1.225,P>0.05);第6个月时降低至(615±124)mg/L,(t=1.999,P<0.05),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有63例肝癌患者S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与临床病情的符合率为82.9%(63/76,Kappa值=0.79)。有5例肝癌患者在治疗后第9个月复发,SA水平明显增高(939±155)mg/L。结论血清SA对肝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可能有临床价值。
- 郑盛李林
- 关键词:肝肿瘤
- 自噬对噪声性耳聋急性损伤期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自噬在噪声性耳聋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噪声性耳聋模型。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每次2 mL生理盐水);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组(每次7.5 mg/kg);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组(每次30 mg/kg 3MA),以上各组均于噪声暴露前24、暴露前2 h和暴露后即刻进行腹腔注射。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评估大鼠ABR情况。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氧化应激(OS)标记物3-硝基酪氨酸(3-NT)阳性表达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记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水平。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噪声暴露后小鼠ABR阈值较暴露前升高。RAP组在噪声暴露后1、12、24 h各时间点的ABR阈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而3MA组在以上各时间点的ABR阈值较对照组则明显减少(均P<0.05);噪声暴露后各耳蜗毛细胞自噬标记蛋白表达水平较暴露前明显升高。RAP组噪声暴露1、12、24 h耳蜗毛细胞自噬标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3MA组以上各时间点耳蜗毛细胞自噬标记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噪声暴露后各组耳蜗毛细胞3-NT水平明显较暴露前增高,RAP组暴露1、12、24 h 3-NT水平较对照组增加;而3MA组以上各时间点3-NT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噪声暴露后各组耳蜗毛细胞凋亡较暴露前明显增加,RAP组耳蜗毛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而3MA组耳蜗毛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在噪声性耳聋损伤的急性期,自噬表达明显上调,并通过OS途径诱导毛细胞凋亡;抑制自噬能够明显改善毛细胞程序性凋亡的发生,进而改善听力。
- 李林于佳雪黄宏明崔勇盛晓丽
- 关键词:自噬噪声性耳聋耳蜗毛细胞
- 三氧化二砷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针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TACE3天后给予As2O3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10mg/d,14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周,连续进行3~4个疗程。对照组仅针对肝脏原发性病灶行周期性TACE。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生活质量等指标及转移瘤大小、灶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26.7%(8/30),获益率为60.0%(18/30);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为0(0/34),获益率为17.6%(6/34),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及获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08;χ2=11.915,P=0.001)。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4例,稳定18例;对照组改善0例,稳定13例,两组生活质量改善及稳定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9,P=0.008)。肿瘤负荷与疗效呈显著负相关,且关系密切(Kendall相关系数为-0.765,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1,P<0.001)。结论 As2O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 郑盛李林
- 关键词:砷剂肿瘤负荷插管法肝动脉
- 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ytoskeleton regulator RNA, CYTOR)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2例鼻咽癌组织及28例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黏膜组织中CYTOR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鼻咽癌细胞(CNE1、HONE1)中CYTOR的表达情况;应用小干扰RNA抑制CNE1、HONE1细胞中CYTOR中的表达,并采用MTT、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下调CYTOR表达后鼻咽癌细胞(CNE1,HONE1)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CYTOR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系(CNE1、HONE1)中表达水平高于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黏膜组织和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而瞬时抑制CYTOR表达,鼻咽癌细胞系(CNE1、HONE1)的增殖与迁移能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YTOR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并与鼻咽癌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
- 李林张衡冼宇飞盛晓丽
- 关键词:鼻咽癌
- 噪声刺激对大鼠ABR反应阈值及耳蜗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噪声刺激对大鼠ABR反应阈值及耳蜗细胞调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40只耳)。实验组大鼠暴露于4 kHz,120 dB噪声中120 min,制作噪声性听觉损失大鼠模型,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分别于噪声暴露前,暴露后1 d,4 d,7 d和14 d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有无差异;同时分别于暴露后上述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耳蜗TUNE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暴露后第一天开始,实验组ABR反应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ABR反应阈值开始降低;从暴露后第一天开始,实验组TUNE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噪声暴露明显提高了大鼠ABR反应阈,且耳蜗细胞凋亡增进,可能与噪声性耳聋发病机制有关。
- 李林陈昶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听性脑干反应凋亡
- 抑酸治疗联合嗓音训练对伴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抑酸治疗联合嗓音训练对伴有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伴有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 2个组。其中A组35例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连续8周),B组36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连续8周)加嗓音训练4个月治疗,包括嗓音教育和发声训练,根据"呼吸-发声-共鸣"平衡原理,采用按摩练习、呼吸训练、唇舌肌练习、发声训练、共鸣练习的训练方法,每周训练1次,1~2h/次,共5次。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2个月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评分,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总嘶哑度、粗糙声、气息声、无力嗓音、紧张嗓音听感知评估量表(GRBAS)评分和电子喉镜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RSI、RFS、VHI、GRBAS评分、有效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评分的改善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酸治疗联合嗓音训练治疗伴有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周期。
- 李林任庆宜麦韵屏
- 关键词:咽喉反流发声障碍
- 索拉非尼联合微波消融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微波消融(MCT)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94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44例采用索拉非尼+MCT+TACE治疗(治疗组),50例行MCT+TACE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状况和不良反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8.2%,与对照组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68.8%(χ2=16.214,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2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5~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治疗组患者腹泻、手足综合征、皮疹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12.253、16.421,均P<0.05);两组患者疲劳、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81、2.456、0.464、0.517,均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MCT和TACE治疗能控制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疾病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 郑盛李林
- 关键词:肝细胞癌索拉非尼微波消融
- 性病门诊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被引量:2
- 2000年
- 丁街生卢植生邓伟平李林黄述江王蕾
- 关键词:性病生殖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