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平 作品数:41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49例,其中单独手术治疗颈椎病23例;单独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2例;先后两次手术者14例。结果49例中有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年。疗效评定按JOA评分,颈后路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2%,颈前路平均改善率为75·6%。腰椎参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价评级标准,优良者25例。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必须掌握两种并存疾病的发病特点,术前对两种并存疾病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做出准确判定。手术先后的选择一般先做症状相对较重的。 冷辉 郭延军 胡继平 徐久祥关键词:手术治疗 一种骨水泥注射装置 一种骨水泥注射装置,包括针管、分段式推杆和穿刺针,分段式推杆套接于针管中,针管由管体和端盖组成,端盖可拆卸式固定于管体前端,管体的两端开口,分段式推杆由旋注杆段和直推杆段,旋注杆段与直推杆段铰接,旋注杆段包括螺纹杆,螺纹... 梁晓明 胡继平 李娜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组织工程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为退变椎间盘结构和功能恢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兔髓核细胞按培养要求分为3组:普通6孔板单纯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普通6孔板单纯培养髓核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组,Transwell 6孔板底部接种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层接种第3代髓核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在培养第7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共同培养第7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多角形、短梭形改变,无纤维样变化,形态接近髓核细胞;(2)共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与单独培养髓核细胞组相近,显著高于单独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3)结果表明,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潜能,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提供大量的细胞来源。 武海军 银和平 胡继平 刘聪 李树文 白明 杜志才关键词: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髓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L_(3~4)2例,L_(4~5)18例,L_(5~S_110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Macnab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硬膜囊及神经根受损等并发症,术前ODI为(32.4±9.8)%,术后7日ODI为(11.4±4.6)%,术后3月ODI为(3.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为(7.8±1.6)分,术后7日VAS评分为(3.4±1.4)分,术后3月VAS评分为(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评价结果:优2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证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良好的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武海军 胡继平 刘聪 杨建国 刘建军 李小伟 高治国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应用解剖与在微创术中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解剖标本和影像资料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及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探讨关节突关节作为腰椎微创术中重要解剖定位标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新鲜成年人体腰椎标本10具20侧,共计80个节段。腰椎X线影像资料50例,200个节段。以关节突关节最高点(Highest point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HP)作为测量中心,从微创手术应用解剖的角度,分别观测HP与手术相关结构的距离和角度。结果 HP至腰神经距离随椎间隙向下,数值逐渐增大,而角度趋于变小;HP至邻近椎间盘的距离,向下逐渐增大;HP和相邻椎间盘中平面垂直距离为0.8~1.5 mm,HP垂直高度位于椎间盘厚度范围内。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具备位置稳定、显露简单、容易辨认、对应关系易于掌握、准确性高的特点。是理想的解剖标志。在临床腰椎后路微创手术中可发挥一定的解剖定位作用。 刘聪 银和平 李志军 胡继平 杨建国 武海军关键词:腰椎 关节突关节 微创手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目的 探讨并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PKP手术... 武海军 胡继平 刘聪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伤椎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结合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8月30例新鲜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1年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管狭窄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与1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各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症状,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现象。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结合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贾杰 胡继平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植骨 椎弓根 内固定 微创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硬膜外血肿的特点与治疗 2016年 目的分析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后早期并发硬膜外血肿的特点,产生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接受MED术后3 d内发生的9例术后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ED治疗。术后症状出现时间4-72 h,平均8 h。术后出现术前症状不缓解并切口疼痛加重4例,出现术前未有的神经症状7例,其中双下肢感觉异常4例,双下肢肌力异常3例。结果全部患者中无1例感染。1例患者出现双足背伸肌力下降(1级),并有加重趋势,于术后8 h行二次椎板减压血肿清除术。术后症状逐渐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肌力已恢复正常。8例患者神经损坏症状未加重,经保守治疗2-6周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未出现症状反复。结论由于MED的特点,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产生原因和病程演变以及治疗方式也存在特殊性,通过术中加强防范,术后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均可避免和获得治愈。 刘聪 银和平 胡继平 武海军 李树文关键词:微创 MED 硬膜外血肿 采用横突-椎弓根单侧入路经皮穿刺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2023年 目的 比较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入路和经椎弓根双侧入路时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折(OVCF)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陷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入路组(A组,30例)和标准双侧椎弓根入路组(B组,30例)。收集两组的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长、术前术后疼痛量表评分数值(VAS)、骨水泥弥散率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得出结果。结果 A组的手术用时、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数值小于B组,A组的骨水泥分布弥散率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入路和经椎弓根双侧入路PKP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基本一致,但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入路PKP的手术用时、X线辐射量、骨水泥注入量相对减少。 李小伟 胡继平 孙博 武海军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目的:探讨并总结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经验及体会,为以后临床工作中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有效、快... 武海军 刘聪 胡继平 杨建国 刘建军 李小伟 高治国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