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昭伟

作品数:20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软骨
  • 5篇骨折
  • 4篇肌腱
  • 3篇神经损伤
  • 3篇缺损
  • 3篇关节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掌骨
  • 2篇软骨缺损
  • 2篇软骨细胞
  • 2篇软骨修复
  • 2篇伸肌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体外
  • 2篇皮瓣
  • 2篇转位
  • 2篇自体

机构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市第一医...
  • 2篇南京市栖霞区...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 1篇南京市秦淮医...
  • 1篇南京市雨花医...

作者

  • 20篇尹昭伟
  • 11篇蒋纯志
  • 9篇杨蓊勃
  • 6篇桂鉴超
  • 5篇蒋逸秋
  • 4篇陆一鸣
  • 3篇吴晓曙
  • 3篇高峰
  • 3篇杨晓斐
  • 3篇徐扬
  • 2篇严俊伟
  • 2篇顾延庆
  • 2篇梁斌
  • 2篇吴磊
  • 2篇杨大伟
  • 2篇徐燕
  • 1篇李杨
  • 1篇王阳
  • 1篇王黎明
  • 1篇王强

传媒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肱动脉穿刺致正中神经损伤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肘部经皮肱动脉穿刺术导致正中神经损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治因肘部肱动脉穿刺致正中神经损伤的4例患者,年龄57~76岁,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为5d至1年,通过临床检查、超声、血管造影及神经电生理等证实。1例采用保守治疗,3例手术探查。结果1例为血肿压迫,1例为血肿压迫合并神经直接穿刺伤,1例为假性动脉瘤压迫,1例为动静脉内瘘压迫,术后随访功能恢复不佳。结论正中神经损伤是肘部肱动脉穿刺的一项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借助超声引导,规范手术流程,以及适当的术后处理有利于避免该并发症的产生,早期发现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杨蓊勃蒋纯志尹昭伟
关键词:正中神经肱动脉穿刺术并发症
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界面整合的体外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经常被用来修复软骨缺损,整合不良是导致修复失败的原因之一。许多体外模型被用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目的:建立一种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界面整合的体外实验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制备猪体外软骨整合模型,获得21个软骨环,18只琼脂糖凝胶覆盖的软骨环设为琼脂糖凝胶组,剩余3个做无琼脂糖对照组,分别植入分离的软骨细胞,观察近期软骨环边界细胞漏出情况,分别在1,2,4周做切片、染色并行组织学观察,测量新生软骨平均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无琼脂糖对照组由于软骨细胞早期从软骨环底部漏出,未能在软骨环中形成软骨细胞聚集,所以未做后期处理,而琼脂糖凝胶组则未发生。琼脂糖凝胶组1,2,4周做切片并行固定后组织切片分别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番红O、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移植的软骨细胞在软骨环内不断增殖,并且产生细胞外基质。在第1,2周的孵育中,新生软骨的面积明显增大,到第4周时,面积也有进一步增加,但是第2-4周的面积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成功模拟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体外整合过程,未来可应用于软骨整合及软骨组织工程的机制研究。
周建新高峰桂鉴超尹昭伟杨晓斐徐扬陆一鸣陆一鸣李杨
关键词:实验动物软骨修复体外模型细胞移植
骨间后神经分支损伤Ⅰ期行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总结4例骨间后神经分支损伤Ⅰ期行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6年1月收治骨间后神经分支损伤患者4例,在行肌腱、神经修复后,Ⅰ期采用掌长肌腱至拇长伸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均可在拇指掌侧外展后充分伸直,腕、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针对骨间后神经部分分支损伤的病例,术中仔细鉴别损伤的情况,采用Ⅰ期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李王杨蓊勃蒋纯志尹昭伟涂祖波
关键词:桡神经深支神经损伤肌腱转位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治疗复杂性断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上肢多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性断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7指)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及神经血管缺损的复杂性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彻底清创后,按照固定指骨、缝合屈肌腱、缝合伸肌腱、切取游离皮瓣、吻合动脉、吻合神经、吻合静脉、闭合皮肤的顺序进行。皮瓣选择上肢的各种微型游离皮瓣,其中游离腕横纹皮瓣9指,游离骨间背动脉桡侧支皮瓣6指,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5指,游离臂外侧皮瓣4指,游离臂内侧皮瓣3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大部分皮瓣外观满意,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4例因皮瓣稍显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所有皮瓣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7~10 mm。结论多种微型游离皮瓣桥接修复伴皮肤软组织及神经血管缺损的复杂性断指的临床效果良好;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尹昭伟蒋纯志吴晓曙
关键词:断指再植游离皮瓣
软骨细胞迁徙能力与自体细胞软骨移植中整合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在关节外科中常用自体细胞软骨移植技术修复软骨缺损,整合不良是导致修复失败的原因之一。软骨细胞迁徙能力被证明和整合有相关性,某些通路如Src-磷酸化磷脂酶Cγ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已经被证实和软骨细胞的迁徙能力相关,但是否和整合相关还是个未知数。目的:阐明软骨细胞迁徙通路在自体细胞软骨移植中和整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来源于猪膝关节的软骨细胞分成4组,为Src、磷酸化磷脂酶Cγ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抑制组以及正常组,通过博伊登小室来量化4组软骨细胞的迁徙能力。将处理后的软骨细胞与软骨环建立共培养模型培养28 d后,进行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免疫蛋白印迹以及细胞示踪等分析来观察正常组与抑制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当用抑制剂处理软骨细胞后,软骨细胞的迁徙能力明显下降。在软骨细胞软骨环共培养28 d后,免疫印迹蛋白分析表明通路抑制剂一直存在于整个培养周期中。同时正常组迁徙到整合区域中的软骨细胞数量和距离以及分泌的胶原、基质和力学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抑制组。说明可以通过Src-磷酸化磷脂酶Cγ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通路调节软骨细胞的迁徙能力从而影响软骨的整合能力。
陆一鸣桂鉴超徐扬尹昭伟杨晓斐蒋逸秋
关键词:细胞移植SRC软骨细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团块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微骨折组18只,实验组18只。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微骨折组利用做骨折技术制作网格状做孔;实验组在制作网格状徽孔后在缺损表面填盖上碎屑样软骨团块。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恢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做骨折组和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5.0±1.0)、(6.7±1.5)、(13.0±1.0)分,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2.3±0.6)、(5.0±1.0)、(7.7±1.2)分,对照组平均分别为(0.0±0.0)、(1.3±0.6)、(1.7±0.6)分,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GAG含量平均分别为(6.25±0.31)、(13.11±0.21)、(16.23±0.66)μg/mg,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3.04±0.21)、(5.75±0.24)、(7.03±0.21)μg/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悄样移植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新选择,其能够有效提高软骨修复的效果。
邢麟子桂鉴超徐燕蒋逸秋高峰陆一鸣徐杨尹昭伟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检查软骨关节自体
威灵仙提取物干预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生长活力被引量:23
2013年
背景:近年来研究显示关节软骨细胞过度凋亡是骨性关节炎开始和进展的关键因素,利用药物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来控制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是现在的研究热点。而威灵仙在国内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时取得了较确切的疗效,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来实现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中药威灵仙提取物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方法:取骨关节炎晚期行膝关节置换的关节软骨,剪碎后,采用酶消化法消化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第3代细胞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加入0.01,0.05,0.1,0.5,1.0g/L威灵仙提取物培养基,对照组仅加入普通培养基进行培养。Live/Dead染色法测定人软骨细胞活力指数,TUNEL染色法测定人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结论:0.05,0.1g/L威灵仙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软骨细胞活力,而0.5,1.0g/L威灵仙提取物反而降低了软骨细胞活力,其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0.05,0.1g/L威灵仙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软骨细胞凋亡,1.0g/L威灵仙提取物反而促进了软骨细胞凋亡,其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威灵仙提取物在合适的质量浓度时能有效提高人软骨细胞活力,抑制人软骨细胞凋亡,尤以0.1g/L时效果最佳。
徐扬桂鉴超高峰徐燕王黎明陆一鸣尹昭伟
关键词:威灵仙软骨细胞骨关节炎凋亡细胞活力凋亡指数
因髋部脆性骨折住院治疗的长寿老人生存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2.64亿,占18.70%,90岁及以上(长寿老人)人口已超过266.4万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导致骨折等伤害呈增加趋势^([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2])。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至2021年,我国已成为髋部骨折的中危国家^([3])。髋部骨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4])。
王阳王啸朱家伟秦正严俊伟尹昭伟顾延庆史陈潘少蔚梁斌
关键词:住院治疗长寿老人
闭合复位经第四掌骨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后经第四掌骨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对15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经第四掌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6周拔除内固定行功能训练。结果13例骨折取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2例轻度成角畸形,术后随访2-3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第四掌骨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费用低,疗效满意。
杨蓊勃吴磊尹昭伟蒋纯志
关键词:掌骨骨折闭合复位
髓内复位与撬拨复位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髓内复位技术与撬拨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撬拨复位组)与B组(髓内复位组),每组各24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后3 d、12个月时的影像学指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位丢失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A组(P<0.05或P<0.01)。2组术后3 d、12个月时的颈干角及肱骨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颈干角丢失量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3 d显著改善,且B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4.2%比33.3%,P<0.05)。结论髓内复位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及医护人员在射线下的暴露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肱骨距的复位质量,降低术后发生复位丢失的风险,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赵鑫严俊伟尹昭伟史陈潘少蔚顾延庆徐晨阳杨翁勃王啸梁斌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