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和
- 作品数:40 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深低温停循环发展历史与脑保护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深低温停循环将体外循环与低温保护相结合是体外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里程碑式技术。此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因此,本文就其发展历史及其脑保护策略作一综述,为这一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吕喆张义和赵荣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心脏大血管手术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后患者Treg及IL-6、IL-10、TGF-β1的变化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浓度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及本院体检中心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以及二尖瓣置换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4+T细胞以及CD4+CD25+细胞/淋巴细胞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二尖瓣MMP-2、MMP-9和TIMP-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水平明显的下降,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也相应地出现下降的现象。
- 马星星薛云张义和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血清浓度转化生长因子
- 儿童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问题(附1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边远山区综合性儿科原发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14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原发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感染率达40.41%;感染为多器官系统,以呼吸系统感染为多,冬、春季是感染的主要季节;年龄越小患儿感染机会越高(χ2=32.20,P<0.005);单纯性肾病感染率高于肾炎性肾病(χ2=3.615,υ=1,P<0.01);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率也随着明显增加(χ2=25.74,P<0.005)结论医院感染与患儿年龄、体液免疫功能低下、临床类型、住院天数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 姜泓钟红平张义和潘凯丽
- 关键词: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症医院感染
- 原发性纵隔肿瘤54例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51例,部分切除3例。术中依据情况需要同时行肺叶切除3例,全肺切除1例,部分心包切除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心力衰竭1例,胸骨裂开1例,肌无力1例。结论定期体格检查极为重要。胸部X线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起主要作用。一旦诊断为纵隔肿瘤,应尽早外科手术切除。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入路,注意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 刘虎许瑞彬刘延风张义和
- 关键词:外科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
-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95±7.41)岁,体重43~85 kg,病史6~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516(125.5±6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7(81±33.97)min,住院天数20~95(32±5.3)d。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3.56±8.25)分、(68.42±9.64)分、(80.43±11.32)分、(67.31±9.52)分、(63.12±10.07)分、(79.26±14.34)分、(64.53±20.58)分、(60.73±11.39)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症瓣膜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任建立张义和刘虎马星星蔺亚莉王东艳屈娟娟
- 关键词:重症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手术治疗生活质量
-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
- 2014年
- 目的 总结我院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04~2013-07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2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46 ~ 72(51.9±8.68)岁.单纯二尖瓣病变10例,主动脉瓣病变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11例,三尖瓣成型1例;合并脑梗塞1例,冠心病1例,三尖瓣成型7例,升主动脉扩张3例,左房血栓5例.随访23例,随访时间1 ~25个月,心功能分级(NYHA)达到Ⅰ~Ⅱ级.结论 完善术中操作、加强围术期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
- 张义和刘虎任建立马星星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 西沙必利治疗新生儿假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 2002年
- 姜泓张义和
- 关键词:西沙必利新生儿假性肠梗阻疗效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ASD合并PS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同期行PBPV治疗PS和AmpI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记录比较每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和最大流速(Vmax),患者于术后立刻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房间隔有无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观察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同期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均获得成功。与PBPV术前比较,术后导管测量PG、右心室舒张末压、超声测量PG、Vmax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TTE显示ASD封堵完全,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对毗邻组织产生影响,未见房间隔有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未见封堵器移位,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18例继发右室肥厚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术前检查对患者ASD的直径大小、位置、其他合并症状及缺损边缘的情况有详细了解的前提下,PBPV联合ASD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ASD合并PS是有效而且安全的,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马星星高智耀张义和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 体外循环无血浆预充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无血浆预充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64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儿应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两组患儿的血液学参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212±21)×109/L比(289±21)×109/L,(13.6±1.0)s比(14.6±0.7)s,(117±18)g/L比(134±21)g/L;对照组:(218±21)×109/L比(291±20)×109/L,(13.3±1.0)s比(14.3±0.7)s,(112±29)g/L比(130±27)g/L](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检测开始至最初纤维蛋白形成所用时间高于治疗前[观察组:(51.2±3.6)s比(43.2±2.9)s;对照组:(51.2±3.7)s比(43.3±2.8)s](P<0.05),最大幅度、通过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最大幅度、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通过血小板所形成的最大幅度低于治疗前[观察组:(49±3)mm Hg(1 mm Hg=0.133 k Pa)比(57±4)mm Hg,(5.25±0.25)mm Hg比(14.32±2.76)mm Hg,(1.4±0.3)g/L比(2.7±0.9)g/L,(42.2±3.3)mm Hg比(44.3±2.4)mm Hg;对照组:(49±3)mm Hg比(57±3)mm Hg,(5.31±0.16)mm Hg比(14.37±2.81)mm Hg,(1.5±0.4)g/L比(2.7±0.8)g/L,(42.2±3.3)mm Hg比(44.3±2.4)mm Hg](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胶体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时,在血液学、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恢复时间等和血浆预充的效果相同,因此人工胶体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中,可代替血浆用于体外循环管路预充。
- 任建立张义和刘虎蔺亚莉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预充液
- 新生儿胎传梅毒16例早期诊治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转归,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结果】胎传梅毒多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漏诊。【结论】重视该病,加强育龄妇女和孕妇梅毒筛查和治疗,可降低胎传梅毒发生率,提高驱梅毒疗效。
- 姜泓张义和王玲
- 关键词:梅毒胎传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