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景山

作品数:20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手术
  • 4篇后路
  • 4篇脊柱
  • 3篇胸腰段
  • 3篇腰段
  • 3篇腰椎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后凸
  • 2篇胸腰椎
  • 2篇胸椎
  • 2篇置钉
  • 2篇神经根
  • 2篇椎骨
  • 2篇椎体
  • 2篇截骨
  • 2篇节段
  • 2篇后凸畸形
  • 2篇畸形
  • 2篇脊髓

机构

  • 14篇赤峰市医院
  • 5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5篇吴景山
  • 13篇冷辉
  • 5篇徐久祥
  • 5篇隋雨新
  • 4篇胡继平
  • 4篇贾一明
  • 2篇赵吉连
  • 1篇卞洪谅
  • 1篇徐文达
  • 1篇尹占文
  • 1篇谢召勇
  • 1篇李明东
  • 1篇周国钦
  • 1篇李连兴
  • 1篇敖霜
  • 1篇张海博
  • 1篇张皓
  • 1篇冷辉
  • 1篇刘宇

传媒

  • 5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199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中最微创的手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最为重要的技术要是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和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但有关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大多见于各个文献报道中,目前有关这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文章太少,本文主要整合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对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以及手术疗效等问题加以论述,以期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张亚鹏冷辉吴景山
关键词:微创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
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伤椎置钉单节段的内固定植骨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胸腰段脊柱出现骨折病症的58例患者,对其施行伤椎置钉单节段的内固定植骨法,评估脊柱患处疗效.结果:术后6-12月内,58例患者的术口完全愈合,没有感染现象出现.伤椎体椎体高度恢复满意,骨折患处没有出现植骨不融合现象.患者脊髓的受损状况:有21例归转为E 级,24例D级,8例C级,3例B级,2例A级,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脊柱出现骨折的患者施行伤椎置钉单节段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法,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隋雨新冷辉吴景山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伤椎置钉植骨治疗
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前后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行PKP术的胸椎OVCF患者共31例(40个椎体),行PKP术对骨折椎体进行治疗,对手术前后肺功能多项指标、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测定,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与术后3个月时肺功能各指标变化、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d相比,术后3个月时肺功能各指标及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VAS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能显著改善胸椎OVCF患者肺功能,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
贾一明冷辉吴景山隋雨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肺功能椎体压缩骨折后凸成形术
基于脊柱转移瘤脊髓损伤保留椎体关键技术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冷辉吴蕾蕾刘宇敖霜张皓王宇毛金贺徐文达张海博隋雨新贾一明杨晓天代东杰吴景山
该研究针对脊柱转移瘤脊髓损伤情况,自2011年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该研究拓展了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技术的途径,填补了相关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空白。该研究首先探讨脊髓损伤的调控机制。其次探讨脊髓损伤危险因素之一颈椎后凸。最后将...
关键词: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经皮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办公和电子化产品已经非常普及,使得颈椎病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増且呈年轻化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约占各型颈椎病的60%~70%[1]。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2]。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kectomy and fusion,ACDF)作为传统的开放手术,因其能完整切除椎间盘,彻底解除神经压迫,并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稳定性,疗效肯定,目前仍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金标准”。但该开放手术术后长期随访发现融合节段的临近节段易发生退变,导致其易出现新的临床症状[3]。为避免对周围组织和关节稳定性的破坏,脊柱微创技术迅速发展,其中经皮穿刺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ECD)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的手术之一[2],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特点。本文拟就经皮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吴蕾蕾冷辉吴景山贾一明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内镜
数字化骨科技术在经后路手术治疗枢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枢椎因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其骨折成为了一类比较复杂的脊柱外科疾病。枢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成为脊柱外科中具有挑战性的治疗方法。因为解剖结构及其生态中不乏存在变异结构,在经颈椎后路置钉手术治疗的方法中,手术风险也大大增加。数字化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和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并已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得到成功应用,经过不断地实践,从而完善和创新。其中,在经颈后路手术治疗枢椎骨折中应用Minics、有限元分析、快速成形等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手术定位的精度,而且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是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术中一次性成功置钉的重要性更加明确。
霍鑫冷辉吴景山隋雨新
关键词:枢椎骨折骨质疏松
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比较被引量:7
2007年
冷辉谢召勇胡继平吴景山赵吉连徐久祥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入路
一期手术病灶清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评价脊柱稳定性重建在病灶清除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中的重要性.方法 2000年11月~2010年7月共收治30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脊柱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得到控制;术前患者JOA评分与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术前、术后Cobb角比较平均矫正8°.术后5个月X线片示病变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后18个月X线片复查椎骨内固定.结论 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一期行植骨内固定,实现了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从而保障结核病灶清除的彻底、椎管减压的充分.
隋雨新徐久祥冷辉吴景山
关键词:胸椎结核多节段脊柱重建
经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
冷辉徐久祥吴景山胡继平李明东李连兴赵吉连尹占文
我们开展了采取经后路顶椎楔形截骨或全脊椎截骨加椎弓根固定矫正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我们此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顶椎楔形截骨矫形最大限度的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理曲线度,解除脊髓压迫,松弛脊髓,稳定脊柱,消除局部动态损害...
关键词:
关键词:后路截骨矫形胸腰段
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赤峰市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0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前1 d、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患者腰痛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手术时间为65~20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135 ml,平均55 ml。卧床时间均不超过24 h,平均住院日为5 d。术前1 d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为(6.57±1.96)和(7.03±1.75)分,术后第2天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为(2.03±0.96)和(1.97±1.07)分,术后3个月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为(1.83±0.95)和(1.77±1.04)分,术前1 d、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ODI指数分别为(70.42±3.55)%、(22.56±0.72)%和(22.69±0.70)%。可以看出术后3个月和术后2 d较术前1 d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在临床疗效上,术后3个月患者的优良率为96.67%。明显优于术后2 d的优良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之一。
吴蕾蕾冷辉贾一明吴景山
关键词:靶向神经根管狭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