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海
- 作品数:37 被引量:2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潜能”探究——以谭恩美作品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潜能"不是一个静态物质,而是一种复杂的实现运动,不仅包括运动之前的"原始潜能"、具体的运动过程、运动之后的"二级潜能",还包括使用者对语言"潜能"施加的不同作用力,以及潜在的使用标准和想要达到的沟通效果。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的语言表现出巨大的"潜能"。谭恩美创造性地在文本中使用具有中英混杂这种"原始潜能"的独特语言,并通过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让小说人物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最终实现了语言的"二级潜能"——颠覆了标准英语的话语霸权,为美国华裔提供了自我赋权的有效途径。这种语言"潜能"的运动蕴含着作家对美国华裔文化身份问题的深刻反思与探索。谭恩美认为,美国华裔文化是融合中美文化特色所形成的独特族裔文化,美国华裔是一个既不同于美国人也区别于中国人的独特族群,他们需要不断调和两种文化的矛盾冲突,寻找两种文化的平衡点,最终实现自我身份的建构。
- 邱雯张龙海
- 关键词:讲述故事自我赋权文化身份
- 被掠夺的正义——《圆屋》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的获奖小说《圆屋》以当代印第安人遭遇的非正义现象为引,从生态的视角追溯社会问题背后的殖民历史根源,体现出鲜明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特色。小说强烈批判了以土地掠夺和动物滥杀为表现形式的环境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思维模式,反映出厄德里克作品中与日俱增的反殖民意识和生态意识,彰显其作为一名美国印第安作家为捍卫本民族家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 陈建君张龙海
- 反法西斯英雄海明威被引量:1
- 1997年
- 反法西斯英雄海明威张龙海在所有作家中,海明威的战争经历算是比较丰富的。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对战争的认识不断地提高。一战时,海明威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和帝国主义的虚伪,描述战争所带来的身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空虚,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二战时,...
- 张龙海
- 关键词:西班牙内战反法西斯法西斯主义西班牙人战争政府军
- 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被引量:24
- 2004年
-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 ,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本文首先梳理这场论战的来龙去脉 ,分析两位作家对美国华裔文学的不同见解和主张 ,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战的内容和实质。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 ,这在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美国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汤亭亭的“另类神话”等表明 ,只有继承发扬中国文化 ,将其与美国文化和华裔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创造出扎根于东西方文化、反映华裔真实生活的上乘作品 ,从而打破白人对华人 /华裔的“静音” ,从另一渠道让华裔文学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殿堂。
- 张龙海
-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华裔文学另类
- 陆地与河流——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被引量:11
- 1998年
- 卡洛斯·贝克在研究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时,撰写了《高山与平原》,系统地阐述该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海明威这种写作技巧可能受马克·吐温的影响,因为他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爱不释手,经常阅读它。《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匀称的场面组合。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形成对称的模式——在陆地上和河流上。这两个场面交替出现,将哈克的冒险有机地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故事是以哈克在陆地上的生活开始的,最后又以他在斐尔普斯农场的经历结束。有趣的是,哈克对陆地及其所谓的文明并无多大的兴趣,整天想离开这块文明的陆地,回到自然的怀抱。这与马克·吐温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他留恋工业社会以前的乡村生活,痛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病。1882年回到密西西比河时,他看到的并不是记忆中童年的乐土,而是到处都有现代工业的影子。哈克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似懂非懂地认识到,在道格拉斯寡妇的关照下,他得不到任何的乐趣与自由。“道格拉斯寡妇拿我当他的儿子,说是要给我受点教化。可是那寡妇一举一动都很讲究规矩和体面,实在太闷气,在她家里过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所以我到了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着溜掉了。我又穿上我那身破烂衣服。
- 张龙海
- 关键词:吐温专制制度奴隶制
- 新世纪的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被引量:4
- 2018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在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全面崛起,海外华裔文学尤其是美国华裔文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转向,迎来了-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与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求新、求变的趋势相比,美国及海外华裔文学的研究还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缺陷.本期“非常观察”特约青年学者王凯先生,由他邀请来自海内外的12位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作家,就这个话题展开各自的思考和观察.
- 王凯郭英剑张敬珏李有成程爱民赵文书陆薇陆薇蒲若茜潘志明刘葵兰张龙海石平萍
-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青年学者
- 美国东方主义语境下的华人形象被引量:6
- 2010年
- 一谈起美国华裔文学,有个话题无法避开,那就是美国历史上的华人形象。美国白人社会因种族优越感而歧视中国人,通过想象,利用文学作品和电影等编故事似的捏造出形形色色的华人形象,故意将中国刻板形象化,使得这些负面。
- 张龙海
- 关键词:东方主义美国华裔文学马克·吐温东方女性讽刺意味
- 中国学术界的新活力——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评析被引量:1
- 2015年
- 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第一部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的著作,有效地解决了文学问题的争论和误读。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的基础上,聂教授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论,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同文学作品相结合,运用独特的视角重新阐释文学经典,为传统文学批评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张龙海苏亚娟
-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
- 属性的变化,认同的执着——评任碧莲的《梦娜在向往之乡》中的出走原型
- 2000年
- 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继《典型的美国人》(1991)之后,于1996年又推出另一部新作——《梦娜在向往之乡》。这两部作品可以称为姐妹篇,因为他们在内容上有因果关系。《典型的美国人》主要描述拉尔夫(中文名字叫张意峰)和姐姐特丽萨(张百晓)和海伦三人移居美国。
- 张龙海
- 关键词:任碧莲美国华人美国华裔
- 哈罗德·布鲁姆论“误读”被引量:12
- 2010年
-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误读"的可能性、阅读方式、意思的产生过程以及"误读"的必要性,来阐述美国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诗学影响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术语"误读"。误读是有意偏离,是诗学影响,是后辈诗人在影响的焦虑下通过各种比喻,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新的意思,从而创造出具有原创性的、可以和前辈作品相抗衡的作品。
- 张龙海
-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误读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