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娅琼

作品数:18 被引量: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地震
  • 7篇形变
  • 6篇同震形变
  • 4篇INSAR
  • 3篇地貌
  • 3篇雷达干涉
  • 3篇雷达干涉测量
  • 2篇地学
  • 2篇地学应用
  • 2篇地震同震形变
  • 2篇永久散射体
  • 2篇玉树地震
  • 2篇震例
  • 2篇震例研究
  • 2篇视线
  • 2篇数据处理
  • 2篇体应变
  • 2篇雷达差分干涉...
  • 2篇机载LIDA...
  • 2篇构造地貌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怀来地震台

作者

  • 18篇戴娅琼
  • 10篇申旭辉
  • 10篇洪顺英
  • 6篇荆凤
  • 5篇刘智荣
  • 4篇单新建
  • 2篇吴利军
  • 2篇张景发
  • 2篇孟国杰
  • 1篇孟恺
  • 1篇伍吉仓
  • 1篇吴新燕
  • 1篇邵叶
  • 1篇任金卫
  • 1篇罗毅
  • 1篇苏小宁
  • 1篇蔡山
  • 1篇郎从
  • 1篇徐岳仁
  • 1篇陈正位

传媒

  • 6篇地震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内陆地震
  • 1篇遥感学报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降轨同震形变场最大LOS向隆升形变量约+36.5 cm,沉降形变量约-66.5 cm。于田地震以NNE向正断层破裂为主,并伴随左旋走滑运动,西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上盘(沉降盘),东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下盘(隆升盘)。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与特征非常相似,其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观测模式所造成的。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关键词:于田地震
多视线向InSAR形变场约束的改则地震滑动分布反演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3种不同视线向LOS(Line Of Sight)的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干涉处理,提取多视线向(Multi-LOS)的同震形变场;结合同震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构建了改则地震双断层破裂模型;利用四叉树采样后的多视线向同震形变场进行约束,通过梯度下降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SDM)与Crust2.0地壳分层模型反演了改则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反演的形变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介于0±10 cm之间;主震断层的滑动量主要位于断层面2—16 km深部,最大滑动量可达1.34 m,位于断层面6.4 km深处;余震断层滑动量主要位于断层面2—6 km深部,最大滑动量可达0.90 m,位于断层面3.52 km深处;主震断层与余震断层均以正断为主,但主震断层还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而余震断层的左旋走滑不明显;当剪切模量μ取3.2×1010Pa时,反演获得的主震与余震地震矩M0分别为6.34×1018N·M与1.20×1018N·M,分别相当于矩震级MW6.47与MW5.98。
洪顺英刘智荣申旭辉陈立泽荆凤戴娅琼
关键词:滑动分布反演梯度下降法INSAR
InSAR数字高程模型获取、精度分析及构造地貌信息提取 ——以西藏当雄—羊八井为例
西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m以上,高原四周为巨大山系所环绕,地势雄伟,屹立于塔里木盆地和印度河—恒河平原之间,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高原,故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高原又是地球上最年轻的构造活动区之一,具...
戴娅琼
关键词:构造地貌
机载LiDAR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机载LiDAR技术是近10年出现的高新技术之一,能迅速获取密集的地面三维数据。机载LiDAR系统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激光测距单元记录每一个激光发射器产生并发射一束激光脉冲,到激光脉冲接触物体而反射再被激光接收机接收到这整个过程的时间,差分GPS确定飞机的精确位置,IMU记录飞机飞行姿态,通过将时间、位置、姿态这三种数据进行联合计算得到地物的实际高程信息。机载LiDAR数据处理主要包括航迹确定、三维空间坐标计算、噪声剔除、滤波和拼接等。国内外对LiDAR的硬件、软件和算法都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且将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地形测量、断层调查、灾害调查等。
戴娅琼申旭辉洪顺英
关键词:机载LIDAR数据处理地学应用
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该文通过遥感解译及实际地质调查,将谷露盆地西缘断裂自南向北分为6段:年波—顶莫多段、顶莫多—巴仁多段、巴仁多—得木来段、得木来东侧—过龙孔玛段、过龙孔玛—烟它段、烟它—凶欧错北段。从地质和地貌现象上证明,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既有正断的垂直运动,也有右旋的水平运动。由位错量显示,无论是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都是多次活动的结果。
刘静申旭辉孟恺陈正位戴娅琼徐岳仁荆凤洪顺英
关键词:晚第四纪
基于D-InSAR技术的玉树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提取与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本文利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测量技术,通过对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搭载的ALOS PALSAR获得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分布特征与其发震断层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特征一致;最大视线向形变量为-61.4 cm,如果全部换算成沿断裂方向的走滑形变量,为-129.3 cm,该点位置为33°03′29″N,90°50′56″E,与野外观测到的宏观震中位置(33°04′23″N,96°49′32″E)基本吻合;破裂带全长约60 km,破裂以宏观震中为起点,向西北方向经甘达村、措美村延伸至隆宝镇西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结古镇南,沿断层的走滑量也随着向两个方向递减或消亡;断层两侧的最大相对走滑量为182.3 cm,断层西南盘的形变量明显大于东北盘,这可能是由于主震之后大部分余震发生在西南盘引起的。
邵叶申旭辉洪顺英戴娅琼
关键词:玉树地震D-INSAR
基于“重防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公开后相关措施
2017年
本文从6个方面详细分析探讨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行业专项课题"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指南和发布方案"执行过程中专门设计的"重防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调查问卷"为基础,针对被访者对重防区信息公开的态度、信息公开途径、发布形式、发布内容、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加强的环节以及采取的强化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地震重防区信息应当采取逐级公开、逐步公开的方式进行,建议由国务院颁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同时以政府文件下发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名单,不加密级。本文最后提出了为减轻信息公开后引起的负面影响所应实行的一些配套措施。
吴新燕高孟潭汤毅戴娅琼郎从
关键词: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调查问卷信息公开
东三旗台Sacks体应变干扰分析与震例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本文对北京市昌平区东三旗台Sacks体应变观测值与固体潮、气压、水位、降雨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干扰因素分析,为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进行了有关震例研究,希望通过总结震例,为今后利用Sacks体应变观测探索地震预报实践建立科学的分析处理方法。
吴利军周立明张中五姜佳宁李函谷戴娅琼
关键词:体应变震例研究分析处理方法
新疆于田Mw7.2地震3D同震形变场解算与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差分干涉测量获取的升、降轨两种不同视角的同震形变场,分析了于田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断层西盘沉降,最大沉降形变量达-109.7 cm,东盘隆升,最大隆升形变量为19.2 cm;在东西方向上,断层西盘以朝西运动为主,最大形变量达-51.4 cm,东盘朝东运动,最大形变量达98.5 cm;在南北方向上,断裂西盘以朝南运动为主,最大形变量达-66.5 cm,断裂东盘朝北运动,最大形变量为25.8 cm;合成后的水平向形变表明,断层具有西盘朝南走滑、东盘朝北走滑的形变特征,揭示出于田地震断层为正断兼左旋走滑的破裂机制。
洪顺英单新建刘智荣申旭辉戴娅琼荆凤
西藏改则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与破裂模式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升降轨ASAR数据的获取与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西藏改则地震的双视线向同震形变场信息。对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的特征分析表明,改则地震主、余震均表现为典型的正断裂破裂模式,并先后形成了东、西两条规模不同的走向NE、倾向NW的正断层破裂带(可能未出露地表),以及西北盘的东、西两个沉降形变中心。从干涉条纹的切割关系判断,东沉降形变中心可能受2008年1月9日Ms 6.9级主震的控制,西沉降形变中心可能受2008年1月16日Ms 6.0级余震的控制。Ms 6.9级主震形成东南盘隆升与西北盘沉降的总体格局;Ms 6.0级余震使西北盘余震震中及以西部位进一步沉降,造成西沉降中心沉降形变量大于东沉降中心。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的获取为进一步的震源参数模拟与三维形变场解算提供了更好的约束条件与信息。
洪顺英刘智荣戴娅琼申旭辉单新建荆凤
关键词:ASARDINSA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