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及功能被引量:4
- 2008年
-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称谓语的恰当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称谓语的选择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更是用来标记讲话者身份或态度,反映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称谓语的隐喻用法是指非称谓系统词语的"创造性使用"或称谓语的"有意误用"。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具有表达讲话者情感和态度的功能。
- 李占芳
- 关键词:称谓语隐喻情感
- 课堂图书馆对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
- 2016年
- 本研究尝试将课堂图书馆思想与英语泛读教学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并对改革的要点及具体操作程序进行阐释与分析,发挥该模式在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意义。
- 国防李占芳
- 关键词:英语泛读教学改革
- 读写互动: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讨
- 2016年
- 建构主义本质上是对学习的一种比喻,把知识获得比作建筑或建筑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本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注重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强调团队合作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读写互动"模式是针对英语专业的阅读课教学提出的,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强调读写是英语语言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该模式将会对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有所启示,改变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家的一贯做法,改变技能培训与创新思维分家的错误观念。
- 李占芳国防
- 关键词:建构主义读写互动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 现代中国多语现象探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现代中国包含大陆地区及港澳台三地,其语言使用情况各不相同,呈现多样性与动态性特点。多语社会中,各种语言变体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语言使用具有动态变化的层级关系,个体身份建构与民族身份认同成为不可小觑的两大话题。现代中国的语言政策因地而异,遵循尊重原则与传承原则,以保证语言生态的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中国的语言使用情况也日渐复杂,因此,学校应该推行双语教育或多语教育政策。
- 李占芳张宵玮
- 关键词:多语现象身份认同语言政策
- 一项关于“父亲”称谓的变异与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农村言语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任何进入言语交际的词语一样,一个地区居民对父亲的称呼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异与变化。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形式,研究了河北省康保县这一地区1970年以来对"父亲"称呼的变异与变化现象,揭示了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发现了一条语言变异与变化的规律:有潜在声望的词语替代低声望词语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原词语会作为一个普通变体进入语言交际过程中。
- 李占芳
- 关键词:称谓语言语社区
- 语码转换在校园交际中的体现
- 2009年
- 语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现象一直备受语言学家们的关注,而校园间语码转换现象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天然条件的。这种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和社交场合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普通话与方言、英语与汉语和社会流行语的转换,本文试图通过校园间发生的一些实例来探析语码转换发生的原因与场合,进而希望更好地促进校园交际。
- 张晶晶李占芳
- 关键词:语码转换大学校园
- 语言变异研究: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强调语言是以多种变异形式存在的,认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有序异质体"。从方法论视角分析,语言变异研究分为定量范式和定性范式两种,两种研究方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语言变异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严格的方法论,特色之一就是注重收集和分析活生生的、使用中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探讨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李占芳单慧芳
- 关键词:语言变异方法论外语教学
- 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教学方法是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从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特殊性出发,依据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即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学理论的框架、怎样导入学习具体的理论、运用方法记忆纷繁的术语以及怎样运用多元化的机制考核学生。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反复应用解决了语言学课堂的实践性难题。
- 单慧芳李占芳
- 关键词:教学方法语言学课程
- 《红楼梦》人名、绰号翻译与人物身份构建被引量:5
- 2011年
- 《红楼梦》中的人名或绰号具有鲜明的隐喻意义,即人名是人物,人名是主题。霍译本基本保留了原著人名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人名或绰号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功能。具体表现为人名隐喻是人物身份的标识;人物绰号是人物性格的品评;下人名字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 李占芳杨春红
- 关键词:隐喻人名绰号身份
-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阿Q正传》被引量:1
- 2010年
- 称谓语选择不仅能体现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亲疏远近,交际场合的正式或随便,还能反映讲话者对听话者的情感和态度。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以其幽默夸张而著称,而称谓语的巧妙使用突出了这一特点。从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视角,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描述称谓选择,特指通称,形象指称和人物换称等特点来刻画阿Q这个具有巨大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的。
- 李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