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承业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视网膜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网膜
  • 3篇凋亡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细胞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细胞生成素
  • 3篇节细胞
  • 3篇红细胞生成
  • 3篇红细胞生成素
  • 3篇病变
  • 3篇促红细胞生成...
  • 2篇视网膜神经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衰老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唐承业
  • 2篇梁皓
  • 2篇何剑峰
  • 2篇王洁
  • 2篇唐东永
  • 1篇李凯军
  • 1篇张鸿侃
  • 1篇蒋本丽
  • 1篇衷昕
  • 1篇何剑
  • 1篇潘丽莎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内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衰老标记蛋白30在不同月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在不同月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将自然衰老的Wistar大鼠分为1~2月龄组、9~10月龄组及18~19月龄组。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TUNEL法检测大鼠LECs的凋亡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LECs中SMP30的表达。结果:18~19月龄组血清SOD活性低于1~2月龄组及9~10月龄组,MDA含量和LECs凋亡率高于1~2月龄组及9~10月龄组(均P<0.05);9~10月龄组GSH-PX活性明显低于1~2月龄组(P<0.05),表明大鼠自然衰老模型构建成功。裂隙灯观察3组大鼠晶状体均透明。SMP30在3组大鼠LECs中均呈阳性表达,1~2月龄组、9~10月龄组、18~19月龄组大鼠LECs中SMP30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36±1.98、2.73±1.14、0.75±0.3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大鼠月龄增加,LECs凋亡率升高,SMP30在LECs中的表达降低;SMP30可能为LECs的保护因子,在大鼠衰老过程中可能发挥抗LECs凋亡的作用。
李思雨王洁Mahamane Doby Djibril谢子康左慧懿唐承业唐东永衷昕梁皓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衰老凋亡
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其对Graves眼病的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对人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和观察,了解眼眶前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前脂肪细胞在一些眼部疾病如Graves眼病中的作用提供一种参考方法。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眼眶前脂肪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前脂肪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酶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含量。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 (1)在人眼眶前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第4天可见前脂肪细胞自组织块爬出,第7天细胞内开始出现脂滴;(2)前脂肪细胞内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含量自传代培养第3天开始上升,约第8天可达高峰;脂肪含量于第6天开始增加,约第11天达高峰;(3)人眼眶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的倍增时间约为60 h。结论用组织块培养法可诱导人眼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蒋本丽李凯军何剑峰唐承业
关键词:GRAVES眼病眼眶前脂肪细胞细胞培养
泪液蛋白的定量分析及其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凯军何剑张鸿侃唐承业李坤喆潘丽莎
各种常见眼表疾病、眼部手术药物治疗及部分全身疾病均可引起泪液蛋白的改变和眼表的功能损害,泪液蛋白的定量分析及其与眼表疾病的关联分析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样本微量,成分复杂,泪液蛋白的定量分析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临...
关键词:
关键词:眼表疾病药物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2022年
检测大鼠糖尿病模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凋亡功能,同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糖尿病组建模后予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建模后予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RT-PCR测定视网膜组织Caspase-3、NF-κB和survivin的转录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视网膜Bax和Bcl-2蛋白水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显微结构差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较空白对照组的Caspase-3 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较糖尿病组的Caspase-3 转录水平明显下降,NF-κB和survivin 转录水平明显升高。糖尿病组较空白对照组的Bax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较糖尿病组的Bax蛋白水平明显下降,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清楚,颜色均匀可辨,细胞器形态结构均正常。糖尿病组线粒体中存在空泡,细胞核染色更深,各个细胞器外形出现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则外形无明显异常,细胞核的染色较均一。结论 高糖环境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会发生氧化应激等一系列反应,导致细胞发生凋亡现象,而这种细胞凋亡进程可以被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唐承业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
衰老标记蛋白30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从糖尿病与衰老之间生物学联系的角度探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干预的新靶点。方法从在线数据库Rat Genome Database(RGD)分别搜索与人类糖尿病和衰老有关的基因,通过STRING和GeneMANIA分别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构建二者重叠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DAVID进行重叠基因的富集分析。用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PCR分别检测小鼠视网膜中上述筛选所得的新型衰老分子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 30,SMP30)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通过RGD共筛选出与人类糖尿病和衰老共相关的包含新型衰老分子SMP30在内的基因11个,它们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都有着相互作用关系,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涉及神经元凋亡过程、凋亡过程负调控、NO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细胞衰老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与线粒体生物发生和HIF-1信号通路相关。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不规则,其中内界膜不规则和神经节细胞排列错落紊乱尤为明显。对照组和糖尿病组SMP30蛋白分布于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胞浆且集中于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SMP30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t=7.057,P<0.01)。RT-qPCR检测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中SMP30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t=3.717,P=0.02)。结论糖尿病小鼠神经视网膜病理改变与SMP30表达降低有关,SMP30可作为DR早期的干预靶点,上调SMP30可能是保护视网膜神经组织免受糖尿病状态下胰岛素信号紊乱和氧化应激所致损伤的新途径。
王洁李思雨谢子康左慧懿唐承业唐东永忠昕梁皓
关键词:糖尿病衰老神经视网膜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以及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视乳头水肿、视神经损伤等均为眼科的常见疾病,其共同病理机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等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因此,在视网膜疾病中采取神经保护措施对患者视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唐承业何剑峰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周龄8w,体重200~250g,...
唐承业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