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凤
- 作品数:56 被引量:43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与2008年几个6.5级以上地震有关的长波辐射异常
- <正>应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提供的长波辐射产品OLR,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西藏仲巴6.8级强震、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和新疆于田7.3级大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地震在发震前一段时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OLR...
- 荆凤申旭辉康春丽孟庆岩
- 文献传递
-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降轨同震形变场最大LOS向隆升形变量约+36.5 cm,沉降形变量约-66.5 cm。于田地震以NNE向正断层破裂为主,并伴随左旋走滑运动,西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上盘(沉降盘),东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下盘(隆升盘)。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与特征非常相似,其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观测模式所造成的。
-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 关键词:于田地震
- 孕震过程地气系统多参量变化特征及地震红外异常模型研究
- <正>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前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潜热通量、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等多物理参量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前这些参量先后出现了异常变化,并且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
- 荆凤申旭辉康春丽
- 关键词:长波辐射潜热通量汶川地震
- 文献传递
- 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13年
- 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信息,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Ms 7.1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研究了地震前后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亮温演化特征,分析了地震发生当月每10 d亮温变化情况,并与2011年同期该断裂带的亮温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震前一个月内,断裂带附近亮温值偏高,亮温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断裂带北端,与野外考察获得的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位置相吻合;震后7~16 d,断裂带附近出现了明显的亮温增高现象,结合地震发生时水汽及CO变化情况,认为这一亮温增高现象与震后地下气体的大量释放有关;2011年5月断裂带附近的亮温高值可能与同年6月发生的Ms 5.3级囊谦地震有关。因此认为,断裂带亮温的显著变化对断裂活动有一定指示作用,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研究主要断裂带红外辐射特征,对地震构造带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荆凤申旭辉张铁宝熊攀孙珂
- 关键词:玉树地震红外辐射
-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被引量:35
- 2007年
- 基于美国SRTM-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表坡度及地形剖面等分析手段,对阿尔泰山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阿尔泰山脉平均海拔约1 790 m,平均坡度约21°,其高海拔与高坡度的现代地貌特征,主要与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有关;山脉严格受到以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与控制,其发育的构造地貌单元基本上呈北西走向特征;山脉阶梯状地貌特征明显,共发育5级剥夷面,不同级剥夷面所处的海拔不一样,同级剥夷面具有东北侧高于西南侧,山脉东、中段高于西段的特点。
- 洪顺英申旭辉荆凤杜则澄
- 关键词:构造地貌
- 百米级空间分辨率红外数据地震监测应用能力评价
- 卫星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地震监测已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研究人员所用的卫星数据源主要来自于NOAA/AVHRR、EOS/MODIS、FY静止系列气象卫星等红外传感器观测获得的红外数据.其中AVHRR、MODIS红外数据的空间...
- 荆凤申旭辉康春丽
- 关键词:地震监测红外遥感气象卫星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和RS的西南三江北段地质异常分析
- 能否识别和充分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异常,是决定成矿预测和找矿成败的关键。而地质异常分析是深入探索地质异常形成、演化和致矿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地质异常分析,理清地质异常事件序列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地质...
- 荆凤张启明陈建平
- 文献传递
- 多视线向InSAR形变场约束的改则地震滑动分布反演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3种不同视线向LOS(Line Of Sight)的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干涉处理,提取多视线向(Multi-LOS)的同震形变场;结合同震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构建了改则地震双断层破裂模型;利用四叉树采样后的多视线向同震形变场进行约束,通过梯度下降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SDM)与Crust2.0地壳分层模型反演了改则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反演的形变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介于0±10 cm之间;主震断层的滑动量主要位于断层面2—16 km深部,最大滑动量可达1.34 m,位于断层面6.4 km深处;余震断层滑动量主要位于断层面2—6 km深部,最大滑动量可达0.90 m,位于断层面3.52 km深处;主震断层与余震断层均以正断为主,但主震断层还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而余震断层的左旋走滑不明显;当剪切模量μ取3.2×1010Pa时,反演获得的主震与余震地震矩M0分别为6.34×1018N·M与1.20×1018N·M,分别相当于矩震级MW6.47与MW5.98。
- 洪顺英刘智荣申旭辉陈立泽荆凤戴娅琼
- 关键词:滑动分布反演梯度下降法INSAR
- 我国民用卫星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趋势
- 2009年
- 本文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行业应用、遥感信息产业化发展三方面总结我嗣民用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际遥感发展相比现存的差距,论述了民用卫星遥感应用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加强我国天空地一体化空间信息系统建设、扩展卫星应用范围、强化遥感信息处理能力与产品质量检验及遥感应用标准化建设,推进应用示范工程,进而实现遥感应用产业化是未来遥感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
- 孟庆岩顾行发顾行发荆凤
- 关键词:民用卫星航天遥感应用图像处理
- 地震红外长波辐射的短期预测指标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能够在震前及时准确地识别出红外异常,从而对可能的地震活动做出有效的短期或短临预测,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据此提出了开展区域性短期预测指标研究的思路,即对某一确定地区,结合地震活动开展红外信息的短期及短临预测指标研究。本文以川滇地区为例,通过大量的震例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与区域地震活动密切相关的红外短期异常判识指标,这一成果的获取对于有效开展地震的短期预测、实现防震减灾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 康春丽李志雄孟庆岩荆凤李美闫伟申旭辉刘德富李安
- 关键词:长波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